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几个问题。。

本文解析了三个有趣的科幻谜题:无限闪烁的灯、利用不均匀绳子计时15分钟的方法,以及寻找数列规律。通过数学推导揭示了谜题背后的逻辑思维。

问题一:有一盏灯,关着,一分钟的时候,它闪了一下,再过了半分钟它又闪了一下,紧接着,过了15秒,它又闪了一下,以后就这样每过前面间隔时间的一半就亮一次,现在的问题是2分钟过去了,它闪了多少次?

问题二:有一根粗细不均匀的绳子,从一头点燃,燃烧到另外一头需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个绳子来做15分钟的计时器(强调一下,绳子不均匀!,另外,个人证明,他那个标准答案是错误的!)?

问题三:现在有三个数82、50、26,现在按规律找出第四个数。

//--------------------------------------------------------------------------------------------------------------//

解答:(自己意淫的。。)

在那个科幻小说中,这三个问题被用来问小学生。。(瀑布汗。。)

我觉得这三个问题都很有趣,很好玩。

下面我简单的描述一下自己的推理:

第一问:

问题中的那个灯,每次亮的时间都是都是上次的一半,所以可以简单的认为时间间隔是一个等比数列,而且公比为0.5。所以可以假设过了时间T(单位用分),这盏灯亮了n次

所以可以列出一个等式:

T=1+0.5+0.25+0.125+....+1*(0.5)^(n-1)+D

解释一下,前面是一个等差数列的和,后面D是一个修正参数,因为次数是一个整数,但是时间T确实一个连绵不断的实数,所以加一个D才严格。。

对这个式子进行求和,可以计算出当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T=2

即是说,两分钟的时候,灯将会亮无限次!!!

第二问:

我个人认为这题目根本无法完成。。

它的答案是这样的,把绳子对折,然后点燃两头,或者说,点燃绳子的中央,然后再点燃两头,烧完整个绳子的时间就是15分钟。

为什么是这样呢?(严重怀疑。。虽然本文的作者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刘慈欣)

我们先假设绳子的起点为A,终点为B,绳子的1/2处设为C点。

然后假设从A烧到C需要花Tx的时间,在从C到B要花Ty的时间,于是乎得到了等式:

Tx+Ty=1h

另外根据答案的烧法,我们可以想象为把绳子从中间斩断, 点燃每一段绳子的两头的情形,于是在第一段中两个火头烧到一起的时间可以假设为T1,第二段假设为T2

我们可以知道,在每段当中,两个火头虽然烧掉的长度是不等的,但是时间却一定相等(因为同时点燃,同时熄灭)于是又可以得到两个等式:

Tx=2*T1

Ty=2*T2

于是T1=Tx/2;T2=Ty/2所以我们花掉的时间其实是T1和T2中大的那一个,即:MAX(T1,T2)

如果要让这个值等于15,我想,除非是Tx=Ty的情况。

以下观点纯属宅男的胡思乱想:

{

或者这样烧绳子可以满足题意:

一条绳子从两头和中间任意一点同时点燃,绳子会燃成两段。若同时燃尽,就是15分钟;若有一根先燃尽,在燃尽的同时从没燃尽的那根中间的任意一点点燃。剩下的那一段又被燃成两段。重复上面的步骤直至燃尽为止。那么从开始到停止就是15分钟。

简单的利用微积分算一下:我想可以先设:从长为L的绳一端燃至距离x处,所花时间为t=f(x),则据题意f(L)=1h。然后再证在4个火同时燃的情况下,燃掉△x的时间△t=[f(x+△x)-f(x)]/4,分段求和,得出15min。
即:令xn=L,x0=0,则t=sigma(i=1到n){f(xi)-f[x(i-1)]}/4=f(L)/4=15min (精辟!)
}

第三题:

这个题目最简单:82-50=32

50-26=24

32-24=8

所以下一个数为:26-(24-8)=26-16=10

果然科幻世界博大精深啊。。。。

<!-- 日志内容 结束 --><!-- 日志来源 开始 --><!-- 日志来源 结束 --><!-- 日志信息 开始 -->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与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与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与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与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与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矩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