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创业的路上:如何从无到有的打造一个产品

本文提供了一套从无到有构建产品的流程图,包括项目前期准备、产品计划与市场规划、市场校验及产品发布四个阶段。重点强调了市场、资源、团队的准备与整合,以及产品核心功能的验证与优化,旨在帮助创业团队有效提高成功率并及时发现方向性错误。

写在创业的路上:如何从无到有的打造一个产品

编者按:各个高校里,经常会有创新创业竞赛,无论是学校支持,还是企业赞助,这都表明了一个趋势——创业。但是创业的路上艰辛无比,想创业的同学们需要一个方向性指导,以避免走太多的弯路,本文作者通过自身实践经历给出了创业路上最初的产品设计以及团队发展的经验总结,编者看到这篇文章,便整理出来,希望能对走在创业路上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全文如下:

我曾经和大家分享了“我心目中一个产品项目标准的执行套路与方法”,但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发现:宏观的套路与道理,路人皆知,区别能力与决定成败的往往在于细节的“度”以及全局上的“节奏”。“从无到有建造一个产品”和“从有到优打磨一个产品”,虽然套路是一样的,但是在宏观执行节奏的把控上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单纯的按上述方法去开发一个全新的方向或者产品,很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 不是每个公司或者项目能够非常好的进行需求采集与立项验证;

2. 如果方向选择有错,要到后期才能发现,此时已为时晚矣;

3. 产品在团队内部反复打磨,迟迟不能投放市场,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越陷越深;

4. 产品没有非常明确的生死线,如果推进受阻,团队会陷入迷茫。

其实很多时候,大部分的小公司的以及一些小的项目都仅仅依靠创始人或者项目发起人的经验与行业沉淀,甚至是直觉,来确定方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怎么样的一个套路来保证项目的成功率,并及早的发现方向性的错误,尽早掉头呢?我把自己的方法化画了如下的一张流程图,分享给大家:

如图所示,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主要经历了项目前期准备,项目规划,市场校验,产品发布四个阶段:

一. 项目前期准备

中国人做事都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市场,资源,团队。

1. 市场:选定目标用户,明确用户的核心需求,以及核心需求与用户的利益关联。

这个阶段的要点就是:确定了目标用户群后,一定要依据现有的资源情况,细化成具体的商务目标,不要出现类似中小企业,90后这样概括性的词,而应该是很具体的XXX公司,XXX酒吧里的顾客等。这样做的目标主要是避免出现目标群选择正确,但是产品发布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接触不到目标用户的情况。

确定了核心需求后,一定要去深究核心需求与用户的利益关联:在满足了用户这个需求后,用户能够获得什么利益。用户利益兑现的越快,那么这个需求的刚性就越高。

2. 资源:资金,资质,人脉,行业沉淀

依据市场查看自己有哪些资源,包括资金,人脉,行业资质等,这其中如果有排他性或者垄断性资源就更好了。明确这些资源的目的在于,在制定项目规划时能知道自己摊子到底能铺多大,项目能撑多久。

3. 团队:核心成员,技术创始人,团队分工与利益分配

最后就是找人了,尤其是技术创始人,销售以及产品经理这些人才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技术创始人的话,项目的成功率会降低很多。

这阶段的要点在于:找到人后,要明确好各个人分工,最重要的是将所有创始人与项目利益进行绑定,对核心人员的利益分配的问题一定要在游戏开始前被明确掉,否则半路拆伙的可能性非常大。自古以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事多能成,缺一者则大多做的辛苦,项目也一样,所以个人的原则是:有市场有人,没资源不做;有市场有资源,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做;有资源有人,没市场,这个就想都不用想了。

二. 产品计划与市场规划的确定

在有了资源的后,我们要对项目进行规划,这个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件要事,在明确了以下要点后,就可以开始市场校验:

· 依据用户的需求确定产品的核心功能,并确保核心功能实现的可行性。

· 做好市场的规划,假定自己有了产品,自己会卖给哪些人,怎么卖。

· 明确项目的生死线,多久,花多少资源,达到什么条件。

三. 市场校验

我记得雷军在选择创业团队时,有非常重要的一条标准:产品在小规模被验证。这点非常重要。在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被市场验证前,一切的用户体验,非核心功能的研发都有可能在最后成为无用功。很多团队在产品核心功能没被市场验证之时,急于开发辅助性功能,包括:官网,管理后台,界面美化等工作,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样当你发现核心需求判断错误想掉头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太深。这阶段需要完成的两个工作是:

