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3天时间快速摸清一个行业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一周内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包括行业框架、市场分析、产品研究、竞争格局、监管政策和其他影响因素。通过理解行业生命周期、市场大小、产品潜力、竞争态势及政策导向,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行业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做出明智的职业或业务决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对于服务型咨询公司或职场人士来说,行业研究是一项必备的功课。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思路和方法,使其更为高效,快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某一个行业。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1.为什么要一周内了解一个行业?
2.要摸清那些核心因素?
3.如何针对性地了解核心要素?
4.比快速了解行业更重要的事。

一、 为什么要一周内了解一个行业?

优秀的人厉害之处,就在于有强烈的目标感,明确自己为什么行动,又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对你来说,一周内了解一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是一份漂亮的研究报告,还是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花3秒钟想一下,你想获得什么。

1.因为老板、同事、朋友等外部原因,需要你一周内产出行业调研报告;
比如,老板觉得最近短视频带货很火,让你研究一下短视频行业,下周给个行业报告,分析一下值不值得入驻。

2.由于自身想转行、想学习、好奇等内部原因,让你想主动了解陌生行业:
待在传统行业的你,觉得事多钱少没前途,想换个有发展空间的行业,打算一周内弄清楚这个行业该不该进入。

如果是外部原因,你需要尽量搜集书面化、数据化的信息,搜索的内容不必太过深入,明确大致方向即可;
如果是内部原因,则应该更注重实践和复盘,增加对整个行业的深入了解。

二、要了解哪些核心因素?

1.行业分析的基本框架
在研究陌生行业时,一定不能忽略**「行业框架」→「市场分析」→「产品研究」→「竞争格局」→「监管政策」→「其他影响因素」**这6个大方面!
如果把行业比作一个人,那么基本框架就相当于头部和四肢,是最基本的支撑点。

2.了解这些框架有什么用?
1)行业框架:判断行业是否正处风口,位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接下来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现在进入是否还有红利。
下图是行业生命周期曲线。探索期和衰退期有风险,不建议加入。成长期属于快速发展时期,适合创业人士,成熟期则适合普通人士进入,最好是依附龙头公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1:十年前是房地产行业的成长期,那时只要拿块地,闭着眼都能赚钱。
例2:当下互联网短视频、直播进入红利期,李子柒、李佳琦等撞上风口,一路起飞,收入千万。

2)市场分析:市场大小直接决定盈利天花板。
比如,一个既不是刚需,也不讨用户喜欢,纯利润还不高的行业,老板都不能保证年赚xx万,普通员工的收入就更一言难尽了。

3)产品研究:产品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会不会面临时代淘汰危机。
例如,几年前MP3很火,但后来手机兴起,涵盖听歌功能,直接干掉了MP3。

4)竞争格局 :了解行业蛋糕是如何被割分的,评估自己(或心仪公司)能分到多少份额。

5)监管政策:一切行业都跟着国家政策走,顺则蒸蒸日上,逆则夹缝生存。

6)其他影响因素:指地区、文化、经济、生态、人口等因素,做得好是赚钱加分项,但忽视的话,也可能是致命一击。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知道,如何通过基本框架,来判断一个行业值不值得进入了。
但最关键的来了,这些框架还是很泛,该怎么具体化操作?又该怎么挖掘相关信息呢?

三、如何针对性了解核心要素?

第一大板块:行业概况。
6大关键要素:
1.基本术语:基本的行业术语有哪些?专业名词有哪些?
2.行业规模:行业整体规模和数据?行业年度经济收入?
3.生命周期: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行业发展是否有瓶颈?或者是否有行业天花板?
4.发展历史: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怎样?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未来上坡还是下坡?
5.盈利模式: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力是什么?行业是哪种盈利模式?
6.上下游供应:行业的供应结构如何?供应商数量与分布?

这是指弄清楚行业的基本情况。如果把行业比作一个人,这就相当于是,了解他长什么模样,年龄多大,以前是怎样的,靠什么维持生活,以后会不会有出息。
这样一说,行业规模、生命周期、发展历史等就不太难理解了,但什么是行业驱动力和盈利模式,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简单解释一下。

驱动力主要看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

供给驱动对企业的技术要求较高,以「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核心,就是哪个做得好买哪个。
比如手机行业和互联网产品行业,尤其是APP类,产品经理基本会保持一周一迭代。
需求驱动就要看受众群体大小,以及他们的痛点。
例如医美行业逐渐火热,一是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不论男女老少,都可能做医美,受众群体广;

二是时代逐渐开放,技术也更加成熟,人们对整形微调接受度更高,手术也更安全。
至于盈利模式,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从单纯的「卖产品」、「卖服务」、「卖品牌」三大类型,衍生出了「卖投资」、「卖文化」两类。
「卖产品」、「卖服务」、「卖品牌」看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分别对应以产品为核心、以服务为核心、以品牌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卖投资」、「卖文化」这两点看着比较新颖,但其实,卖投资就是搞分销,招商加盟,比如微商、奶茶行业。至于卖文化,想想得到、混沌大学、知识星球等知识付费APP/平台就明白了。

第二大板块:市场分析
5大关键要素:

