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 Bunny 是由 Hak5 于 2017 年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 USB 攻击平台,被称为“最先进的 USB 攻击设备”。相较于其前身 USB Rubber Ducky,Bash Bunny 在硬件配置、攻击方式、可扩展性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本文将系统性地拆解 Bash Bunny 的结构、功能与配置方式,帮助红队人员、安全研究员和技术爱好者全面了解这款设备的潜力与使用方法。
一、Bash Bunny 简介:多功能攻击平台的演进
Bash Bunny 于 2017 年由 Hak5 正式发布,被誉为“USB 攻击平台的终极形态”。它不仅继承了 USB Rubber Ducky 的 HID(人机接口)攻击能力,还集成了多个新功能,使其在攻击场景中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
与 Rubber Ducky 相比,Bash Bunny 增加了以下关键功能:
- 可模拟多种 USB 设备:如键盘、U 盘、串口接口、千兆以太网适配器等;
- 多模式切换:通过设备上的物理多位开关(multiswitch),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攻击载荷(Payload);
- 状态指示灯:改进后的 LED 显示灯可通过不同颜色与闪烁模式显示攻击进度或设备状态;
- 存储能力增强:Bash Bunny Mark II(2021 年发布)支持最大 2TB 的 microSD 存储,并新增了蓝牙低功耗(BLE)功能。
这些改进使得 Bash Bunny 成为一款既适合实战攻击,又便于开发和扩展的综合性 USB 渗透工具。
二、硬件结构与功能组件
Bash Bunny 的硬件配置堪称强大,尽管其体积仅与普通 U 盘相仿,却内置了如下组件:
- 四核 CPU:提供强大的本地计算能力;
- 1GB RAM:支持多任务执行;
- 8GB SSD 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