1.产品Demon的研发

既然是Demo就不要去管他的易用性,界面美观度或者其他的一些辅助功能,只要拥有最核心的功能就可以了,以网络电话为例,你只要用最原始的界面,开发一个拨号盘能挂电话即可,包括音量调节,账户登录,账户扣费等等全都不需要开发,包括充值,扣费信息,通话记录查询什么的,你和用户说,没事我人工帮你查。就最基础的拨号通话功能+XXX分钟通话时间,直接给用户用即可。

2.核心功能的市场验证:

不要怕产品的简陋,带着产品Demon去给用户推销。要考察的不是用户觉得这个产品精致不精致,设计的怎么样,使用起来方便,而是去考察用户到底需要不需要这样一个功能,用户能不能通过使用这样一个东西获得利益,去验证你当初的设想。如果用户想要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只是觉得难用,希望你改进后带过来,那么恭喜产品被验证了。如果用户觉得没意思,看都不想看,那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找错了用户或者产品定位有错,如果是后者,那么就要果断的调整方向了。当然也不排除即使你的Demon很烂,用户也用的很开心的情况,那恭喜你,这绝对是一片很好的蓝海。

四. 发布自己的产品

在完成市场验证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Demo转换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在这阶段,我们主要做的有以下三件事情。

1.打磨核心功能,确保核心功能的品质

Deom的核心功能往往只到了可用的程度,在通过了市场校验后,我们依旧要把重心放在核心功能上,通过打磨核心功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做xxx品牌网络电话时,我们的通话质量是国内最好的。这里分享个要点:

在打磨核心功能时,一定不要过度的追求功能的完美,而是要把握好用户需求的临界值,同样以通话质量为例,用户的核心需求是“顺利的完成通话”当通话质量清晰和稳定到足以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时,音质是MP3品质,还是CD音轨品质,用户已经不太关心了,而如果过度追求完美的话,可能在这里浪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因为根据二八原则,我们可能会为了提升最后的那20%通话质量付出80%的金钱,最悲催的是,用户对此毫不关心甚至注意不到这点区别,所以,你懂的。

2.务实的打造辅助功能

在用户核心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要开发一系列的辅助功能来让用户更好的使用核心功能。这点非常重要,一定不要去追求一些酷炫的东西,在每添加一个新的功能时,都问问自己,这个对用户的核心需求有帮助么?没有的话,就不要加了。在这里分享个方法:以”核心功能”为圆心,以”对核心功能使用的辅助强度”为半径画圆,然后从圆心开始,由内而外的把各个圆对应的功能依次实现。再分享两个理论:可用->好用->用的爽;以及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3.提升效率与用户体验

奔驰和奥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性能与细节上的差异,而这个对应到产品上来就是各功能点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效率的事情丢给技术总监去逐一攻关,用户体验则由产品经理以及UED组去把控。

写在最后

不知道不觉半年就这么过去了,几百万的钱就这么烧没了,并且还在继续。团队为自己的年轻与经验的欠缺付出代价……回想这半年来的种种,个人觉得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在总结出来分享给各位,希望对那些走在创业路上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1. 产品与商务模式没有先在小规模的范围内被验证。

2. 核心成员没有被很好的激励与约束。

3. 没有将目标用户群,细化为具体的商务目标。

4. 没有意识到商务资源的重要性,有些蛋糕不是谁都能吃得到的。

5. 在获得了一些成就后,心气过高,完美主义与理想主义情节严重。

6. 知易行难,一定要保持好对自己的高要求,不能懈怠。

7. 还有一点不方便在公众场合公布就不做分享了,主要关于行业资源与行业经验。

作者:Mars_Benny

链接:http://www.marscn.net/?p=962

来源:产品撞地球-用心改变世界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与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验证。通过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向力矢量控制,从而具备更强的姿态调节能力和六自由度全驱动特性,克服传统四旋翼欠驱动限制。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如PID、MPC等)、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验证,并可能涉及轨迹跟踪、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与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研究先进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深入理解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②掌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流程;③复现硕士论文级别的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或学术论文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建模推导过程与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扩展研究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以深化对全驱动系统控制机制的理解。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