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青涩

 

84年出生的我,从高中开始听燕姿的歌,一路走来,一路听来。

燕姿于我,于姿迷或单纯喜欢她歌曲的80后们,意义已经超越了偶像。

对于能够听懂她歌曲的人,她是指南针,她是疗伤药,她是 你愿意她是的 一切美好事物。

 

高三,绿光,我拿着卡带机反反复复地playbackwardsplaybackwards ... 在那个枯燥的时期,她的歌给了我快乐。

大一,一起走到,我听着歌,对于未知的几年时光,幻想着,憧憬着。

大二,遇见,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我开始憧憬自己感情的另一半。

大三,我的爱,让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感情生活;奔,让我突破自己,完成了一些我曾认为我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大四,完美的一天专辑,我轮番地听着,快慢旋律在耳边,千思万绪在心头,在那个离别的日子里,每一首歌都让我想起一些难忘的事情。

研一,逆光,飘着,我怀念的,雨天,我深深想着自己的现状、前途和突围的方法。

研二,我一边翻着旧歌,一边靠周董的歌度过,期待着燕姿的新歌。

研三,我主要在听周董,但每次听到燕姿的歌,总会生起诸多感触。

工作了,在忙忙碌碌中,燕姿的形象越来越模糊,我拼命寻找着能让我心灵像以前那样触动的音乐,却一直找不到...

 

我想,每个人都有类似于这样的故事,一首歌,随着一段难忘的故事,一起深深地印在了记忆深处。之后,每当这首歌在耳边响起,那段故事便会在脑海里生动浮现,那时的情愫便会在心头油然而生,随着而来的或是欣喜,或是伤感,或是怀念,或是醒悟。。。

 

我不是骨灰级姿迷或超级铁杆,由于囊中羞涩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我曾无力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大二时候,应该是2003年的夏天吧,燕姿北京演唱会,由于第二天要考一个学期没去几次的概率论,由于自己不想买据说“听声不见人”的便宜票,由于自己又实在没舍得用一个月的生活费去买张场地票,很差劲地,我放弃了那次机会。我还记得那天晚上6点半,背着斜挎包,咬着下嘴唇,我怅怅地站在教学楼门口,犹豫着。“真的不去了吗?如果我是你,不及格也要去的啊!”哥们儿和我这样说过。“不去了,不及格很麻烦。。。下次吧。。。”我的回答很无力,无奈。就这样,我错过了燕姿巅峰时期的演出。然后,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我一直刻意回避那段记忆。当时也说不上是什么原因,因为歌迷并不是宗教信徒,没去演唱会也不是没有朝圣,不应该有如此灵魂层次的自责或是忏悔,但我又为什么如此回避呢?直到昨晚过后,我才明白,喜欢燕姿,已然不是喜欢一个Pop Star如此简单;喜欢燕姿,是认同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角色心境,一种处世态度。所以,错过演唱会,当自己给自己打上“不是铁杆”的记号时,自已一向认同的价值观或世界观也被打上了“你到底信不信这个”的问号。

 

2005年的1月,大三寒假之前,当得知中歌榜的颁奖典礼有燕姿出席时,我打定了去看的主意。买不到票,买黄牛也要去。还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夜晚,我和同学,一个好心陪我的同学,一起坐地铁到东四十条,出站后一路走去,一路看到低声问我们“要不要卖票”的中年男人,当时的我很困惑,还不知道“买卖”其实是在一起的。最后,一位黄牛大哥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截了当地问我,“200块买800的票,来吗?”我和同学顿悟,弱弱地问了问能不能便宜,然后给了400块进去了。那天的确有不少明星,张韶涵、水木、当时还很火的龙宽九段、黄义达。。。但是我一直在等,等待燕姿。而且,不出意外,她是压轴的,唱遇见,我很投入地欢呼,完全忽略四周大爷大妈的眼神,同学很理解地在一旁乐。还记得,由于燕姿是最后一个献艺的歌手,很多观众没等她唱完就陆续走人,场下很混乱,我站在看台上,用力唱着,心里咒骂着那些离场的人。现在想来,那时的咒骂不免幼稚,不错,燕姿很好,但是没必要每个人都喜欢,各人有各人的信条,没有必要强求。无论如何,第一次亲眼看到了燕姿,虽然看不清,却听得真真切切,很开心,很激动。

 

