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NS污染

本文详细介绍了DNS污染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判断域名是否遭受DNS污染。此外,还提供了几种有效应对DNS污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未被污染的DNS服务器、设置本机host文件以及采用VPN等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NS污染的数据包并不是在网络数据包经过的路由器上,而是在其旁路产生的。所以DNS污染并无法阻止正确的DNS解析结果返回,但由于旁路产生的数据包发回的速度较国外DNS服务器发回的快,操作系统认为第一个收到的数据包就是返回结果,从而忽略其后收到的数据包,从而使得DNS污染得逞。而某些国家的DNS污染在一段时期内的污染IP却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可以忽略返回结果是这些IP地址的数据包,直接解决DNS污染的问题。


wiki上的解释:

域名服务器缓存中毒(DNS cache poisoning),又名域名服务器高速缓存污染(DNS cache pollution),是指一些刻意制造或无意中制造出来的域名服务器分组,把域名指往不正确的IP地址。一般来说,外间在互联网上一般都有可信赖的域名服务器,但为减免网络上的交通,一般的域名都会把外间的域名服务器数据暂存起来,待下次有其他机器要求解析域名时,可以立即提供服务。一但有关网域的局域域名服务器的缓存受到污染,就会把网域内的电脑导引往错误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的网址。
域名服务器缓存污染可能是通过域名服务器软件上的设计错误而产生,但亦可能由别有用心者通过研究开放架构的域名服务器系统来利用当中的漏洞。


你有过被DNS污染的情况吗?也许你并不清楚,但你现在可以学着了解一下。


windows下有个命令nslookup(linux系统也可用或者用dig)

  1. nslookup NAME1 NAME2

这句命令的意思是查询NAME1的主机或域名,但用NAME2做提交查询服务器,NAME2在这里相当于一台域名服务器!比如:

  1. nslookup bbs.cpcfan.com 142.13.35.233

当然这里只是做个例子,国内的服务器还不至于被自家的DNS污染了。而142开头IP是假设的,但在实际使用时,你可以随便起个非可用的IP,请注意避开特殊IP段!
因为使用的是不存在的IP,理论上我们是得不到有效的回应的,但如果返回了一个错误IP,那么恭喜你!你要访问的域名已经被DNS污染了!

在微软的帮助与支持文档中,它对DNS污染的解决是这样说的:

在遇到域名系统 (DNS)“欺骗”时,可能会出现 DNS 缓存污染。术语“欺骗”指的是在响应 DNS 查询时发送不安全的数据。该数据可能用于将查询重定向到一个恶意 DNS 服务器,也可能本身就是恶意的。 

注意:如果 DNS 服务器已配置为将解析请求转发给另一个服务器,且建立了父子关系,那么在父 DNS 服务器受到 DNS 缓存污染攻击而又未执行 DNS 缓存污染保护的情况下,该子 DNS 服务器也可能会受到攻击。默认情况下,使用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3 或更高版本而且在父子关系中用作父服务器的 Microsoft DNS 服务器将能够充分执行缓存污染保护。因此,要确保组织中的所有 DNS 服务器都已启用了 DNS 缓存污染保护。



这是在域名服务器上设置的,所以作为客户端的我们不必太在意!详情请见: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41352

不过如果我们想要对付DNS污染能做的只有使用VPN,或者代理服务器!当然,借于域名解析的原理,域名解析顺序-->本机高速DNS缓存-->host文件-->主域名服务器
所以我们可以在host文件中添加对已被污染的域名的解析,比如在host谁的空白处添加:

  1. bbs.csdn.com 203.93.106.21

,这样可以优先访问正确的IP地址。但还有一点,请别忘了,host文件之前还有本机的高速DNS缓存,你可以在CMD下输入命令

  1. ipconfig /flushdns

 

清除本机的高速DNS缓存。
好了,这样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因为除了DNS污染,如果网络在防火墙或者本地ISP出口处设置了IP封锁,IP过滤等,那么我们就无能为力了。但通用的方法就是使用VPN或者代理服务器!

以上为个人看法,如有错漏,请指出,不吝赐教!

 

