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NETDEV WATCHDOG: eth0: transmit timed out”

本文介绍了多种解决NETDEV WATCHDOG错误的方法,包括修改grub配置、禁用特定功能及调整网卡设置等,适用于不同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天有台服务器出现网卡异常情况,具体表现是从公网ping不通该网卡,从内网卡登陆到该机器后,发现其应用服务都正常,重新启动网络后解决问题,查看日志信息,发现有以下错误信息:
 
Apr 13 23:24:24 test kernel: NETDEV WATCHDOG: eth0: transmit timed out,Disabled Privacy Extensions on device c0332e60(lo)。
 
    经过查找资料,发现是属于一个疑难杂症的问题,开始以为是驱动版本过低,但是想想这样的网卡对linux而言是多么的标准呀,百思不得其解中,加入这两个参数,问题解决。
 
方法:
/boot/grub/menu.lst文件,在启动的核心kernel那行最后加上
acpi=off noapic
 
1)acpi=off禁止了一些电源高级管理功能,对你的应用程序没有影响。
2)noapic改变了中断方式,对应用也没有影响
 
 
—————————————————————————————————————————————————
ACPI和APIC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问道了什么ACPI,什么是APIC,他们有没有关系?名字这么相近。下面给出我对其的一些理解,具体的解释可以查看内核文档库的内核参数文件:
/usr/src/`uname -r`/Documents/kernel-parameters.txt
ACPI就是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这是英特尔、微软和东芝共同开发的一种电源管理标准。
  ACPI可实现以下功能:   
  1、用户可以使外设在指定时间开关;   
  2、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可以指定计算机在低电压的情况下进入低功耗状态,以保证重要的应用程序运行;   
  3、操作系统可以在应用程序对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降低时钟频率;
  4、操作系统可以根据外设和主板的具体需求为它分配能源;
  5、在无人使用计算机时可以使计算机进入休眠状态,但保证一些通信设备打开;
  6、即插即用设备在插入时能够由ACPI来控制。
  不过,ACPI和其他的电源管理方式一样,要想享受到上面这些功能,必须要有软件和硬件的支持。在软件方面,Windows 98及其后续产品和Windows 2000都对ACPI给予了全面的支持;而Linux的内核目

前对此支持得并不是太理想。硬件方面比较麻烦,除了要求主板、显卡和网卡等外设要支持ACPI外,还需要机箱电源的配合。电源在提供5伏电压给主板的同时,还必须使电流稳定在720毫安以上才可以

,这样它才能够实现电脑的“睡眠”和“唤醒”。
  ACPI共有六种状态,分别是S0到S5,它们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S0--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平常的工作状态,所有设备全开,功耗一般会超过80W;
  S1--也称为POS(Power on Suspend),这时除了通过CPU时钟控制器将CPU关闭之外,其他的部件仍然正常工作,这时的功耗一般在30W以下;(其实有些CPU降温软件就是利用这种工作原理)
  S2--这时CPU处于停止运作状态,总线时钟也被关闭,但其余的设备仍然运转;
  S3--这就是我们熟悉的STR(Suspend to RAM),这时的功耗不超过10W;
  S4--也称为STD(Suspend to Disk),这时系统主电源关闭,但是硬盘仍然带电并可以被唤醒;
  S5--这种状态是最干脆的,就是连电源在内的所有设备全部关闭,功耗为0。
  我们最常用到的是S3状态,即Suspend to RAM(挂起到内存)状态,简称STR。顾名思义,STR就是把系统进入STR前的工作状态数据都存放到内存中去。在STR状态下,电源仍然继续为内存等最必要的

设备供电,以确保数据不丢失,而其他设备均处于关闭状态,系统的耗电量极低。一旦我们按下Power按钮(主机电源开关),系统就被唤醒,马上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恢复到STR之前的工作状态。内存

的读写速度极快,因此我们感到进入和离开STR状态所花费的时间不过是几秒钟而已;而S4状态,即 STD(挂起到硬盘)与STR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数据是保存在硬盘中。由于硬盘的读写速度比

