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令的格式:
命令的一般格式:
command [options] [arguments]
说明:
command:命令的名称;
options:命令的选项:一般是一个单词或字母。有的命令有选项,有的命令没有选项。选项前面一般有“-”符号,选项是对命令参数的补充,当存在参数时才可能有选项。
arguments:命令的参数,有时候命令也带参数。有的命令有参数,有的命令没有参数。
[]:方括号表示可有可无的意思。[options]表示有的命令选项,有的命令也可能没有选项。[arguments]表示有的命令有参数,有的命令可能没有参数。
举例:
1、没有参数的命令
像ls、pwd都没有选项和参数。直接输入命令,回车即可执行命令。
2、有参数没有选项的命令
例如删除文件myfile.txt的命令,myfile.txt就是参数:rm myfile.txt
3、有参数也有选项的命令
通过命令“rm myfile.txt”删除文件,系统会有确认提示,询问是否确定要删除。可以通过一个选项,在执行命令时不再需要确认提示,命令格式如下:
rm -f myfile.txt
此处的-f就是选项,作用是进行强制删除,也就是没有确认提示。
二、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
需掌握的常用命令:cd,ls,locate,less,grep,chmod,cp,mv,mkdir,rm。
Linux不像Windows有C盘、D盘这么一说,它只有一个根目录“/”。
1、pwd命令
pwd命令代表“print working directory”(打印工作目录)。当键入pwd时,系统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例如:#pwd
/root
表明当前的工作目录是:/root。
2、ls命令
ls命令显示当前工作目录下的内容,包括子目录和文件。
例如:[root@localhost]# ls
3、ll命令
ll命令和ls命令功能一样,只是显示方式不一样,ll命令会列出当前目录下目录和文件列表的详细信息。使用方法如下:
例如:[root@localhost]# ll
显示的文件列表格式如下:
drwxr-xr-x 3 user group 102 Mar11 22:56 Filename
文件列表显示了7个段,每一段分别的含义说明如下:
(1)第1段,drwxr-xr-x,表示文件属性,第1个字母d表示这个是个目录,如果是“-”表示文件。
d 目录
- 除目录和链接的文件
l 系统其他位置的程序和文件的符号链
s 套接口文件
c 字符设备
b 块设备
p 管道
d后面的9个字符,分成3组,每3个字符为1组,
用括号在区分:d(rwx)(r-x)(r-x)文件类型(所有者权限)(文件所在组的权限)(其他人的权限);
第1位表示是否有读的权限,有读的权限,显示“r”,没有读的权限,显示“-”。
第2位表示是否有写的权限,有写的权限,显示“w”,没有写的权限,显示“-”。
第3位表示是否有执行的权限,有执行的权限,显示“x”,没有执行的权限,显示“-”。
d(rwx)(r-x)(r-x)表示这是一个目录,
第1组(rwx)表示文件所有者对文件有读的权限、写的权限、执行的权限;
第2组(r-x)表示文件所在组对文件有读的权限、没有写的权限、有执行的权限;
第3组(r-x)表示其他用户组对文件有读的权限、没有写的权限、有执行的权限。
(2)第2段 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的个数,:3 表示目录下有3 个文件或目录
(注意:每个目录都有一个指向它本身的子目录"." 和指向它上级目录的子目录"..")
(3) 第3 段,显示文件的所有者:user。
(4) 第4 段,显示文件所属用户组:group。
(5) 第5 段,文件大小:102 byte。
(6) 第6 段,修改时间:Mar11 22:56。
(7) 第7 段,文件名:Filename。
4、cd命令
cd命令来改变工作目录
例如把当前目录更改/usr 目录下:
[root@localhost]# cd /usr
例如把当前目录更改到整个系统的根目录下:
[root@localhost]# cd /
几种常用cd用法:
cd / 更改到根目录下
cd ~ 更改到登录目录下
cd /home更改到home目录下
cd ..更改到上级目录
cd tmp 更改到当前目录下的tmp目录
用户管理命令
需掌握的常用命令:groupadd,groupdel,groups,useradd, passwd, su。
1、groupadd
groupadd 命令用于创建新的用户组。
语法格式:groupdel 组名
例如:
[root@localhost]# groupadd mygroup
2、groupdel
groupdel 命令用于删除用户组;
语法格式:groupdel 组名
例如:
[root@localhost]# groupdel mygroup
3、groups
groups命令用于显示当前用户所在的组。
例如:
[root@localhost]# groups
4、useradd
useradd 命令用于建立用户帐号。
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 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 号。
添加用户:useradd newuser
添加用户,指定相关参数,建立test用户,并把此用户加入root组:
useradd -m -d /home/share -g root test
5、userdel
userdel 命令用来删除用户帐号及其相关文件。
例如:
[root@localhost]# userdel newuser
6、passwd
passwd(password)命令用于修改用户的密码。一般来说,设置账户密码失败有几
种情况:密码太简单、密码太短、密码中的字符多数相同。
语法格式:passwd 用户名
修改密码,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passwd newuser
服务管理命令
Service 命令用于启动、停止、重启服务程序。
启动服务命令:service 服务名start
停止服务命令:service 服务名stop
重启服务命令:service 服务名restart
例如要启动VSFTP 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service vsftpd start
例如要停止VSFTP 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service vsftpd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