2007年夏天,研一,《逆光》北京签售,迟钝的我再次到了最后时刻才得到消息,于是又只能黄牛。在淘宝上问一个高中生买了两张票,我领着师弟,一起请假,冲到王府井FAB,拿着碟,排着队,唱着歌,期待与燕姿的近距离邂逅。当时的保安很横,每个人在得到签名后立马走人,不得停留半步。由于这样的蛮横是打着照顾燕姿时间的幌子,当时大家也很配合。当时,队伍有大学生、翘课的高中生以及四十多岁的妈妈,我想,那些妈妈应该是帮自己孩子来排签名的。终于到我了,燕姿比我想象的要瘦小很多很多,燕姿签得很忙,都没有抬头的时间,我说,“燕姿,我们永远支持你!”燕姿一边签一边抬头,眼睛聚了一下光,说,“谢谢!”然后,我很开心、很知趣地走开了,满足感绝对是tremendous的。但是,我和燕姿对视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粉底很厚,她的眼神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清澈,我不禁想了一个可怕的问题,燕姿,年龄真的很大了么?我想,对于一个追求生活工作平衡的人来说,如果自己的自由被绑架,只能在别人画的轨道上默默消耗自己的青春,她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个性鲜明的燕姿,超脱地撇开名利,隐退了。只是,我没想到她会那么坚决。

 

我真的很不习惯没有她新歌的日子,除了周董,基本没有打动我的音乐。在没有她新歌的日子里,我也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不清楚自己是否还是以往的自己,也不清楚以后的自己还是不是现在的自己,这种未知,就像未知燕姿何时归来。燕姿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歌迷会因为没有她的新歌而痛苦或离去,但燕姿,作为一个人,是能够获得幸福的。真正的歌迷应该希望她幸福,真正的追随者,应该希望和自己拥有一样心境的人快乐。

 

我承认,在燕姿离去的日子里,她在慢慢淡出我的视野。音乐是精神食粮,不同的音乐是不同的食物,适用于不同的饥饿。我在很短的时间里经历诸多起起落落,饥饿方向改变的我,慢慢适应了离开燕姿音乐的生活。

 

2009815日的演唱会,我已工作半年多,我突然发现自己突然不能像以往那样狂热地喜欢燕姿,是我的心境变了么?我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却因为忙碌而始终没能找到答案。我没有订票,因为我的工资已经计划好做其他事情了。

那真的就不去了么?”我再次面临这个问题,我想,人只有在局促中才能看到本性吧,因为如果300块对我而言如同30,我不会有这么多旁人看来如此无趣的抉择。

那还是去看看再说吧。”带着一种空白的心情,815日晚,我在办完事情后,乘车去了工体,路上依然还有很多中年男子问“卖不卖票”,但当我兴冲冲地逮着一个问价时,他却说,“我是收票,今晚很火爆。”这样的回答顿时让我紧张,一种我没有预想到的紧张。但是,对燕姿尘封的追随心并没有很轻易的跳动,我依然没很及时地买票。随后的事情让我更绝望,开场近一个小时,黄牛票依然比正票贵好几十,而且低价票没的卖。

 

当我听到场内传来燕姿的声音,我才想起,当年错过她的演唱会,我是多么难过。

燕姿已过30了,如果不去,她以后还会来么?甚至,她以后还会唱么?想到这些,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还在深深追随着燕姿。

那么,看到看不到还那么重要么?距离还那么重要么?价钱还那么重要么?

这一次,我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内心的召唤。我决定去,因为没有人知道燕姿以后演艺生涯的起伏,更因为她是我青涩年代的标志线。我是去看燕姿,其实也是去看我自己。我是去感受曾经的燕姿时代 ,去祭奠我的青涩岁月。看到看不到人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境和回味。

 

那时,我突然发现,官方仍在售票,我被黄牛假象蒙蔽了一个小时。我已经顾不上唾骂黄牛,买票,狂奔。。。

 

场内爆满,和我想的一样,80%的人是在远远地望着燕姿,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了演唱会的意义。信徒会因为看不到教主就放弃朝圣么?

我和大家和着燕姿,我没来得及买荧光棒,双手在空中挥舞着。很久没有如此忘情,很久没有如此释放。

每一个音符,都是青涩年代的分秒记忆;

每一声欢呼,都是青春年华的磅礴召唤。

我们流的不是汗,是一路走来,青涩记忆的燃烧;

燕姿唱的不是歌,是一路唱来,青春痕迹的怀念。

 

燕姿最后向大家致谢,感谢大家给她带来今晚的回忆。这句话,也是我想说的。

燕姿曾问,“昨天和今天的区别是什么?”

之于我,昨天和今天的差别,就是,

昨天,是青涩的,是已然逝去的。

今天,应该保留并保护好曾经青涩的心境,然后向成熟迈进。

成熟的路上,不应该忘记曾经美好的人和事。

 

燕姿是一个标志,关联着无数美好记忆。记忆不忘记,标志不褪去。

燕姿,永远支持你,无论你长青或者隐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