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改进领域热点话题(三)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软件过程改进不应仅为追求成熟度等级,而应聚焦于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市场竞争力增强。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成熟度企业的实际表现,强调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改进过程中实现‘恰到好处’。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话题(三)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发言人:居德华)

我不想讨论对软件过程改进的“定义”,因为这些定义都可从网上或软件工程教科书上找到答案,差别不会太大。但今天重提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现在软件界几乎大家都在谈软件过程改进的重要性,我们也已为此建立了许多 SPIN网络组织,而一谈 SPI,也自然联系 CMM/CMMI,但按CMM 的字面含义,只是一个“能力成熟度”模型,用来参考评估我们的能力成熟度,由于我们对此过度“膜拜”,我们的过程改进,就简单变为一个成熟度“升级”过程,似乎改进就是为达到更高等级,而忘记了我们为何要改进的“目的”,如果真是这样,就将使“过程改进”失去目的性,变得非常危险!我想今天,重新讨论过程改进问题,我想我们应把注意力更多方在“究竟为什么我们要搞过程改进”,也就是弄清楚过程改进的目的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过程改进才会走上“正道”,否则我们很可能走了“歪道”,白费了力气和投资,而没有达到目的。

因此我想我们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What Is ?”,更应首先关心“Why Do It ?”。

否则,我们基于 CMMI的软件过程改进就会变成达到 5 级就是“到顶”了,“万事大吉”,因此许多企业一旦达到 5 级,就可向客户显耀“放心”和“不存在问题”了,这种思想恰恰违背了“持续改进”的原则,因为您一旦陷入“到顶”的思想,您的质量有可能出现“倒退”和“恶化”的情况。这次去日本,遇到了 NEC 的一位软件过程和质量主管 Naomi Honda, 她曾参加过我们的过程改进年会,她在去年参加的第 4 届世界软件质量大会提交的一篇论文被评为大会最佳论文,她在论文中叙述了对日本两个 CMMI 5 级企业的对比调查,发现软件质量可以存在很大差别,事实证明,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能力成熟级上,必须“Beyond CMMI Level 5 !, 真正抓住改进的本质,不能为“成熟级而改进”,也不能“为改进而改进”。现在世界软件质量大会WCSQ 提出 “Best of Best”概念,也就是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记得今年三月我曾向协会推荐过一篇印度专家的论文,他认为 CMMI 的许多概念还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现在我们是否应考虑一些更新的“改进”技术?这次去日本也聆听了 Mark C Paulk的主题报告,他谈了 CMMI 太强调规范管理,是否束缚了创新,我们应如何做到兼顾平衡?

CMM/CMMI 比较关注的是过程模型,但过程的运行要靠人,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这远比一个标准模式要重要,我觉得日本的 QC Circle 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把质量和过程改进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身上,日本现在开发《软件质量知识体系》(SQuBOK, 就是一项落实到“人”的措施,值得我们思索。

现在很多人抱怨,为实现“高成熟度”要做的东西“太多”和“太繁”,但达到高成熟度等级并不是企业要追求的唯一目标,对企业更重要的是如何达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如何改善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真正的商务价值,因此对一个企业更“明智”(Smart)的策略, 是如何把“力气用在刀口”上,即做到“恰到好处”(Just Enough, 既不多也不少。但这个目标理论上好讲,如何能做到?并不是很容易。我的看法是,只有在弄清楚过程改进的目的(Why?)基础上, 才能搞清楚对自己应做点什么 (What ?, 以及如何做,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How To?),而这些都是我们过程工作者应研究的课题,而这些也是对我们国家广大中小企业最有意义的东西,可见无论是 CMMI 还是 SPICE 都不是到顶的东西,“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努力!


止于至善的博客 http://tyou1215.csai.c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