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刚刚发表在CVPR2025的文章,其中很多内容很吸引我,感谢作者们的付出!
因为我也在努力学习中,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如果有哪里有误,还希望大家轻喷,谢谢!
一些翻译靠的是机翻,可能不是很准,还请以原文为准,我会适当把原文贴出来。
概况
(1)低光增强,有监督,HVI域,已开源
(2)创新点:新的色彩空间(极化HS,可训练);CIDNet
(3)在多个数据集上达sota,模型参数量小
链接
论文:[2502.20272] HVI: A New Color Space for Low-light Image Enhancement
早期论文:[2402.05809] You Only Need One Color Space: An Efficient Network for Low-light Image Enhancement
正文
动机
转自知乎翻译
HSV中存在问题:
(1)红色间断噪点:在HSV中,红色色调(Hue)在色环的两端(0°和360°)是同一个颜色,但算法处理时容易割裂,导致噪点。
(2)黑色平面噪点:低光区域的像素亮度极低,而HSV的变换过度放大这些黑暗区域,把噪声也过度放大,导致信噪比极低。
本文解决办法:
(1)极坐标化HS平面,让相邻的红色区域在数学上更连续,彻底消除断裂式噪点,确保颜色空间内相似色彩的欧氏距离最小化,提高红色区域内的信噪比。
(2)HVI引入了一个可学习的光强压缩函数( Ck ),动态压缩低光区域强度,抑制噪声,同时保留高光细节,维持色彩空间级别的更高信噪比。
HVI:水平-垂直-强度
公式
HVI正变换:RGB转HSV再转HVI
“极坐标化”中的h和v,其实对应“HVI的HV”的H和V,作者在此处小写表示点,大写表示集合。
HV的计算公式其实不难理解,极化到[-1,1]的圆后,乘上其他系数缩放半径。
HVI逆变换:此处仅展示HVI转HSV
RGB与HSV会有一对多的问题,而RGB与HVI是双射关系。
网络
双分支解耦网络CIDNet(Color and Intensity Decoupling Network)
CIDNet中的轻量化交叉注意力模块LCA(Lighten Cross-Attention)
流程概述:低光图变换到HVI颜色空间,I输入I分支得到增强后的I,HVI输入HV分支得到去噪后的HV,I和HV再一起逆变换到sRGB。
官方细节说明:
HV分支:建模颜色不变性,分离噪声与真实纹理;
I分支:学习光照分布的物理约束,实现自适应亮度增强;
交叉注意力机制:通过跨分支特征交互,联合优化噪声抑制与光照恢复过程。
LCA的作用:
HV → I:HV分支提供噪声分布先验,指导I分支在低光区域抑制过增强;
I → HV:I分支提供光照强度权重,引导HV分支在暗区加强去噪,亮区保留细节。
作者还给出CDL和IEL(也就是去噪和提亮模块中的层)的设计原理:
实验
训练细节请参考原文,此处不再赘述,直接给出结果。
LOL数据集
定量:PSNR、SSIM、LPIPS领先于其他方法,参数量和计算量较小。
其实在24年版本,作者给出无GT mean版本,此处顺便展示一下:
定性:色彩恢复好,稳定的亮度增强。
其余实验和结果可参考CVPR版本的补充材料,太详细了(10+页),也不赘述。
补充扩展
HVI用于其他方法
更加复杂的版本(24年非CVPR的正文)
为了解决两大问题,分别的解决方式,简单来说:
在H基础上套一个线性函数,接着再套一个非线性函数。
感想
略
头一次在这里发论文阅读,不知道类型怎么填,感觉填原创怪怪的,填个翻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