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程的世界里,Python 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Python 中的比较运算符,它可以让程序更加智能和灵活。
一、引入
在 Python 中,我们有时会直接把变量赋值为 True
或者 False
。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希望程序自己去计算某个表达式,得出 True
或者 False
的结果。这样,再配合 if
或者 while
等语句使用,程序就会变得更加灵活。
二、比较运算符
1. 比较运算符有哪些
比较运算符有很多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详细了解一下:
比较运算符 | 描述 | 示例 |
---|---|---|
==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是则条件变为真。 | 如 a=3,b=3 ,则 a == b 为 True |
!=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不相等,则条件变为真。 | 如 a=1,b=3 ,则 a != b 为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大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 如 a=7,b=3 ,则 a > b 为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小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 如 a=7,b=3 ,则 a < b 为 Fals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 如 a=3,b=3 ,则 a >= b 为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 如 a=3,b=3 ,则 a <= b 为 True |
2. 比较运算符的结果
比较运算符的结果一定是 True
或者 False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print(100 > 50) # 结果就是True
print(100 < 50) # 结果就是False
3. 示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比较运算符的使用:
num1 = 15
num2 = 20
# == 等于:表示左右两个操作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整个表达式的值为 True;不相等则为False
print(num1 == num2) # False
# != 不等于
print(num1 != num2) # True
# > 大于
print(num1 > num2) # False
# < 小于
print(num1 < num2) # True
# >= 大于等于: num1 大于 或者 等于 num2 ,条件都成立
print(num1 >= num2) # False
# <= 小于等于: num1 小于 或者 等于 num2 ,条件都成立
print(num1 <= num2) # True
比较运算符还可以和 if
语句配合使用,实现某些代码的执行或者不执行。例如:
your_age = 18
age = 20
if your_age >= age:
print("可以进入网吧")
if your_age < age:
print("年龄太小,好好学习吧")
# 程序运行结果
# 输出 年龄太小,好好学习吧
三、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大于或者等于、小于或者等于这些概念。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用 >
、<
、==
、!=
、>=
、<=
来表示它们。
>=
表示的意思是:大于或者等于,只要满足这个条件,结果就是 True
,否则为 False
。
<=
表示的意思是:小于或者等于,只要满足这个条件,结果就是 True
,否则为 False
。
需要注意的是,在 Python 中,等于用 ==
表示,而不是 =
。
如果你想深入学习 Python,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