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效应

本文介绍了光环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光环效应是指基于初步印象形成的认知偏差,它会影响人们对他人品质的整体判断。文章通过实验案例说明了光环效应如何影响人们的观点,并提供了如何在工作中利用这一心理现象的建议。
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实际是一种认知偏差。所以光环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还称为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与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实验中证实了这个效应的存在。可以把这个效应看作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做过一个心理实验:让一位演讲者在某大学两个班级分别作了内容相同的演讲。演讲结束后,甲班学生与其亲密攀谈,而乙班学生对其则冷淡回避。同一个人作同样的演讲,为何效果会如此不同?原来演讲前凯利曾对甲班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可亲,而对乙班学生则说,演讲者是如何不易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光环,学生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期望看到的。这就是“光环效应”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时,他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把其他良好的品质赋予了他;如果认为某人具有某个突出缺点,这个人就被消极否定的光环笼罩,甚至认为他其他方面都不好。这就是人的心理上一种“光环效应”,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时,他的身上会出现积极的、美妙的、甚至是理想的光环。在这种光环的笼罩下,不仅对方外貌、心灵上的不足被忽略,甚至人为地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品质。俗话说:“情人眼中出西施”,“一俊遮百丑”也是这种光环效应的结果。生活中的“先入为主”、“个人迷信”、“专家效应”等也是光环效应的表现。
启示:
光环效应是具有二面性的。在工作时间中要认识到这一点,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好光环效应。
对员工、部门、供应商等的评价都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从不同的侧面,请不同的人来做出评价,在对不同侧面的评价做加权汇总,这样得到的整体评价是比较可靠的。
如果自己作为被评价对象,则应知道自己的亮点在那里,在观众面前尽量地凸现和放大自己的亮点,使之形成光环效应,正向地影响评价者的评价倾向。
作为企业,要注重塑造企业与品牌的光环,营造品牌联想氛围,这样有利于市场营销和吸引人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