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J4轴可手动扭动,而J1/J2纹丝不动)直接反映了传动系统的刚性差异,但需要结合具体测试数据评估J4的实际精度。以下是系统性分析:
现象解读:手动扭动差异的根源
j4轴 可扭动性 典型原因
J1/J2 不可扭动 通常为高刚性传动(如齿轮/谐波减速机直接驱动)
J4 可扭动 皮带传动固有弹性、张紧力不足或机械间隙导致
关键点:皮带传动本身允许微量弹性变形(0.1°~0.5°),但需区分正常柔性与异常松动。
J4精度评估方法
(1) 静态精度测试
回差(Backlash):
用千分表固定于J4末端,正反向缓慢旋转轴,记录最大间隙值。
合格标准:SCALAR机器人通常要求≤0.1°(取决于负载和皮带型号)。
重复定位:
多次往返同一位置(如0°→90°→0°),测量实际停止位置偏差。
合格标准:±0.05°以内。
(2) 动态精度测试
激光跟踪仪检测:
在额定速度下运行标准轨迹(如正弦波运动),对比指令与实际位置差。
典型问题:若动态误差>静态误差3倍,需检查皮带打滑或共振。
手动扭动J4的定量分析
测试方式 | 可能结果 | 精度判断 |
---|---|---|
轻扭 | (<1Nm) | 偏移<0.2°且回弹 正常柔性 |
轻扭 | (<1Nm) | 偏移>0.5°或无回弹 张紧力不足/皮带磨损 |
用力扭 | (>3Nm) | 明显跳齿感 同步轮安装松动 |
操作建议:扭动时用角度规测量偏移量,若>0.3°需立即检修。
提升J4精度的关键措施
(1) 机械调整
- 皮带张紧力:
使用张力计调整至厂商指定值(如HTD5M皮带通常需60~80N)。
检测方法:按下皮带中部,下垂量应<2%中心距。
- 同步轮对齐:
用直尺检查主/从动轮端面偏差,要求<0.1mm/m。
(2) 控制补偿
- PID参数优化:
增加位置环增益(如Kp提升20%),但需避免振荡。
- 前馈控制:
加入加速度前馈(Feedforward)补偿皮带弹性变形。
(3) 硬件升级
-
高精度皮带:改用双面齿皮带+双侧导轨(如Gates的GT2系列,回差可降至0.05°)。
-
加装编码器:在从动端安装17位绝对值编码器直接闭环反馈。
快速诊断流程
手动测试 → 记录扭动角度和回弹性能
静态回差测量 → 确认是否超差
动态轨迹测试 → 检查速度相关性
张力/对齐复查 → 排除安装问题
结论
若静态回差合格且动态误差可控:手动扭动属于皮带传动正常特性,可通过控制算法补偿。
若静态/动态均超差:需紧急调整张紧力或更换皮带,否则累计误差可能导致任务失败(如装配偏移>0.1mm)。
建议优先进行激光跟踪仪动态检测(如API XD Laser),数据比手动测试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