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报考时,其实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另一个是:经济管理。高中毕业时自然是年少无知的,对这两个专业的利弊基本没有概念。前者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梦想着设计出自动化装备来做各种事情(例如当时所想的智能建筑系统,只用给原料和图纸,机器就能自动完成房屋修建或装修等等),后者是因为感觉很高大上,天天坐办公室,喝喝咖啡就有大把大把的后钱到手。我定下了两个选择后,父母也给了个建议,认为经济管理似乎更轻松、更体面,于是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上了大学后,经管的上课特点与曾经的课程有很大差别(高中为理科生),没有很完善、很确定的理论体系,很多问题甚至没有明确的回答,关键是看站在哪个角度去看。一个老师曾经说过:管理中的很多事情,并没有对错之分,因此,管理的决策经常演变成观念斗争或权利斗争。因此,学习一种理论,或者遇到一个问题,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满满消失了,因为总有这样一个回答:不确定,看情况吧。往往得到这个答案之后,便不再往下追问了。而我也慢慢接受了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对于理工科很多学科就疏而远之,甚至会想:这么确定的东西,还学他干嘛?还有另一个观点常年蔓延在经管学生圈里:我不需要懂技术啊,找懂技术的人做就行了。
后来,自己成立了一些项目,需要对项目进行推进,上述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成了极大的阻碍,因为项目推进总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你必须要拿出一个决定来才能推进下去。但脑海中却总是停留在:有很多种可能啊,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最后反倒没法做一个决定,或者做决定的时候内心特别痛苦,因为你不知道这样决定后,下一步会怎样,因为做了一个决定,就相当于否定了其他可能性,而你又说服不了自己“这个决定是最有优的”。
但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电商项目),发现很多时候自己需要对执行过程中的很多东西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做一些决策,也才能指导同伴的工作。这时候我决定,要开始去学习技术方面的知识。要努力去拥抱技术。
未来一定是一个技术连接万物的时代,商业尤其如此,现阶段的项目就已经对我们掌握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做出了要求,如果现在不学习,未来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曾经是商业重于技术,但不久的将来,一定是技术取缔大部分商业的时代。(简单例子就是无人零售体系,将会革掉大量从商人员的命的)(再如老掉牙的例子,亚马逊和当当对图书行业的影响这类)因此学习技术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现在学习技术还是来得及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技术确实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能创造很多基于技术架构的新商业模式,但终归结底,新商业模式也是商业,也是需要有人去研究和推动的。而这,正是学习技术+商业知识的优势所在。未来一定是需要懂技术和懂商业的人,去把技术和商业结合起来的。还有很多行业或者商业环节没被技术颠覆,也就意味着还有机会,而这也是未来少有的商业机会之一。
举个例子,在零售行业,未来的电商零售肯定会越来越发达,产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平台标准化,几乎就能完全颠覆现阶段的很多零售业态。例如菜市场、书店、超市等等。但是产品标准化需要有人来做,要有懂客户需求的人,懂网上平台传播和营销的人,懂物流集约化建设的人来做很多事情。
而我要学技术,也是在这样的基础认识上而来的。例如,互联网化的基础:web页面、数据库、编程语言、服务器、app、通信协议、算法等等;自动化的基础:单片机、驱动程序、电路、信号与通信、电机等等。当然,还有类似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这类必备知识。
知识非常丰富,但格局一定要有。在较为深入学习其中一门或几门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前,一定要将知识框架了解清楚、总结清楚。这样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总结了自己为何要学习技术以及自己要学习什么样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