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提示:这里可以添加系列文章的所有文章的目录,目录需要自己手动添加
1.网络安全基础
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3.密码及应用技术基础
4.渗透测试情报收集
5.信息泄露
6.跨站脚本XSS
7.SQL注入式攻击
8.目录遍历
9.代码/命令执行
10.弱口令
11.渗透测试技术
【12.安全渗透技术演练
13.安全测试工具与环境建设-中间穿插】
例如:第一章 Python 机器学习入门之pandas的使用
文章目录
资料:百度网盘-信息安全 提取码:rpac
网络安全基础
1. ISO/OSI模型
1.1 ISO/OSI七层模型结构
ISO/OSI模型定义了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 底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偏重于处理实际的信息传输,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 - 高层协议(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处理用户服务和各种应用请求。
OSI分层结构的优点:
- 各层间相互独立
- 降低复杂性
- 促进标准化工作
- 协议开发模块化
发送方从上至下会进行层层的数据封装,到接收方会进行从下至上层层解封装。
1.2 OSI安全体系结构
目标:保证异构计算机进程与进程之间远距离交换信息的安全。
五类安全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数据加密性服务和抗抵赖服务。
八种安全机制:加密,数据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和公正。
1.2 TCP/IP协议
1.2.1 TCP/IP协议结构(四层)
硬件接口:比如网卡…
1.2.1.1 网络接口层
1.2.1.1.1 网络接口层主要协议(ARP,RARP)
ARP:地址解析协议-可进行ip地址转换(IP地址(IP地址是逻辑地址,可以手动修改)转换为MAC地址(物理地址,捆绑在网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