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utation_next..._next_permutation, next, next, next...

本文探讨了C++中next_permutation函数的工作原理,并引入了一种特殊进制表示法将排列与十进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表示法进行状态压缩。

permutation_next..._next_permutation, next, next, next...

     简介摘要:next_permutation, next, next, next... 了解C++的童鞋都知道algorithm里面有个next_permutation可以求下一个排列数,通过《STL 源码剖析》(或者自己读代码)可以知道其实现,比如:abcd next_permutation -> abdc那么,为什么abcd的下一个是abdc而不是acbd呢?说简单一点
next_permutation, next, next, next...

了解C++的童鞋都知道algorithm里面有个next_permutation可以求下一个排列[pai lie]数,通过《STL 源码剖析》(或者自己读代码[dai ma])可以知道其实现,比如:

abcd  next_permutation ->  abdc

那么,为什么abcd的下一个是abdc而不是acbd呢?

说简单一点,用 1,2,3,4 代替 a,b,c,d,可以得到:

原排列[pai lie]                  中间转换[zhuan huan]                值
1,2,3,4        3,2,1            ((3 * (3) + 2) * (2) + 1) * (1) = 23
1,2,4,3        3,2,0            ((3 * (3) + 2) * (2) + 0) * (1) = 22
1,3,2,4        3,1,1            ((3 * (3) + 1) * (2) + 1) * (1) = 21
1,3,4,2        3,1,0            ((3 * (3) + 1) * (2) + 0) * (1) = 20
1,4,3,2        3,0,1            ((3 * (3) + 0) * (2) + 1) * (1) = 19
.                  .                     .
.                  .                     .
.                  .                     .
4,3,2,1        0,0,0            ((0 * (3) + 0) * (2) + 0) * (1) = 0
                               |      |      |                       |                    |                   |
                               |      |                              |                    |
                               |                                     |


 上面的中间转换[zhuan huan]指的是:每一个数字[shu zi]后面比当前位数字[shu zi]大的数字[shu zi]的个数。比如:

1,3,4,2  中,1 后面有(3, 4, 2) 他们都大于1,所以第一位是 3
                              3 后面有(4, 2), 但只有4大于3,所以第二位是 1
                              4 后面有(2), 没有比4 大的,所以第三位是 0
                              最后一位后面肯定没有更大的,所以省略了一个0。

经过这种转换[zhuan huan]以后,就得到了一种表示方式(中间转换[zhuan huan]),这种表达方式和原排列[pai lie]一一对应,可以相互转化。

仔细观察这种中间表达方式,发现它的第一位只能是(0,1,2,3),第二位只能是(0,1,2),第三位只能是(0,1)。通常,数字[shu zi]是用十进制[shi jin zhi]表示的,计算机中用二进制[er jin zhi],但是现在,我用一种特殊的进制来表示数:

第一位用1进制,第二位用2进制。。。

于是就得到了这种中间表示方式的十进制[shi jin zhi]值。如:

                                                              阶                  
                                            |                  |                    |
1,1,0    ---->   ((1 * (3) + 1) * (2) + 0) * (1) = 8

3,1,0    ---->   ((3 * (3) + 1) * (2) + 0) * (1) = 20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十进制[shi jin zhi]数和一个排列[pai lie]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现在排列[pai lie]数和有序的十进制[shi jin zhi]数有了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改变对应关系,可以使十进制[shi jin zhi]数升序)。

到这里已经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任意一个排列[pai lie]了,但是还没有完,这种不定进制还有其他用处:

在写程序的时候,很容易遇到一种情况[qing kuang]就是:有好几种类别的状态[zhuang tai]需要存储,但是对象[dui xiang]的数量过大,需要对这种状态[zhuang tai]表示方式进行压缩[ya suo]。比如:

enum A{
A_1,
A_2,
A_3,
};

enum B{
B_1,
B_2,
B_3,
B_4,
B_5,
};

struct State{
A a : 2;
B b : 3;
};

其实 a 可以表示4个状态[zhuang tai],b可以表示8个状态[zhuang tai],因为State总共有3×5=15,也就是说4位就足够了,这里多用了1位(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内存[nei cun]这么大,谁在乎1bit呀,告诉你,我在乎!),不考虑对齐[dui qi]。

下面用上面介绍的方法[fang fa]来压缩[ya suo]:
A 有3种状态[zhuang tai],B有5种状态[zhuang tai],那么如果把A放在高位,那么对于一个状态[zhuang tai](注意enum从0开始):
(A_3,B_3),就是2×5+3=13
(A_2,B_5),就是1×5+4=9

(A_1,B_1),就是0×5+0=0
(A_3,B_5),就是2×5+4=14

这样就可以节省1bit啦。如果这个State有1M个,那就可以节省1M内存[nei cun]如果有1G呢,就省1G啦,有些时候,这种表示状态[zhuang tai]的小对象[dui xiang],充斥在程序的各个角落。

从数字[shu zi]到状态[zhuang tai]也很容易,就像进制转换[zhuan huan]一样先除,再模,就OK了。

总结下:

