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 1005.[HNOI2008]明明的烦恼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在给定点集及其度数约束下,生成满足条件的不同树的数量的方法。利用Prufer序列的概念,通过组合数学原理推导出解决方案,并提供了详细的算法实现步骤。

题目大意

有n个点,每一个点的度数为d[i],有些点没有度数的限制。任意两点间连线,可产生多少棵度数满足要求的树。

解题思路

没有说明根,所以可以想到无根树,根据一个Prufer序列代表一棵树,可以想到求出Prufer序列的总数。
将有限制度数的点放一边,没有度数限制的点放一边,分开出理。
①度数为d[i]的点,在Prufer序列中出现的次数为d[i]1,且n个点的树的Prufer序列总长为n-2。
②有限制度数的点和没有度数限制的点可以随便排列。
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知,选出的点集为A,这些点在Prufer序列中出现了Ci次,那么这些点组成一棵树的方案为:

|A|!ΠiACi!

④对于Prufer序列中度数没有限制的点的位置可以为任一度数没有限制的点。
答案为:
|A|!ΠiACi!Cn2|A|n2|B|n2|A|

B集合为度数没有限制的点的集合。
根据以上四点,直接分解质因数,用高精度搞定。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N 1010
#define mo 1000000
#define P(a) putchar(a)
#define fo(i,a,b) for(i=a;i<=b;i++)
#define fd(i,a,b) for(i=a;i>=b;i--)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arr{int a[N*10];};arr ans;
int i,j,k,l,n,m,x,cnt,num;
int d[N],p[N],o[N],c[N],a[N];
bool bz[N];
void mul(arr &a,int num){
    int i,j;
    fo(i,1,a.a[0])a.a[i]*=num;
    fo(i,1,a.a[0]){
        a.a[i+1]+=a.a[i]/mo;
        a.a[i]%=mo;
    }
    while(a.a[a.a[0]+1]){
        a.a[0]++;
        a.a[a.a[0]+1]+=a.a[a.a[0]]/mo;
        a.a[a.a[0]]%=mo;
    }
}
void calc(int kk,int oo){
    int i,x;
    fo(i,2,kk)if(!bz[i]){
        x=kk;
        while(x)c[o[i]]+=oo*x/i,x/=i;
    }
}
void write(int x){if(x>9)write(x/10);P(x%10+'0');}
int main(){
    scanf("%d",&n);
    fo(i,1,n)scanf("%d",&d[i]);
    if(n==1){
        if(!d[i]||d[i]==-1)P('1');else P('0');
        return 0;
    }
    fo(i,2,n){
        if(!bz[i]){p[++p[0]]=i;o[i]=p[0];}
        fo(j,1,p[0]){
            if(i*p[j]>n)break;
            bz[i*p[j]]=1;
            if(i%p[j]==0)break;
        }
    }
    fo(i,1,n){
        if(d[i]==-1)cnt++;else
        if(!d[i]){P('0');return 0;
        }else{
            num+=d[i]-1;
            a[++a[0]]=d[i]-1;
        }
    }
    if(n-2-num<0){P('0');return 0;}
    fo(i,1,a[0])
    fo(j,1,p[0]){
        if(p[j]>a[i])break;
        x=a[i];
        while(x)c[o[p[j]]]-=x/p[j],x/=p[j];
    }
    calc(n-2,1);
    calc(n-2-num,-1);
    ans.a[0]=1;ans.a[1]=1;
    fo(i,1,p[0])
        while(c[o[p[i]]]){
            c[o[p[i]]]--;
            mul(ans,p[i]);
        }
    fo(i,1,n-2-num)mul(ans,cnt);
    fd(i,ans.a[0],1){
        if(!ans.a[i]){
            P('0'),P('0'),P('0'),P('0'),P('0'),P('0');
        }else{
            l=log10(ans.a[i])+1;
            if(i^ans.a[0]&&l<6){
                fo(j,1,6-l)P('0');
            }
            write(ans.a[i]);
        }
    }
    return 0;
}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