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流芳—墨子之二

本文探讨了墨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了墨子思想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以及为何在封建社会难以被接受。同时,对比了墨子与孔子思想的不同之处,阐述了墨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转自http://fuxing.bbs.cctv.com/redirect.php?fid=4642&tid=12032623&goto=nextoldset

墨学衰微的原因:
首先,墨子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太过先进,是封建社会的人们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的。即便是科学发达,政治昌明的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也会很少有人能接受。有人说墨子生错了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印度人胡怀琛则干脆提出墨子不是中国人,是印度人。他在《墨翟为印度人辩》中指出,墨并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各,儿时“貊狄”或“蛮狄的直译,况且墨子长得黑,主张兼爱非攻,显示墨子应该是婆罗门。还有人如金祖同,陈盛良,卫聚贤等认为墨子是阿拉伯人或印度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墨子那种“赴汤蹈刀,死不旋踵”的科学研究精神,是二千多奶年来,中华民族一直都缺失的。墨子不应该是中国人。其次,墨子一生追求真理,开拓进取。但“墨守成规”的成语却是把墨子与因循守旧联系一起,精神人格被异化。说明在中国人心中也没把墨子当中国人,这实在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是儒家学者对中华先民智慧的亵渎。
其次,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存在致命的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明鬼”。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 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还教人敬事鬼神。墨子提出的“天志”“明鬼”只不过是巩固自己的学说,让人敬畏,但恰恰是这一缺陷给了儒家一个很好的把柄,东汉儒家学者王充写《论衡》时就狠狠地批驳了这一观点。
以上两点,并不足以使墨学淹没于历史原因是:墨子思想虽然非常先进超越时代。但他毕竟在北欧诸国如瑞典基本实现,说明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尚力等并非可望不可及,只是在中国难以实现自己。其二,墨子的“天志”“明鬼”被后来的道教,佛教所嫁接形成了中国的主要封建迷信,并未受到儒家的抨击,反而得到其默认和赞许。那么导致墨学熄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被人有意绞杀,元凶便是孔子。
孔子一辈子劳碌奔波,四处游说。目的是—跑官。
墨子一腔热血,东奔西走,目的是—和平(非攻)。
孔子主张克已复礼为的是—复辟旧制。
墨子主张兼爱为的是—平等,博爱。
孔子认为死生有,富贵在天。
墨子认为非命,尚力一即主宰自己命运的不是命,而是自己的能力。
孔子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蔗人。
墨子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时周天子还在位,各诸侯也未授权,孔子哪有资格说话。孔子是第一个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的人。
墨子讲“兼爱”“非攻”时,不过是一“贱民”。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不辞辛劳,跋涉千余里,连续十昼夜,与楚王,公孙盘论战,成功阻止了战争。墨子是一个把天下人当亲人的人。
孔子活着时惶惶如丧家之犬,死后却堂堂乎万世师表。庙堂之上大吃冷猪肉(李宗吾《厚黑学》)。
墨子活着时是弱小诸侯国反对兼并,消弥战争的救星,是百姓心目中的显学大师死后被中国人遗忘。
孔子一生穷困,却主张欠丧厚葬等奢侈浪费之俗,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克已是假,复礼是真。
墨子一生食禄丰富,却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自己也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做到了言行一致。
孔子教学生;先做人,后做官,至于是否有真本事,无关紧要。于是中国的权谋,权术登封遭极,世界各国难望及项背。
墨子教学生,主张尚力,先学技术,学本领,后学做人。有能力,有本事是其目的。可惜这种能力教育至今仍难以实现。
孔子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学问博大,把“仁义”二字说得天花乱坠,但从不涉猎自然科学。一说改革,便是大逆不道。一说革新便是数典充宗。中华民族创新求实的精神被彻底异化。“吃人”文化(鲁迅《狂人日记》)“酱缸”文化(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由此产生。
墨子门徒甚众,知识渊博。除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其自然科学的研究却是无人能及。墨子追求科学真理是“赴汤蹈刀,死不旋踵”意思是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孔子的思想统治中国二千年,于公元1919年被“五四”运动所否定。
墨子的思想被中国遗忘了二千年,于17世纪逐渐在国外发扬光大。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
孔子是父母野合而生,极富传奇色彩。
墨子生卒年?出生地?现在连做中国人的资格都岌岌可危,差点成了印度人。
不知道孔子的中国人,很少,很少!
不知道墨子的中国人,太多,太多!
公元17世纪初,墨子的“非攻”思想在瑞典王国深入民心,接着“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实现,瑞典王国终成世界首富。成为当今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国。墨子期盼了整整二千年。
公元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他接过墨子的“力”棒,发现并证明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其中万有引力的发现拉开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序幕。历史出现拐点,人类从此进入科技文明时代。从“力,形之所以奋也”到“万有引力”,墨子期待了二千一百多年。
公元1712年,卢梭出生,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尤如一支火炬照亮了人类通向现代文明的征途。接着,法国大革命爆发,墨子的“兼爱”思想终于在西方发扬光大。“平等,博爱,自由”揭开了人类历史光辉一页。法兰西共和国也从此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挤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公元18世纪末,美利坚合众国将“人生而平等”的“兼爱”思想写进宪法。美国终成世界一极,成为当今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帝国。从“兼爱”到“平等,博爱”墨子等待了二千二百多年。
公元1947年,印度圣雄甘地,运用墨子“非攻”主张,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不费一兵一弹,终于迎来国家独立,使一个贫困,落后,赢弱。没落的民族从此走向强大,繁荣。有人说,美国将来的对手绝不是中国,也并非俄罗斯,而是崛起的印度,此言决非妄语。公元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雄甘地的出生日10月2日定为“非暴力日”。从“非攻”到“非暴力”墨子空等了二千四百余年。
在中国,公元1919年5月4日,中国人发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呐喊,提出了“平等,博爱,自由”的主张,当时的中国人都认为这些主张是西方的先进产物。没有一个人知道早在二千四百年前墨子就提出来了。
公元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决定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
公元2006年,孔子复活,各种媒体对儒教的推崇达到机至。营营之声,不绝于耳。洛阳纸贵,论语心得。
公元2007年,有儒生建议奥运会开幕式上抬出孔子像。而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墨子无人谈及,墨子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赴汤蹈刀,死不旋踵”的精神在中国几近熄灭。墨子生在中国是一种悲哀,而中国遗弃墨子却是一大悲哀。
行文至此,主编有诗叹曰:

