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10亿查询词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

本文介绍了解决TopK问题的不同场景下的多种策略,包括单机单核足够内存、单机多核足够内存、单机单核受限内存及多机受限内存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并讨论了MapReduce框架的应用。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董的博客

本文链接地址: http://dongxicheng.org/big-data/select-ten-from-billions/

1. 问题描述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在海量数据中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K个数,或者从海量数据中找出最大的前K个数,这类问题通常称为“top K”问题,如:在搜索引擎中,统计搜索最热门的10个查询词;在歌曲库中统计下载率最高的前10首歌等等。

2. 当前解决方案

针对top k类问题,通常比较好的方案是【分治+trie树/hash+小顶堆】,即先将数据集按照hash方法分解成多个小数据集,然后使用trie树或者hash统计每个小数据集中的query词频,之后用小顶堆求出每个数据集中出频率最高的前K个数,最后在所有top K中求出最终的top K。

实际上,最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最符合实际设计需求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有足够大的内存,那么直接将数据扔到内存中一次性处理即可,也可能机器有多个核,这样可以采用多线程处理整个数据集。

本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介绍了适合相应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

3.1 单机+单核+足够大内存

设每个查询词平均占8Byte,则10亿个查询词所需的内存大约是10^9*8=8G内存。如果你有这么大的内存,直接在内存中对查询词进行排序,顺序遍历找出10个出现频率最大的10个即可。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更加实用。当然,也可以先用HashMap求出每个词出现的频率,然后求出出现频率最大的10个词。

3.2  单机+多核+足够大内存

这时可以直接在内存中实用hash方法将数据划分成n个partition,每个partition交给一个线程处理,线程的处理逻辑是同3.1节类似,最后一个线程将结果归并。

该方法存在一个瓶颈会明显影响效率,即数据倾斜,每个线程的处理速度可能不同,快的线程需要等待慢的线程,最终的处理速度取决于慢的线程。解决方法是,将数据划分成c*n个partition(c>1),每个线程处理完当前partition后主动取下一个partition继续处理,直到所有数据处理完毕,最后由一个线程进行归并。

3.3  单机+单核+受限内存

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原数据文件切割成一个一个小文件,如,采用hash(x)%M,将原文件中的数据切割成M小文件,如果小文件仍大于内存大小,继续采用hash的方法对数据文件进行切割,直到每个小文件小于内存大小,这样,每个文件可放到内存中处理。采用3.1节的方法依次处理每个小文件。

3.4  多机+受限内存

这种情况下,为了合理利用多台机器的资源,可将数据分发到多台机器上,每台机器采用3.3节中的策略解决本地的数据。可采用hash+socket方法进行数据分发。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3.1~3.4节的方案并不可行,因为在大规模数据处理环境下,作业效率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算法的扩展性和容错性才是首要考虑的。算法应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数据量进一步加大(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加大是必然的)时,在不修改算法框架的前提下,可达到近似的线性比;算法应该具有容错性,即当前某个文件处理失败后,能自动将其交给另外一个线程继续处理,而不是从头开始处理。

Top k问题很适合采用MapReduce框架解决,用户只需编写一个map函数和两个reduce 函数,然后提交到Hadoop(采用mapchain和reducechain)上即可解决该问题。对于map函数,采用hash算法,将hash值相同的数据交给同一个reduce task;对于第一个reduce函数,采用HashMap统计出每个词出现的频率,对于第二个reduce 函数,统计所有reduce task输出数据中的top k即可。

4. 总结

Top K问题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公司一般不会自己写个程序进行计算,而是提交到自己核心的数据处理平台上计算,该平台的计算效率可能不如直接写程序高,但它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容错性,而这才是企业最看重的。

5. 参考资料

《十道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与十个方法大总结》:http://blog.youkuaiyun.com/v_JULY_v/archive/2011/03/26/6279498.aspx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董的博客