内存要慢得多,因此用起来也就没有STR那么快了。 STD的优点是只通过软件就能实现,比如Windows 2000就能在不支持STR的硬件上实现STD。
之前的电源管理是APM(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那么ACPI和APM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2、ACPI与APM比较
APM 1.0&1.1:由BIOS执行电源管理;
APM 1.2:操作系统定义电源管理时间,由BIOS负责执行;
ACPI:BIOS收集硬件信息,定义电源管理方案;由操作系统负责执行。
APM是一种软件解决方案,因此是与操作系统有关的, 而ACPI是工业标准,包括了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规范。
APIC (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对计算机来讲有两个作用,
一是管理IRQ的分配,可以把传统的16个IRQ扩展到24个(传统的管理方式叫PIC),以适应更多的设备。
二是管理多CPU。由于Nf2主板并不支持多CPU,所以,APIC关闭直接的影响是减少了可用的IRQ。
不过,如果板卡不是非常多的话,关闭 APIC对系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要实现SMP功能,我们使用的CPU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CPU内部必须内置APIC单元。Intel 多处理规范的核心就是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APICs)的使用。CPU通过彼此发送中断来完成它们之间的通信。通

过给中断附加动作(actions),不同的CPU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彼此进行控制。每个CPU有自己的APIC(成为那个CPU的本地APIC),并且还有一个I/O APIC来处理由I/O设备引起的中断,这个I/O APIC是安

装在主板上的,但每个CPU上的APIC则不可或缺,否则将无法处理多CPU之间的中断协调。
APIC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这类问题可以通过BIOS更新来解决。
下面的是通过更改HAL类型来解决
  CPU实际运行频率与BIOS设定频率不符
  NF2的用户大约有10%的会出现CPU实际运行频率与BIOS设定频率不符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频率不对”。
  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测试3dmark或跑3D游戏的时候,会感觉不流畅,也称之为“顿”。
  一般在更改BIOS设置后、更新驱动后重启时,用测试软件如Aida32、MBM5等可以看到CPU的运行频率和你在BIOS里设置得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这个时候,用super pi测试CPU速度,会比平常花费

时间长好几秒,用3dmark跑测试,会比平常低几百分甚至上千分。在3dmark中看到的CPU频率,也与BIOS设定不符合。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属于我们所讨论的“频率不对”的问题。
  不过,不是所有的3D游戏“顿”都是这个原因。判断的方法是:如果你只有个别游戏“顿”,或者用上述软件测试频率正确,就不是此问题。
  如果判断确实属此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经过网友讨论,只要关闭APIC功能即可。(注意,是APIC,不是ACPI)。
有一些服务器(比如IBM的,HP的),安装LINUX时,会给出内核的错误,导致无法安装,这个时候可以在安装的时候输入
linux acpi=off noapic
应该是安装上的。 
 

 


=====================================================================================
2.6内核,用iptables做了一个简单的NAT,

eht0: DLink530TX网卡,连接外网
eht1:主板集成ntel pro/100VE ,连接LAN

modprobe ip_tables
modprobe ip_nat_ftp
modprobe ip_conntrack_ftp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结果发现有时候会在屏幕上提示以下信息:

NETDEV WATCHDOG :eth0: transmit timed out
eth0: transmit timed out,status 00000000,resetting....

然后,NAT就不正常了
客户端上网的速度非常慢,甚至连接不了各大网站,


网络上的解决方法是

ethtool -K eth0 tso off

或者重新安装一下驱动
这个市intel 1000M网卡的处理方法

 

 

======================================================================================

这个问题可真是疑难杂症了,从2001年甚至更早到2009年5月就在前几天,都有人在网上问这个问题,并且能得到答案的人很少,能最终解决了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千辛万苦

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我做个小结,你可以挨个试试,应该有一个适合你的情况。

先说我的情况。我以前是debian + win2K 双系统。最近终于决定要升级到winxp了。在原来win的分区重新装了xp后,就出现这种问题了。可偏偏此前还升级了debian,并在xp下运行过 p2pover之

类的软件。所以问题原因就不好确定了。最后,确定原因是:winxp的网卡设置里有一项功能是在关闭xp时关闭网卡的网络唤醒(wake-on-lan)。而debian却偏偏不能把这个打开。这才出现了这个问

题。解决办法呢,就是在winxp下,右键点击“网上邻居”,点击“ 属性”,在右键点击“本地连接”,再点“属性”->"配置"->"高级",然后设置“Wake-on-LAN”为“enable”。然后重启,进入

linux就可以联网了。

下面是我在搜索过程中看到的其他情况的解决办法:

1. 打开/boot/grub/menu.lst文件,在启动的核心kernel那行最后加上: acpi=off noapic。

 其中:1) acpi=off 禁止了一些电源高级管理功能,对你的应用程序没有影响。
 2)noapic 改变了中断方式,对应用也没有影响。


2. ethtool -K eth0 tso off

3. 重新装网卡驱动。
 rmmod r8169 && modprobe r8169 && update-modules
 或更彻底点重新下载个驱动安装,不一定下最新的,因为更新的驱动可能会不适合一些老网卡,所以老的驱动可能没有这个 问题。

4. 换用旧的内核试试。

5. 关闭ecn。 在文件/etc/sysctl.conf中加入 net.ipv4.tcp_ecn=0

6. 关闭IPV6支持。在文件/etc/modprobe.d/aliases中把alias net-pf-10 ipv6 替换成如下两行:
 alias net-pf-10 off
 alias ipv6 off

7. 强制设定网卡工作模式: mii-tool 100baseTx-HD
 100baseTx-HD 是100M双绞线全双工的意思。其他的可以mii-tool --help看看,或到网上查查。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如何编写应用程序来测试嵌入式Linux开发板的网口。我需要先理清楚这个问题涉及的关键点。首先,测试网口通常包括哪些方面呢?可能包括网络接口的基本功能测试,比如连通性、带宽、丢包率,还有更底层的比如MAC和PHY层的测试,以及协议兼容性等。 接下来,用户可能是在进行嵌入式开发,需要确保硬件和驱动程序的正常工作。他们可能已经完成了硬件连接,现在需要编写测试程序来验证网口的性能。这时候,我需要考虑不同的测试方法,比如使用现有的工具还是自己编写应用程序。 首先,使用现有的工具可能更高效,比如用ping测试连通性,iperf3测试带宽,netcat进行数据传输测试。这些工具已经存在,用户可能只需要写一个脚本来自动化这些测试。不过,用户特别提到“编写应用程序”,所以可能需要自己实现这些功能,而不是依赖外部工具。 那自己编写应用程序的话,可能需要用C语言,因为嵌入式开发中C比较常见。需要考虑使用socket编程,比如创建TCP或UDP的socket,发送和接收数据。对于连通性测试,可以尝试建立TCP连接或者发送ICMP包,但ICMP在普通用户权限下可能受限,所以TCP可能更可靠。 另外,需要考虑多线程或异步处理,比如一边发送数据,一边接收,同时统计丢包率和延迟。对于带宽测试,可能需要大量数据传输,计算传输速率。这时候要注意缓冲区的大小,以及如何准确测量时间。 用户可能还需要测试不同协议,比如同时测试TCP和UDP的性能差异。UDP不保证交付,所以需要自己实现丢包检测和重传机制,或者至少统计丢包情况。 还有,错误处理也很重要。比如网线断开,网络不可达等情况,程序需要能捕获这些错误并给出提示。此外,获取网络接口的状态信息,比如通过ioctl或者读取/proc/net/dev文件,来查看接口的统计信息,比如发送接收的数据包数量,错误计数等。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话,可以结合Shell和Python,调用各种工具,并解析输出结果。但如果是编写独立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更底层的代码。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交叉编译这个测试程序,因为目标平台是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可能是在主机上。所以需要确保代码的可移植性,避免依赖特定平台库,或者正确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 测试步骤方面,可能需要先确保网络连接正确,比如网线插入,配置IP地址,然后分步骤测试各个功能。比如先测试链路状态,然后测试连通性,接着是带宽和压力测试。 可能还需要考虑多网口的情况,如果有多个以太网接口,需要分别测试每个接口。这时候程序可能需要接受参数指定要测试的网口名称,比如eth0eth1等。 总结下来,编写这样一个测试应用程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socket API进行网络通信测试。 2. 实现基本连通性测试(TCP连接或ICMP回显)。 3. 带宽测试,通过传输大量数据计算速率。 4. 丢包率测试,特别是在UDP模式下。 5. 获取网络接口的统计信息以确认数据传输情况。 6. 错误处理和状态检查,确保接口和驱动正常工作。 7. 可能的自动化脚本整合或独立应用程序开发。 现在需要把这些思路整理成一个结构化的回答,涵盖用户的需求,可能他们需要示例代码,比如用C语言写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或者用Python脚本调用现有工具。同时要提醒注意事项,比如权限问题、交叉编译、测试环境配置等。</think>测试嵌入式Linux开发板的网络接口通常涉及硬件功能验证、驱动测试、协议栈及性能评估。