  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大还是小?与其他行业相比算大算小?
    2.行业数据:行业大数据如何?有多少家企业、产品?
    3.用户群体:行业的主要用户是谁?群体大还是小?
    4.市场增长率:近几年市场增长率如何?市场利润率如何?
    5.财务报表:龙头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如何?
    这些关键词,其实就构成了市场大蛋糕的样子。
    市场规模是指蛋糕的尺寸大小,而行业数据是市场规模的具体数据呈现和支撑点。
    用户群体是指吃蛋糕的人,而市场增长率,就是判断这个蛋糕会越吃越多,还是越吃越小的指标。
    财务报表,主要是指阅读龙头公司的财务报表。因为这可以迅速了解这家企业的主要业务、主要客户、员工规模、战略方向、所有权性质、主要风险等,以此推出整个行业的情况。
    现在,重点选「用户群体」和「市场增长率」这两个来跟大家聊聊。
    做市场分析,最重要的就是,摸清楚你的用户群体是谁。本质上,是谁在使用你的产品,谁就是你的用户群体。

第三大板块:产品研究
(1)4大关键要素:
1.产品概况:产品概况如何?产品数量和类型具体情况?
2.产品需求:产品是否刚需?体验感如何?是否面临时代淘汰危机?
3.产品技术:技术成熟度如何?行业产品技术发展、竞争行业技术发展怎样?
4.产品形态:产品的主要形态如何?有形还是无形的?

这主要是弄清楚,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有哪些,是怎么分类的,占比多少,主要受什么影响。
比如,互联网移动社交APP行业,可以分为综合平台(微信、QQ)、陌生人平台(探探)、兴趣、游戏、婚恋、职场等社交类型。
很明显这类产品区别于实际物品,是可视化的无形产品,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是科学技术。

(2)搜索方法/工具:可以自己市场调研,关注淘宝、天猫等产品分类,或者去实体店看。网络调查的话,可以在行业网站和百度查出来,一些行业报告中也会提及。

第四大板块:竞争格局
2大关键要素:

1.竞争格局:龙头老大是谁?一家独大还是多头垄断,还是百花齐放?产品竞争如何?
2.行业影响:是否有其他行业影响竞争?

比如,互联网行业有BAT之称,B指字节跳动,A指阿里,T指腾讯。
三家作为龙头公司,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在互联网未上市创业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中,80%背后有BAT的身影。
这些信息一般行业报告中就能获取,或者去行业协会的官网,平时记得多关注行业动态信息。

第五大板块:监管政策
(1)2大关键要素:
1.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各部委文件如何?
2.地方政策:地方政府文件如何?

这是指,要时刻关注政府政策,改变风向,尤其是涉及到限制和处罚的内容。
比如,向来火爆的海外代购,促生了很多职业代购,但随着去年颁布的电子商务法,线上代购要登记交税,同时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最高罚款200万。
这时候,代购人士必须跟着政策走,不能再「肆意妄为」,就连电商平台,也面临着「连坐处罚」。

(2)搜索方法/工具:
多关注行业官网中的政策板块,就能快速获取这个内容。
还可以上中国政府网,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部、文旅部等部委

第六大板块:其他影响因素
1.地区布局,比如行政区划、交通运输、城郊影响、城市规模,南北差异等。
2.经济水平,比如地区人口经济收入、消费能力等。
3.人口分布,比如住宅区、工业区,交通要点分布等。
4.生态环境,比如气候差异、天气因素、地形地势、风向、矿物山体等。
5.文化水平,比如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
这些因素,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但也不可忽视。
举个例子:
你开了一家饭店,客流、交通位置等都很好,附近也只此一家饭店,但顾客却很少。

调查后,你发现店里总是传来若有若无的异味。起初怀疑是卫生问题,后来才知道,几百米外有家酒厂,而饭店的位置正处于酒厂的下风向。
以上问题,基本可依据搜索引擎解决,或者查询地区政务网。找当地人问问,也可能有意向不到的收获。

四、比快速了解行业更重要的事

我发现,从事咨询机构的同学大多反应很快,说什么都能迅速get到点,随便说的预测也八九不离十,总给人很「聪明」的感觉。
实际上,他们也一样是普通人,智商比我们高不了多少。但因为经常进行「迅速了解陌生领域」这种练习,所以使他们,拥有优于常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以小见大的洞察力。
当然,你可能会问: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想转行,又不从事咨询行业,有必要掌握这些能力吗?
其实非常有必要。

因为选择一份好的行业,本身就有很大概率决定今后的命运。

对咨询机构来说,项目失败顶多损失一笔钱,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选错一个行业或一份工作,可能动辄需要几年青春来纠错。

**时间本身就是金钱。**不停地换工作、转行业,就像不断地堆积木,再推倒,再重堆。最后,折腾了十几年,还在原地踏步,跟那些应届毕业生抢工作,这才是最悲哀的事。

尤其是出身贫寒的人,「从头来过」意味着一身清零,再加上结婚买房、父母养老等问题……试错成大到无法想象。

这种情况下,具备迅速摸清一个陌生行业的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这种能力,拆分开来,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洞察力、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想培养这些能力的同学,可以多研究几个行业,增加自己的实战能力。建议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开始,摸清套路,再向外扩展。

重申一下,本文所提到的方法,主要针对想转行、好奇、爱学习的人士,虽然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快速了解这个行业的80%,但是二八定律无处不在,真正具有含金量的信息,往往在剩下的20%。

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从没了解和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很难真正掌握核心信息。世界上也几乎不存在,几天就能完全了解一个行业的人。
但是,这也足够支撑你和行业内人士闲聊一下午,为自己今后选择的行业做出正确的预判,或者给公司产出一份漂亮的研究报告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