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uzhou/p/5381738.html
O_DIRECT和O_SYNC是系统调用open的flag参数。通过指定open的flag参数,以特定的文件描述符打开某一文件。
这两个flag会对写盘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两个flag做一些详细的了解。
先看一个open函数的使用例子.
1
2
3
4
5
6
|
/* Open new or existing file for reading and wrting,
sync io and no buffer io; file permissions read+
write for owner, nothing for all others */
fd = open(
"myfile"
, O_RDWR | O_CREAT | O_SYNC | O_DIRECT, S_IRUSR | S_IWUSR);
if
(fd == -1)
errExit(
"open"
);
|
一,O_DIRECT,绕过缓冲区高速缓存,直接IO
- 用于传递数据的缓冲区,其内存边界必须对齐为块大小的整数倍
- 数据传输的开始点,即文件和设备的偏移量,必须是块大小的整数倍
- 待传递数据的长度必须是块大小的整数倍。
不遵守上述任一限制均将导致EINVAL错误。
二,O_SYNC,以同步方式写入文件
功能:强制刷新内核缓冲区到输出文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为了数据安全,需要确保将数据真正写入磁盘或者磁盘的硬件告诉缓存中。
我们先熟悉一下同步IO相关定义和系统调用。
同步IO数据完整性和同步IO文件完整性
- synchronized IO data integrity completion:确保针对文件的一次更新传递了足够的信息(部分文件元数据)到磁盘,以便于之后对数据的获取。
- synchronized IO file integrity completion:确保针对文件的一次更新传递了所有的信息(所有文件元数据)到磁盘,即使有些在后续对文件数据的操作并不需要。
用于控制文件IO内核缓冲的系统调用
1 fsync
1
2
|
#include
int
fsync(
int
fd);
|
- 0: success
- -1: error
1
2
|
#include
int
fdatasync(
int
fd);
|
- 0: success
- -1: error
1
2
|
#include
void
sync(
void
);
|
1
|
fd = open(pathname, O_WRONLY | O_SYNC);
|

- 采用O_SYNC标志(或者频繁调用fsync(), fdatasync()或sync())对性能影响极大。
- 性能下降的直接表现为运行总用时大为增加:在缓冲区为1字节的情况下,运行时间相差1000多倍。
- 以O_SYNC标志执行写操作时运行总用时和CPU时间之间的巨大差异(1030 - 98.8),原因是系统在每个缓冲区中将数据向磁盘传递时会把程序阻塞起来。
三,IO缓冲层次关系
- 首先,通过stdio库将用户数据传递到stdio缓冲区,该缓冲区位于用户态内存区。
- 当缓冲区填满,stdio库会调用write()系统调用,将数据传递到内核高速缓冲区,该缓冲区位于内核态内存区。
- 最终,内核发起磁盘操作。

四,小结
虽然题目还是UNIX高级环境变成(xx),但是打算把所阅读和参考的书换成《Linux/UNIX系统编程手册》。感觉这本书内容更新一点。
工作很忙,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活动,跑步拍照,虽然只是简单的读书这一篇也是拖了又拖才敲完。
参考:
《Linux/UNIX系统编程手册(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