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品砼现场控制盲点的探讨
武汉土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李运祥 于军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商品砼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砼脱离于施工现场进行集中搅拌,然后再供应于施工现场,这种砼称之为商品砼。这种商品砼的生产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施工现场因堆积砂石、水泥料,易造成场地狭窄的困难;解决了砼现场搅拌带来的噪音、粉尘、排污等环境危害;同时可有效的控制投料计量而减少砼强度不足的风险。
但是,商品砼是由商家供应,对于工程对象而言,增加了第三方的参与,同时砼是由多种材料按一定配比复合而成,并采用密封的泵车送到施工现场,不象其他材料那样可以直观地判定其质量状态。监理工程师往往只控制施工现场,砼浇筑实施现场旁站,而对商品砼搅拌站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则是一个盲区。如何控制商品砼生产过程的质量,目前尚是一个盲点。
商品砼的属性为它是一个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排除某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做假,或者是疏于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以包代管。这样也就不能排除商品砼质量的失控或不控。例如:甲工程申请的C30砼在某一时段内,浇筑最后还差1—2立方米砼才能完成,假如搅拌站正在紧张地为工程搅拌C25砼,这时,搅拌站操作人员(或发料员)不愿麻烦,就擅用C25砼补发给甲工程,如果真是如此,现场监理、业主、施工方都是无从知道的。
某工程有一案例:施工中发现送达的商品砼坍落度偏小,泵送和振捣困难,监理工程师要求输送罐车拖回去重新配制,罐车司机将砼运离现场途中,擅自加水后,重新拖回工地,并没有拖回搅拌站,这一情况又刚好被监理工程师发现。这些现象都说明,商品砼在送到工地之前,均处于监理监控之外。如果商家职业道德差,作业人员(特别是外雇运输人员)素质差,搅拌站管理不善,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砼质量失控。
商品砼生产中,采用的是电脑控制计量。与现场搅拌人工控制投料相比其计量的准确性,应该是可靠的。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并不尽然。
某工程浇筑砼框架时,拆模后发现相邻几根柱子出现“冻疮”。即砂、石、水泥浆分离。砂子成块成堆,掏掉砂子后,砼呈“冻疮”状的孔洞。监理现场鉴定为质量事故。在事故分析时,监理调阅该批砼的设计配比及搅拌站电脑打出的生产报表资料进行分析。
该事故部位砼浇筑时间:8月19日4时30分,估算运输路途时间为15分钟,即调出搅拌站8月19日4时10分电脑资料:
8月18日砼配合比设计报告
使用水泥:华新普硅42.5 3天强度,
标准≥15.0mpa,实测26.5mpa
粉煤灰:青山青源Ⅱ级粉煤灰
砂:浠水巴河黄砂 中粗,M=2.7
碎石:乌龙泉 碎石,粒径5~31.5mm
减水剂:市联合化工厂 FDN-5R减水剂
设计等级:C30
配合比设计:
搅拌站生产报表(8月19日4时10分):
用户名: 设计等级C30 车次: 车方:
按上述资料分析:
①若配合比设计无误,按配合比设计计算,4.5立方米砼的投料应该是:
水泥 ∶ 砂 ∶ 石料 ∶ 水 ∶ 煤灰 ∶ 外加剂
1458kg∶3312kg∶4963.5kg∶855kg∶225kg∶33.525kg
而实际是:水泥差17kg,砂多228kg,石料少656kg,水差218kg,粉煤灰多55kg,外加剂差0.245kg。
配合比设计是:1∶2.27∶3.4∶0.15∶0.023
而实际配料是:1∶2.45∶2.99∶0.19∶0.023
十分明显的说明砂过多,而石料太少,没有执行配合比设计
②搅拌台上,操作前的配合比设定值与配合比设计不符(详下表),在搅拌前,人为地调整了配合比设计,砂、石、煤灰均加大了投入量。原配合比设计形同虚设。
③该批砼(4.5立方米)共搅拌9罐,除“01”罐投料基本符合设计配合比设计值外,其他各罐之间投料波动无序,且在“09”罐时,居然未投放石料(表中空白),煤灰也是空白。作为电脑控制,这种错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一旦出现则是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到使人们完全可以质疑电脑的可靠性。如果这种失误的概率增大,送到现场的砼必然是废品。浇捣到构件中,无疑是个严重的质量隐患。某工程框架柱出现的“冻疮”,主要原因是砼生产过程中投料配比计量严重失控。砂多,石料少,水泥不足有商家人为因素,也有现代仪器设备的运行失误,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如果不对商品砼生产过程实际监控,必然会出现质量事故。这些冻疮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
