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已经很难从各个方面割裂出来。不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都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升级愈加优越和舒适,反过来这些促动也加剧了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有很多信息技术,例如互联网、手机通信、办公系统等,已经逐步沦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理所应当”和“熟视无睹”的事物。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随着人类对信息系统依赖性的增加,人类面对信息技术灾难发生时的脆弱性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不论像“9•11”事件这样的人祸,还是“5·12”汶川地震这类的天灾,一旦发生,我们会发现人类需要面对的各种危机和灾难不但种类繁多,而且不可预见,后果往往是因束手无策或被动应对而陷入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当中。对于我们平时最习以为常、“和谐相处”的信息技术,在危机发生时,却有化身为造成我们最大损失的魔鬼。
各种灾难还会继续,人类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备份,因为灾难不是简单地摧毁工作环境中的数据库。如果灾难形成的机制和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话,我们的准备也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我们所花费的代价应该与灾难发生时我们所遭受的最大损失相匹配。
为此,我极力推荐所有具有危机意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来阅读《有备无患:信息系统之灾难应对》这本书。这本书不但选择了恰当的出版时机,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本系统、全面和权威讲解信息系统灾难防范手段和恢复方法的书籍,既不乏深厚的前沿理论,又提供了大量一线的实践经验。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有几大亮点,在此与这本书的其他读者朋友分享。
首先是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从信息灾难的来源与定义开始,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从技术、架构和规划三个层面来综合研究灾难应对的策略,提供了综合解决灾难应对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书内汇集了国内外学术研究、企业技术白皮书、技术论坛等多个来源中相关领域的有益知识素材,将技术和商业,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是前沿性和权威性。这本书的作者邹恒明博士不但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参与了最前沿信息系统灾难应对技术的核心机制的研究,并且在该领域最著名公司从事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多年,可为读者提供更有原创性的见解和案例。书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代表了当前领域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科研和技术成果。
第三是科普性和思想性。这本书没有出现拗口的措辞和别扭的句法。读这本书就好像作者与各种专业层次的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对话,也能为没有太多专业背景的读者提供起步的垫脚石。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和概念,作者也试图用各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释。这本书中还将哲学的思想引入技术的讲解中,在技术类的书籍中非常难得。
这本书为所有关心信息系统安全的人士提供了一个扩展视野的捷径。正是由于信息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本书潜在的受益读者群体巨大,因此,这本书的贡献是值得尊敬和关注的。
王岩峰 博士
刃之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其它相关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