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怀集现万年“冰臼群”

广东怀集县发现200多万年的冰臼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罕见,推测是两三百万年前冰川运动遗迹。位于下帅民族乡红霞湾一个小河谷,河谷沿岸多悬崖峭壁,河床上布满花岗岩石。最大冰臼直径近1米,最小也有十多厘米,形状各异,保存完好。是否为北回归线上首次发现,有待专家考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中新社肇庆2月29日电 (黄耀辉徐维宁)广东怀集延绵数公里长的河道上分布200多万年“冰臼”,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该县文史部门官员29日表示,该“冰臼”的形状特点符合资料记载的冰臼特征,推测是两三百万年前冰川运动遗迹。

  冰臼是第四纪冰川后期,巨厚冰层在冰川作用下,向下游动、撞击、磨砺而成,形状相似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是研究所在地区古环境、古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材料。

  怀集“冰臼群”在距县城40公里的下帅民族乡红霞湾一个重山环绕的小河谷,河水清澈见底,河谷沿岸多是悬崖峭壁,河床上布满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冰臼”群就分布在这些花岗岩石上。

  怀集县地处粤西北部,通桂达湘交汇点,有“中国燕都”之称,山脉为五岭余脉,县城纬度为23.92度,靠近北回归线,“冰臼”是否属北回归线上首次发现,有待有关专家前往考证。

  现场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征,臼体的平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匙形和不规则半圆形,其形状如臼如缸,如桶如盆。最大冰臼直径近1米,最小冰臼直径也有十多厘米,平缓宽敞的基岩冰床磨蚀现象。初步估算,大小冰臼至少在200个以上,并且保存完好。

  当地村民介把这些分布在河岸大石上的石臼叫作“石窝”。据称,枯水期或者上游电站蓄水期,河里大块的花岗岩裸露出来,还有更多更集中的“石窝”。

更多内容请访问我的博客首页:http://blog.youkuaiyun.com/ifeo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