监理对砼的浇筑实施现场旁站时,对现场搅拌的砼,旁站监理人员将会监督搅拌人员冲洗石料;随时抽测投料计量;并见证制作砼试块;跟踪监督浇筑前台的施工质量。砼生产的过程都在监理的监控之中。但是对商品砼监理常规做法是:签定商品砼合同时,对商品砼站进行考察;砼到现场后抽测坍落度;见证做试块;产品形成后,按试块强度报告进行评定。对商品砼生产过程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控制。虽然砼产品的强度由试块强度检测报告确定,但商品砼的试块(子样)能否代表产品所用砼(母体)依然存在疑点,因为商品砼试块(子样)来源于商品砼站自己在无第三者见证下制作和现场抽样制作。现场抽样制作虽然由监理见证且是随机的,但它不可能是每车必检。因为,按规范每台班或每100立方米或每层留置一组标准试块的规定,施工方不可能也不愿意多留试块。这样,试块(子样)必然过少,必然导致不合格砼的漏检,难以代表母体的特性,也就是说不合格的风险存在概率也会很大。
综上所述,监理对商品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着盲点。如果不引起重视,忽视对商品砼生产过程的控制,必然会导致质量事故。为了确保砼最终产品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商品砼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笔者建议:
1、政府建管部门应加大对商品砼供应站的监管力度,对商品砼站的资格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评外,尚应对其砼的生产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
2、监理在旁站现场砼浇筑的同时,应派员到商品砼站进行生产过程的旁站。(也可由施工方——砼使用方派员旁站)
3、商品砼现场试块的留置组数,按运送车次的比例留置,而不应按每100立方米或台班留置。
4、对商品砼浇筑的重要构件,除保留试块强度评定外,尚应增加钻芯取样或综合超声回弹法进行检测。
武汉土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李运祥 于军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商品砼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砼脱离于施工现场进行集中搅拌,然后再供应于施工现场,这种砼称之为商品砼。这种商品砼的生产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施工现场因堆积砂石、水泥料,易造成场地狭窄的困难;解决了砼现场搅拌带来的噪音、粉尘、排污等环境危害;同时可有效的控制投料计量而减少砼强度不足的风险。
但是,商品砼是由商家供应,对于工程对象而言,增加了第三方的参与,同时砼是由多种材料按一定配比复合而成,并采用密封的泵车送到施工现场,不象其他材料那样可以直观地判定其质量状态。监理工程师往往只控制施工现场,砼浇筑实施现场旁站,而对商品砼搅拌站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则是一个盲区。如何控制商品砼生产过程的质量,目前尚是一个盲点。
商品砼的属性为它是一个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排除某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做假,或者是疏于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以包代管。这样也就不能排除商品砼质量的失控或不控。例如:甲工程申请的C30砼在某一时段内,浇筑最后还差1—2立方米砼才能完成,假如搅拌站正在紧张地为工程搅拌C25砼,这时,搅拌站操作人员(或发料员)不愿麻烦,就擅用C25砼补发给甲工程,如果真是如此,现场监理、业主、施工方都是无从知道的。
某工程有一案例:施工中发现送达的商品砼坍落度偏小,泵送和振捣困难,监理工程师要求输送罐车拖回去重新配制,罐车司机将砼运离现场途中,擅自加水后,重新拖回工地,并没有拖回搅拌站,这一情况又刚好被监理工程师发现。这些现象都说明,商品砼在送到工地之前,均处于监理监控之外。如果商家职业道德差,作业人员(特别是外雇运输人员)素质差,搅拌站管理不善,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砼质量失控。
