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写什么样子的文章

文章类型很多。为什么要写一个类型的文章呢?作者怎么想的呢?

 

今天我是作者,我来说说我怎么想的。

 

写文章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你对生活的感悟,对世事的积累,言为心声,著书立说,都为表达。即使你不想表达,但文章也表达了。

 

老师教我们写议论文,就是纯粹的表达,立意深刻,发人深思。

 

后来我们写小说,是寓意深远,但也主题明确。

 

接着我们写长篇,那要润物无声,引人入胜,回味深远。

 

 

开始写不了议论文,只能写日记。议论了半天,都是空谈,只好小说。写小的还空泛,只好长篇了。

 

 

文章全是功力。功力不足,日记也写不好。

 

大言不惭。

为了生成更自然、无明显AI痕迹的文章,编AI作指令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拆分长句,简化表达 尝试使用以下类型的指令来简化表达并拆分长句: - "帮我把这段文字拆成15-20字的短句,别用‘因此’、‘首先’这类连接词,但得保证原来的逻辑关系不乱。" - "用更简单直接的话重这段,别啰嗦,别重复表达。" ### 变换句式,增加个人风格 通过变换句式和结构,使文章更具个性化的表达: - "假设你是[你的专业]领域的导师,帮我优化这段文字,多用点长短不一、结构不同的句子,让表达更有个人风格。" - "把里面复杂的句子都拆成25字以内的短句,专业术语保留,但表达方式尽量别太单一。" ### 引入批判性观点 为了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减少AI的标准答案感,可以在指令中加入引入批判性观点的要求: - "在这段里帮我加一两个批判性的观点。比如说,A理论虽然挺流行,但B研究指出了它在XX方面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 文献引用搭配 合理的文献引用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 "帮我调整下文献引用:基础理论部分,用3篇近5年的新文献+2篇公认的经典老文献;方法论证那里,加1篇跨学科的文献+2篇观点有点争议的;结果讨论部分,记得引用1篇持不同或相反观点的文献。" ### 实例对比 例如,如果你让AI“气候变化的影响”,它可能输出:“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但用指令优化后,可以变成:“近年气候变暖趋势显著,据IPCC报告,厄尔尼诺现象频率同比增加20%,极端降水事件频发。”[^4]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AI生成文章的痕迹,使其更加自然和个性化。 ```python # 示例代码:模拟生成优化后的句子 def optimize_sentence(sentence): # 模拟优化过程 optimized_sentence = sentence.replace("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 "近年气候变暖趋势显著,据IPCC报告,厄尔尼诺现象频率同比增加20%,极端降水事件频发。") return optimized_sentence original_sentence =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 optimized = optimize_sentence(original_sentence) print(optimized)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