本文链接地址: http://dongxicheng.org/big-data/select-ten-from-billions/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Spark集群计算的上机实验内容,重点掌握三个典型应用案例的设计:频统计、人口平均年龄和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请问Spark集群计算实验内容频统计平均年龄频率最高关键数据实验”用户要求了解Spark集群计算的上机实验内容,特别是三个案例:频统计、人口平均年龄和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用户还提到“大数据实验”,所以我需要围绕这些提供清晰的结构化回答。从系统级指令:-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LaTeX语法正确。-使用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用户可见层: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保证真实可靠。参考站内引用:这些引用是关于Spark案例的,我应该参考它们来构建回答。引用包括:-[^1]:WordCount案例。-[^2]:平均年龄案例。-[^3]: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案例。-[^4]:执行命令示例。-[^5]:集群环境介绍。用户的问题是基于这些引用,所以我需要整合这些信息。回答结构:1.**介绍Spark集群计算实验**:简要说明实验目的和背景。2.**三个案例详解**:逐个解释频统计、人口平均年龄、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的设计。-每个案例包括:问题描述、设计思路、关键步骤、代码片段(如果适用)。-使用代码块展示代码,因为用户提到了示例。3.**实验环境**:参考引用[^5],描述集群设置。4.**生成相关问题**:在最后添加相关问题部分。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基于引用和Spark知识。使用中文回答。数学表达式:如果涉及,比如平均年龄计算,使用$...$或$$...$$格式。例如,平均年龄可能涉及计算平均值的公式:$\text{平均年龄}=\frac{\sum\text{年龄}}{n}$。步骤:1.**频统计案例**:-描述:统计文件中单出现次数。-设计:使用Spark的map和reduce操作。-参考引用[^1]和[^4]。-代码:提供类似Python或Scala代码片段。2.**人口平均年龄案例**:-描述:统计大量人口的平均年龄。-设计:读取文件,计算总和和计数。-公式:平均年龄=总和/计数。-参考引用[^2]。3.**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案例**:-描述:找出频率最高的K个。-设计:使用reduceByKey和top操作。-参考引用[^3]。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完整回答结构:-开头介绍。-频统计部分。-平均年龄部分。-最高频率关键部分。-实验环境说明。-相关问题。</think>### Spark集群计算上机实验内容介绍 Spark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框架,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上机实验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Spark的核心概念和编程技巧,通过三个典型应用案例(频统计、人口平均年龄、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的设计与实践,强化集群计算能力。实验基于真实大数据场景,使用Scala或Python编写Spark程序,并在集群环境中运行(如Standalone模式或YARN)。参考引用[^5],实验环境通常包括一个Spark集群(例如:一个Master节点和多个Worker节点),数据存储在HDFS上,支持通过Web UI(如`http://<spark_master_ip>:8080`)监控任务执行。下面,我将逐一解析这三个案例的设计内容,确保步骤清晰、代码可靠。 --- ### 1. 频统计案例 频统计(Word Count)是Spark入门级案例,用于统计文本文件中每个单的出现次数。它演示了分布式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映射(map)和归约(reduce)。 #### 设计思路 - **问题描述**:读取多个文本文件,统计所有单频。输入文件格式如引用[^1]所示,单可能大小写不一致,需统一处理。 - **关键步骤**: 1. **读取数据**:从HDFS加载文本文件。 2. **清洗与映射**:将每行文本分割为单,统一转为小写。 3. **归约统计**:对每个单计数,并汇总结果。 4. **输出**:保存频结果到文件或控制台。 - **性能优化**:通过分区(partitioning)提高并行度,减少shuffle开销。 #### 代码示例(Scala实现) 以下代码基于Spark RDD API,参考引用[^4]的执行命令: ```scala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object WordCoun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WordCount")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 读取HDFS文件(例如:hdfs://hadoop036166:9000/user/fams/*.txt) val textFile = sc.textFile(args(0)) // 映射:分割单并转为小写 val words = textFile.flatMap(line => line.split("\\W+").filter(_.nonEmpty).map(_.toLowerCase)) // 归约:计数每个单 val wordCounts = words.map(word => (word, 1)).reduceByKey(_ + _) // 输出结果(保存到HDFS或打印) wordCounts.saveAsTextFile(args(1)) sc.stop() } } ``` **实验要点**: - 输入文件路径通过命令行参数传入(如`args(0)`)。 - 使用`reduceByKey`进行高效聚合,避免内存溢出。 - 实验可扩展:处理大文件时(如1GB以上),通过调整分区数优化性能(例如:`textFile.repartition(100)`)[^1]。 --- ### 2. 人口平均年龄案例 该案例用于计算大规模人口数据的平均年龄,演示Spark的聚合操作(如求和与计数),适合处理数值型数据。 #### 设计思路 - **问题描述**:输入文件包含ID和年龄列(格式如引用[^2]),统计所有记录的平均年龄。数据规模可达千万或亿级,需高效处理。 - **关键步骤**: 1. **读取数据**:解析文件,提取年龄字段。 2. **计算总和与计数**:使用map和reduce操作聚合年龄总和及记录数。 3. **计算平均值**:平均年龄公式为: $$ \text{平均年龄} = \frac{\sum_{i=1}^{n} \text{age}_i}{n} $$ 其中,$n$ 是总记录数,$\sum \text{age}_i$ 是年龄总和。 4. **处理异常**:过滤无效年龄(如负数)。 - **性能优化**:利用Spark的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减少中间数据存储。 #### 代码示例(Python实现,使用PySpark) ```python from pyspark.sql import SparkSession # 初始化Spark会话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AverageAge").getOrCreate() # 读取数据(假设文件格式:ID,Age) data = spark.read.text("hdfs://hadoop036166:9000/user/age_data.txt") # 解析每行:分割并提取年龄 ages = data.rdd.map(lambda line: line.value.split(",")[1].strip()) \ .filter(lambda age: age.isdigit()) \ # 过滤无效值 .map(int) # 转为整数 # 计算总和与计数 total_age = ages.sum() count = ages.count() # 计算平均年龄 if count > 0: average_age = total_age / count print(f"平均年龄: {average_age}") else: print("无有效数据") spark.stop() ``` **实验要点**: - 使用RDD或DataFrame API,后者性能更优(如`spark.read.csv`直接解析CSV)。 - 大规模数据(如1亿人口)时,通过增加Executor资源(如`--executor-memory 4g`)避免OOM错误[^2]。 - 实验验证:输出结果应与小样本手动计算一致。 --- ### 3. 搜索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案例 此案例用于分析搜索日志,找出频率最高的K个关键,涉及排序和Top-K查询,演示Spark的高级操作(如`top`或`reduceByKey`)。 #### 设计思路 - **问题描述**:输入文件包含关键序列(格式如引用[^3]),关键大小写不一且重复出现。输出K个高频。 - **关键步骤**: 1. **读取与清洗**:统一关键大小写,过滤空值。 2. **频统计**:类似Word Count,但需额外处理组(如用空格分隔)。 3. **Top-K查询**:使用`takeOrdered`或`top`函数获取K个高频。 4. **输出**:格式化结果。 - **性能优化**:在reduce阶段使用combiner减少网络传输,或使用广播变量存储K值。 #### 代码示例(Scala实现) ```scala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object TopKeyword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TopKKeywords")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val k = args(1).toInt // K值通过参数传入 // 读取文件(例如:hdfs://hadoop036166:9000/user/search_logs.txt) val logs = sc.textFile(args(0)) // 清洗:分割关键,统一小写 val keywords = logs.flatMap(line => line.split("\\s+").filter(_.nonEmpty).map(_.toLowerCase)) // 统计频 val keywordCounts = keywords.map(word => (word, 1)).reduceByKey(_ + _) // 获取K个高频(按计数降序) val topK = keywordCounts.takeOrdered(k)(Ordering[Int].reverse.on(_._2)) // 输出结果 topK.foreach { case (word, count) => println(s"$word: $count") } sc.stop() } } ``` **实验要点**: - 参数`k`可动态调整(如K=10)。 - 处理组时,需自定义分割逻辑(例如:用正则表达式匹配组)。 - 实验扩展:添加停用过滤(如忽略“the”、“and”)以提升准确性[^3]。 --- ### 实验环境与执行 - **集群设置**:基于引用[^5],实验环境为Standalone模式Spark集群(如1个Master + 3个Worker),HDFS存储数据。提交任务命令示例: ```bash ./spark-submit \ --class com.example.TopKeywords \ --master spark://hadoop036166:7077 \ --num-executors 3 \ --executor-memory 2g \ /path/to/your.jar \ hdfs://hadoop036166:9000/user/input.txt \ 10 # K值 ``` - **注意事项**: - 确保HDFS文件路径正确,文件格式如引用所示(如年龄文件为ID,Age)。 - 监控任务:通过Spark Web UI(`http://hadoop036166:8080`)查看日志和执行进度。 - 数据规模:从小数据集(如MB级)开始测试,逐步扩展到GB级以验证集群性能。 - **学习目标**:通过这三个案例,掌握Spark的RDD/DataFrame操作、分布式算法设计,以及性能调优技巧,为大数据应用打下基础[^5]。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