商品砼生产中,采用的是电脑控制计量。与现场搅拌人工控制投料相比其计量的准确性,应该是可靠的。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并不尽然。
某工程浇筑砼框架时,拆模后发现相邻几根柱子出现“冻疮”。即砂、石、水泥浆分离。砂子成块成堆,掏掉砂子后,砼呈“冻疮”状的孔洞。监理现场鉴定为质量事故。在事故分析时,监理调阅该批砼的设计配比及搅拌站电脑打出的生产报表资料进行分析。
该事故部位砼浇筑时间:8月19日4时30分,估算运输路途时间为15分钟,即调出搅拌站8月19日4时10分电脑资料:
8月18日砼配合比设计报告
使用水泥:华新普硅42.5 3天强度,
标准≥15.0mpa,实测26.5mpa
粉煤灰:青山青源Ⅱ级粉煤灰
砂:浠水巴河黄砂 中粗,M=2.7
碎石:乌龙泉 碎石,粒径5~31.5mm
减水剂:市联合化工厂 FDN-5R减水剂
设计等级:C30
配合比设计:
搅拌站生产报表(8月19日4时10分):
用户名: 设计等级C30 车次: 车方:
按上述资料分析:
①若配合比设计无误,按配合比设计计算,4.5立方米砼的投料应该是:
水泥 ∶ 砂 ∶ 石料 ∶ 水 ∶ 煤灰 ∶ 外加剂
1458kg∶3312kg∶4963.5kg∶855kg∶225kg∶33.525kg
而实际是:水泥差17kg,砂多228kg,石料少656kg,水差218kg,粉煤灰多55kg,外加剂差0.245kg。
配合比设计是:1∶2.27∶3.4∶0.15∶0.023
而实际配料是:1∶2.45∶2.99∶0.19∶0.023
十分明显的说明砂过多,而石料太少,没有执行配合比设计
②搅拌台上,操作前的配合比设定值与配合比设计不符(详下表),在搅拌前,人为地调整了配合比设计,砂、石、煤灰均加大了投入量。原配合比设计形同虚设。
③该批砼(4.5立方米)共搅拌9罐,除“01”罐投料基本符合设计配合比设计值外,其他各罐之间投料波动无序,且在“09”罐时,居然未投放石料(表中空白),煤灰也是空白。作为电脑控制,这种错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一旦出现则是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到使人们完全可以质疑电脑的可靠性。如果这种失误的概率增大,送到现场的砼必然是废品。浇捣到构件中,无疑是个严重的质量隐患。某工程框架柱出现的“冻疮”,主要原因是砼生产过程中投料配比计量严重失控。砂多,石料少,水泥不足有商家人为因素,也有现代仪器设备的运行失误,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如果不对商品砼生产过程实际监控,必然会出现质量事故。这些冻疮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
监理对砼的浇筑实施现场旁站时,对现场搅拌的砼,旁站监理人员将会监督搅拌人员冲洗石料;随时抽测投料计量;并见证制作砼试块;跟踪监督浇筑前台的施工质量。砼生产的过程都在监理的监控之中。但是对商品砼监理常规做法是:签定商品砼合同时,对商品砼站进行考察;砼到现场后抽测坍落度;见证做试块;产品形成后,按试块强度报告进行评定。对商品砼生产过程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控制。虽然砼产品的强度由试块强度检测报告确定,但商品砼的试块(子样)能否代表产品所用砼(母体)依然存在疑点,因为商品砼试块(子样)来源于商品砼站自己在无第三者见证下制作和现场抽样制作。现场抽样制作虽然由监理见证且是随机的,但它不可能是每车必检。因为,按规范每台班或每100立方米或每层留置一组标准试块的规定,施工方不可能也不愿意多留试块。这样,试块(子样)必然过少,必然导致不合格砼的漏检,难以代表母体的特性,也就是说不合格的风险存在概率也会很大。
综上所述,监理对商品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着盲点。如果不引起重视,忽视对商品砼生产过程的控制,必然会导致质量事故。为了确保砼最终产品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商品砼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笔者建议:
1、政府建管部门应加大对商品砼供应站的监管力度,对商品砼站的资格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评外,尚应对其砼的生产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
2、监理在旁站现场砼浇筑的同时,应派员到商品砼站进行生产过程的旁站。(也可由施工方——砼使用方派员旁站)
3、商品砼现场试块的留置组数,按运送车次的比例留置,而不应按每100立方米或台班留置。
4、对商品砼浇筑的重要构件,除保留试块强度评定外,尚应增加钻芯取样或综合超声回弹法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