以下是分步骤的测试方法及示例: ### 一、基础环境准备 1. **硬件连接** - 使用网线直连开发板与主机,或通过交换机连接 - 确保PHY芯片供电正常(可通过`dmesg | grep eth`查看驱动加载情况) 2. **IP配置** ```bash # 开发板端设置静态IP ifconfig eth0 192.168.1.100 netmask 255.255.255.0 up # 主机端设置同网段IP ifconfig enp0s3 192.168.1.200/24 ``` ### 二、自动化测试脚本示例(Python) ```python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time def test_ping(ip, count=10): loss = subprocess.check_output(f"ping -c {count} {ip} | grep loss", shell=True) print(f"Ping测试结果:{loss.decode()}") def test_iperf(server_ip, duration=10): # 开发板端启动服务端:iperf3 -s subprocess.Popen(["iperf3", "-s", "-D"]) # 主机端作为客户端测试 result = subprocess.check_output(f"iperf3 -c {server_ip} -t {duration}", shell=True) print(f"带宽测试结果:\n{result.decode()}") def stress_test(ip): start = time.time() # 持续高压传输60秒 subprocess.run(f"iperf3 -c {ip} -t 60 -P 8", shell=True) # 检查丢包 eth_stats = subprocess.check_output("ifconfig eth0 | grep 'dropped'", shell=True) print(f"压力测试后统计:\n{eth_stats.decode()}") if __name__ == "__main__": target_ip = "192.168.1.100" test_ping(target_ip) test_iperf(target_ip) stress_test(target_ip) ``` ### 三、底层C程序测试(MAC/PHY层)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linux/sockios.h> #include <net/if.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string.h> void check_eth_status(const char *ifname) { struct ifreq ifr; 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strncpy(ifr.ifr_name, ifname, IFNAMSIZ); if (ioctl(sock, SIOCGIFFLAGS, &ifr) != -1) { printf("[PHY状态] %s\n", (ifr.ifr_flags & IFF_RUNNING) ? "已连接" : "未连接"); } if (ioctl(sock, SIOCGIFHWADDR, &ifr) == 0) { unsigned char *mac = (unsigned char *)ifr.ifr_hwaddr.sa_data; printf("[MAC地址] %02X:%02X:%02X:%02X:%02X:%02X\n", mac[0], mac[1], mac[2], mac[3], mac[4], mac[5]); } close(sock); } int main() { check_eth_status("eth0"); return 0; } ``` ### 四、关键测试指标 1. **协议栈测试** - TCP重传率:`cat /proc/net/netstat | grep TcpExt | awk '{print $15}'` - ARP缓存验证:`arp -n` 2. **中断性能** ```bash # 查看网卡中断计数 watch -d -n 1 "cat /proc/interrupts | grep eth0" ``` 3. **DMA测试** - 使用`memtester`工具检测内存完整性: ```bash memtester 256M 3 ``` ### 五、高级测试场景 1. **VLAN测试** ```bash vconfig add eth0 100 ifconfig eth0.100 10.0.100.2/24 ``` 2. **硬件时间戳** ```c // 启用硬件时间戳 setsockopt(sock, SOL_SOCKET, SO_TIMESTAMPING, (void *)&opt, sizeof(opt)); ``` ### 六、常见问题处理 1. **CRC错误** ```bash ethtool -S eth0 | grep crc # 若持续增长,检查网线质量或电磁干扰 ``` 2. **速度协商异常** ```bash ethtool -s eth0 speed 100 duplex full autoneg off ``` 3. **看门狗超时** ```dmesg [ +0.000001] NETDEV WATCHDOG: eth0 (macb): transmit queue 0 timed out # 需检查DMA配置或降低传输压力 ``` 建议结合`ethtool`、`tshark`进行深度协议分析,并使用`stress-ng`工具制造系统负载测试边界条件。实际测试中建议持续运行24小时压力测试以发现潜在硬件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