2010-08-11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DNS高速缓存帧污染”,我需要先理解这个问题的具体内容。首先,“DNS高速缓存”应该是指DNS缓存,也就是本地存储的DNS查询结果,用来加快后续相同查询的速度。而“帧污染”可能是指缓存污染,也就是缓存中毒攻击。用户可能混淆了“帧”(frame)这个词,通常“帧”用在网络数据帧,比如以太网帧,但这里应该是指DNS缓存污染。 接下来,我要确认DNS缓存污染的具体含义。DNS缓存污染是一种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向DNS服务器发送伪造的响应,导致服务器缓存错误的IP地址,从而将用户引导到恶意网站。这可能会被用户称为“帧污染”,但正确的术语应该是DNS缓存投毒(DNS Cache Poisoning)或DNS欺骗(DNS Spoofing)。 然后,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用户之前询问过SSL、TLS和HTTPS的区别,现在转向DNS安全,可能对网络安全有一定兴趣,但技术术语可能不太准确。因此,在回答时应该用更通俗的语言,同时纠正术语上的误解,比如解释清楚“帧”在这里可能不适用,正确术语是缓存污染。 用户的需求可能是了解DNS缓存污染的原理、如何发生以及如何防范。此外,用户可能想知道高速缓存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即为什么缓存会被攻击者利用。需要详细说明攻击机制,例如攻击者如何利用DNS查询过程中的漏洞注入虚假记录。 同时,需要指出防御措施,比如使用DNSSEC(DNS安全扩展),DNS over HTTPS(DoH)或DNS over TLS(DoT)等加密方式,以及配置DNS服务器忽略未经请求的响应等。另外,可能还要提到及时更新DNS服务器软件,修补已知漏洞。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存在的误区,比如将“帧”与DNS缓存污染联系起来,需要澄清这两者属于不同层的概念,DNS属于应用层,而帧属于数据链路层,攻击方式不同,所以正确的术语是缓存污染而非帧污染。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先解释术语,再说明攻击原理,接着讲影响,最后给出防御措施。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技术细节,但关键点要准确。同时,可能需要举例子帮助用户理解,比如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被重定向到恶意IP的过程。</think>以下是关于 **DNS 高速缓存污染**(DNS Cache Poisoning)的介绍,通常也被称为 **DNS 缓存投毒**或 **DNS 欺骗**(DNS Spoofing)。您提到的“帧污染”可能是对术语的混淆,实际攻击与“帧”无关,而是通过污染 DNS 缓存实现。 --- ### **1. 什么是 DNS 高速缓存污染?** DNS 缓存污染是一种网络攻击技术,攻击者通过向 DNS 服务器(如本地路由器、运营商 DNS 服务器等)注入伪造的 DNS 响应,使服务器缓存错误的域名与 IP 地址映射关系。 当用户访问某个域名时,DNS 服务器会返回攻击者设定的恶意 IP 地址,导致用户被引导至钓鱼网站或恶意服务器。 --- ### **2. 攻击原理** 1. **DNS 查询过程漏洞**: DNS 协议设计早期未强制验证响应来源的真实性。当用户发起 DNS 查询时,攻击者会抢在合法响应到达前,向 DNS 服务器发送大量伪造的 DNS 响应(包含错误的 IP 地址)。 - 若伪造的响应与原始查询的 **事务 ID(Transaction ID)** 和 **端口号** 匹配,DNS 服务器可能接受并缓存该结果。 2. **缓存生效**: 一旦 DNS 服务器缓存了错误记录,后续所有用户查询该域名时,均会返回恶意 IP 地址,直到缓存过期(TTL 时间结束)。 --- ### **3. 攻击影响** - **钓鱼攻击**:用户被重定向到仿冒网站(如虚假银行页面),泄露密码或信用卡信息。 - **中间人攻击**:流量被劫持到攻击者控制的服务器,窃取通信内容。 - **服务瘫痪**:通过指向无效 IP,导致合法服务无法访问。 --- ### **4. 防御措施** 1. **DNSSEC(DNS 安全扩展)**: 为 DNS 记录添加数字签名,验证响应来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伪造。 2. **随机化事务 ID 和源端口**: 现代 DNS 服务器使用随机化的事务 ID 和查询源端口,增加攻击者伪造响应的难度。 3. **DNS over HTTPS/TLS(DoH/DoT)**: 通过加密 DNS 查询和响应,防止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4. **限制缓存接受条件**: 配置 DNS 服务器仅接受与查询匹配且来源可信的响应。 5. **缩短 TTL 时间**: 减少缓存记录的存活时间,降低长期污染风险。 --- ### **5. 典型案例** - **2008 年 Kaminsky 漏洞**: 安全研究员 Dan Kaminsky 发现广泛存在的 DNS 缓存投毒漏洞,攻击者可利用此漏洞快速污染全球 DNS 缓存,影响几乎所有未修复的 DNS 服务器。 --- ### **常见误解** - **“帧污染”**:DNS 缓存污染属于应用层攻击,与数据链路层的“帧”(如以太网帧)无关。 - **“仅影响本地网络”**:污染可能发生在任何层级的 DNS 服务器(如运营商级),影响范围更广。 --- ### **总结** DNS 高速缓存污染是一种利用协议缺陷的经典攻击方式,核心在于伪造 DNS 响应欺骗服务器。随着 DNSSEC 和加密 DNS 的普及,此类攻击难度大幅增加,但未完全绝迹。普通用户可通过使用可信的 DNS 服务(如 Cloudflare 1.1.1.1、Google 8.8.8.8)和保持设备更新来降低风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