兼爱非攻凹凸光

尚贤节用力圆方

遭遇儒毒茶华夏

一腔热血化冰霜

又有诗赞曰:

中华智慧闪灵光

墨翟思想流芬芳

沉封酱缸几千年

墙内开花海外香
【无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机路径规划研究[和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机路径规划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中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PSO)实现无机三维路径规划的方法,并将其与遗传算法(GA)、标准粒子群算法等传统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内容涵盖路径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避障策略、航路点约束以及算法收敛性和寻优能力的评估,所有实验均通过Matlab代码实现,提供了完整的仿真验证流程。文章还提到了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在无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比较,突出了改进PSO在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方面的优势。; 适合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优化算法知识的研究生、科研员及从事无机路径规划、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的相关技术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无机在复杂地形或动态环境下的三维路径规划仿真研究;②比较不同智能优化算法(如PSO、GA、蚁群算法、RRT等)在路径规划中的性能差异;③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提供算法选型和改进思路。;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算法的参数设置、适应度函数设计及路径约束处理方式,同时可参考文中提到的多种算法对比思路,拓展到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与改进中。
<think>嗯,用户让我介绍一下如何创作一首千古绝句。首先,我需要回想之前用户问过关于古诗创作的内容,当时我详细介绍了古诗的格律、结构、押韵等要素,还给了示例。现在用户可能想要更深入的内容,特别是如何写出能流传的“千古绝句”,这需要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得明确千古绝句的特点。这类诗通常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还要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可能需要结合经典例子,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析它们为何成为经典。 接下来,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步骤指导。之前的回复里已经分步骤讲解了,但这次要突出“千古”这个层次,所以得强调炼字、意境、情感共鸣等方面。可能需要加入更多关于如何选择主题、运用比喻、对仗等技巧的建议。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他们可能不只是要写一首符合格律的诗,而是希望作品有流传的价值。所以需要强调创新性和独特性,避免陈词滥调,同时保持传统格律。可能需要提醒用户多读经典,积累词汇和意象,同时注重个体验的表达。 另外,用户之前给的示例是五言绝句,这次可能需要扩展,比如七言或其他形式,但绝句通常是四句,所以还是保持四句的结构。需要检查平仄和押韵是否符合要求,并提供修改前后的对比,展示如何优化诗句。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可能包括特点、创作方法、示例解析、常见误区等部分。使用$$...$$格式展示平仄结构,保持LaTeX语法正确。还要注意用中文口语化的思考过程,但正式回答要符合之前的格式要求,比如分步骤和示例。</think>创作千古绝句需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韵律美,以下是关键要素与创作方法论: 一、千古绝句三大核心特征(以唐诗为例) 1. 时空穿透力 $$ \text{典型结构} = \text{眼前景} + \text{宇宙观} $$ 示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意象浓缩度 $$ \text{意象密度} \geq 3/\text{句} $$ 杜牧《秋夕》仅28字包含:银烛/画屏/流萤/天阶/夜色/牵牛织女星 3. 哲学纵深度 王维《鹿柴》通过"空山不见,但闻语响"构建"有与无"的禅意空间 二、创作四维模型 1. 炼字准则(动词选择公式) $$ \text{动词力度} = \frac{\text{动态意象}}{\text{静态场景}} $$ 贾岛"僧敲月下门"中"敲"字胜于"推",因其产生声波涟漪效应 2. 留白设计 使用蒙太奇式意象组合: ```math \begin{cases} \text{马致远《天净沙》} & : \text{枯藤+老树+昏鸦} \rightarrow \text{秋思} \\ \text{温庭筠《商山早行》} & : \text{鸡声+茅店+月} \rightarrow \text{羁旅} \end{cases} ``` 3. 音律拓扑 七绝标准平仄结构: ``` △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平△(韵) ``` (△表示可平可仄) 三、实战示范(边塞主题) 1. 原始构思: 大漠风沙暗,孤城战鼓寒 将军百战后,白骨满关山 2. 千古化改造: - 加入时空维度:羌笛→历史回响 - 植入哲学命题:生与死的辩证 - 动词升级:"暗"→"咽","满"→"生" **《凉州词》(改创版)** 羌笛幽咽云月残,孤城遥望玉门寒 黄沙埋尽将军骨,春草偏生旧箭瘢 $$ \text{平仄检测}: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 四、突破性创新路径 1. 反常合道: 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N.音效=敲击太阳×玻璃声) 2. 感官通感: 李商隐"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听觉→触觉) 3. 微观史诗: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文×地理×流体力学) 五、检验标准 1. 可拆解性:每联独立成画(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四句即四幅工笔画) 2. 多义性: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可解读为思乡、表忠、言志三重意蕴 3. 再生性:张继《枫桥夜泊》催生寒山寺千年文化产业链 建议从"微观场景+宏观思考"入手,如写落叶可关联:"飘零非本愿,天地有轮回"。当代题材可尝试:"霓虹吞北斗,扫码问星辰"。创作后放置三日再审,检验是否经得起时间维度推敲。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