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试性质量属性场景主要关注系统测试过程中的效率,发现系统缺陷或故障的难易程度等。
假设我们正在测试一个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刺激源:刺激源可能来自开发人员,在开发阶段进行单元测试以验证代码逻辑;或来自客户验收测试人员,他们会在系统交付后进行用户验收测试,确保系统符合需求。
-
刺激:例如,测试人员根据已完成的分析和架构设计进行集成测试,验证各模块是否正确协同工作,或在系统交付时进行验收测试,确保产品交付后无重大缺陷。
-
环境:在开发时,可能会使用模拟环境和单元测试工具;在部署时,会使用生产环境进行实际用户场景的测试。
-
制品:被测试的制品包括设计文档、单元代码段、以及完整的应用程序。设计文档会帮助测试人员理解预期的功能,代码段则通过单元测试进行验证,完整应用会进行集成测试。
-
响应:测试人员需要从系统中获取状态信息,如查看是否能成功连接到各个智能设备,并获取相关的状态反馈;系统还需要提供计算结果(例如传感器数据),以帮助验证功能是否符合预期。
-
响应度量:
- 已执行的可执行语句的百分比:假设在一次集成测试中,系统已经覆盖了代码的85%,测试人员通过这项指标来评估测试的充分性。
- 缺陷发生的概率:如果测试中发现某个智能设备的连接存在问题,测试人员会记录缺陷的发生率,例如每100次尝试中有10次失败。
- 执行测试的时间:测试可能需要10分钟来验证系统能否在10秒内响应设备状态请求,这样可以评估响应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 测试中最长的长度:如果某个复杂场景的测试花费了2小时,则需要关注并优化该测试场景的效率。
- 准备测试环境的时间:假如测试环境的配置花费了2小时,这部分时间会影响整体测试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