本文地址:
首先,检测内存泄漏的基本工具是调试器和 CRT 调试堆函数。为了使用调试堆函数,必须在要检测内存泄漏和调试的程序中添加下面的语句:
// 程序启动处,越靠前越好
#define _CRTDBG_MAP_ALLOC
#include<stdlib.h>
#include<crtdbg.h>
其次,一旦添加了上面的声明,你就可以通过在程序中加入下面的代码来报告内存泄漏信息了:
_CrtDumpMemoryLeaks();
如果不使用 #define_CRTDBG_MAP_ALLOC 语句,内存泄漏的输出是这样的:
Detected memory leaks!Dumping objects ->
{45} normal block at 0x00441BA0, 2 byteslong.Data: <AB> 41 42 {44} normal block at 0x00441BD0, 33 bytes long.
Data: < C > 00 43 00 CD CD CD CD CDCD CD CD CD CD CD CD CD
{43} normal block at 0x00441C20, 40 bytes long.Data: < C > C001 43 00 1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Object dump complete.
根据这段输出信息,你无法知道在哪个源程序文件里发生了内存泄漏。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输出信息的格式。第一行和第二行没有什么可说的,从第三行开始:
{xx}:花括弧内的数字是内存分配序号
block:内存块的类型,常用的有三种:normal(普通)、client(客户端)或 CRT(运行时);本文例子中是:normal block;
用十六进制格式表示的内存位置,如:at 0x00441BA0 等;以字节为单位表示的内存块的大小,如:32 bytes long;
前 16 字节的内容(也是用十六进制格式表示),如:Data:<AB> 41 42 等;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如果定义了 _CRTDBG_MAP_ALLOC ,那么在内存分配序号前面还会显示在其中分配泄漏内存的文件名,
以及文件名后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发生泄漏的代码行号,比如:
C:\Temp\memleak\memleak.cpp(15)
双击 Output 窗口中此文件名所在的输出行,便可跳到源程序文件分配该内存的代码行(也可以选中该行,然后按 F4,效果一样),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定位内存泄漏是在哪里发生的了,因此,_CRTDBG_MAP_ALLOC 的作用显而易见。
如果程序只有一个出口,那么调用 _CrtDumpMemoryLeaks 的位置是很容易选择的。但是,如果程序可能会在多个地方退出该怎么办呢?
在每一个可能的出口处调用_CrtDumpMemoryLeaks 肯定是不可取的,那么这时可以在程序开始处包含下面的调用:
_CrtSetDbgFlag ( _CRTDBG_ALLOC_MEM_DF |_CRTDBG_LEAK_CHECK_DF );
这条语句无论程序在什么地方退出都会自动调用 _CrtDumpMemoryLeaks。注意:这里必须同时设置两个位域标志:
_CRTDBG_ALLOC_MEM_DF 和 _CRTDBG_LEAK_CHECK_DF。
可在代码中设置这些断点。为了在代码中设置一个内存分配断点,可以增加这样一行(对于第45个内存分配):
_CrtSetBreakAlloc(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