    先说了next_permutation的问题[wen ti],引出排列[pai lie]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然后引入了一种不定进制的表示将其转化为十进制[shi jin zhi]数字[shu zi][shi jin zhi shu zi],从而使的排列[pai lie]数和有序的十进制[shi jin zhi]数一一对应起来。
    从这种不定进制的表示方式,描述一种压缩[ya suo]状态[zhuang tai]的方法[fang fa]。
posted 
<think>我们被要求使用C++的next_permutation函数来生成全排列。根据引用[2]和引用[4]的内容,next_permutation是C++标准库<algorithm>中的函数,用于生成序列的下一个字典序排列。要生成全排列,我们需要先对序列进行排序(升序),然后循环调用next_permutation直到返回false。 步骤: 1. 包含头文件:<algorithm> 和 <vector>(如果使用vector)以及<iostream>用于输出。 2. 将待排列序列排序(升序),因为next_permutation是按字典序生成下一个排列。 3. 使用do-while循环,先输出当前排列,再调用next_permutation获取下一个排列。当next_permutation返回false时,说明已经生成所有排列(即当前排列已经是字典序最大的,下一个排列不存在,函数将序列重置为最小排列并返回false)。 注意:如果序列中有重复元素,next_permutation会自动处理重复,不会生成重复的排列。 示例代码: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或vector,例如{1,2,3},我们想要生成它的全排列。 代码示例: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 包含next_permutation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vector<int> nums = {2, 1, 3}; // 未排序的序列 // 必须排序,因为next_permutation生成的是当前序列的下一个字典序排列 // 如果不排序,则只会从当前序列开始生成后续的排列,而不会生成前面的排列 sort(nums.begin(), nums.end()); // 使用do-while循环,先执行一次输出,再生成下一个排列 do { // 输出当前排列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cout << nums[i] << " "; } cout << endl; } while (next_permutation(nums.begin(), nums.end())); // 当还有下一个排列时继续 return 0; } ``` 输出: 1 2 3 1 3 2 2 1 3 2 3 1 3 1 2 3 2 1 说明: 1. 排序后,序列变为{1,2,3},然后进入循环,首先输出1 2 32. 调用next_permutation,生成下一个排列1 3 2,然后输出。 3. 继续直到生成最后一个排列3 2 1,然后再次调用next_permutation会返回false(因为3 2 1是字典序最大),循环结束。 注意:next_permutation函数在生成下一个排列时,会改变原序列。因此,如果我们不想改变原序列,可以事先复制一份。 另外,next_permutation也可以用于数组,例如: ```cpp int arr[] = {1, 2, 3}; 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sort(arr, arr + n); do { // 输出 } while (next_permutation(arr, arr + n)); ``` 对于自定义类型的排列,我们可以使用自定义比较函数,例如: ```cpp bool myCompare(const MyType& a, const MyType& b) { // 定义比较规则 return a.value < b.value; } // 使用 vector<MyType> vec; sort(vec.begin(), vec.end(), myCompare); do { // ... } while (next_permutation(vec.begin(), vec.end(), myCompare)); ``` 总结使用next_permutation生成全排列的步骤: 1. 排序(升序)序列。 2. 使用do-while循环,先处理当前排列,再调用next_permutation3.next_permutation返回false时,循环结束。 注意:do-while循环保证了初始排列(排序后的最小排列)也会被处理。 引用说明: 根据引用[2]和引用[4]的内容,我们了解到next_permutation的使用方法以及需要排序的原因[^2][^4]。</think>### 使用C++中的`next_permutation`生成全排列 `next_permutation`是C++标准库`<algorithm>`中用于生成序列下一个字典序排列的高效函数。以下是详细使用指南: #### 基本使用步骤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 包含next_permutation int main() { // 1. 准备序列 std::vector<int> nums = {3, 1, 2}; // 2. 必须排序(关键步骤!) std::sort(nums.begin(), nums.end()); // 3. 生成全排列 do { // 输出当前排列 for (int num : nums) std::cout << num << " "; std::cout << "\n"; } while (std::next_permutation(nums.begin(), nums.end())); return 0; } ``` **输出结果**: ``` 1 2 3 1 3 2 2 1 3 2 3 1 3 1 2 3 2 1 ``` #### 关键特性说明 1. **字典序要求** - **必须先用`sort()`排序**,否则无法生成所有排列(如`{3,1,2}`不排序只会输出5种排列)[^3] - 排序后序列成为字典序最小的排列 2. **函数行为** - 返回值:存在下一个排列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副作用:直接修改原序列为下一个排列 - 时间复杂度:$O(n)$ 每次调用[^2] 3. **处理重复元素** 自动跳过重复排列(无需额外处理): ```cpp std::vector<int> nums = {1, 2, 2}; std::sort(nums.begin(), nums.end()); do { // 输出:122, 212, 221(共3种,而非6种) } while (std::next_permutation(...)); ``` #### 自定义数据类型支持 可配合自定义比较函数处理复杂类型: ```cpp struct Person { std::string name; int age; }; // 自定义比较函数 bool compareByAge(const Person& a, const Person& b) { return a.age < b.age; } int main() { std::vector<Person> people = {{"Alice", 30}, {"Bob", 25}, {"Cathy", 25}}; std::sort(people.begin(), people.end(), compareByAge); do { for (auto& p : people) std::cout << p.name << "(" << p.age << ") "; std::cout << "\n"; } while (std::next_permutation(people.begin(), people.end(), compareByAge)); } ``` #### 常见错误及解决 | 错误情况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 输出排列不全 | 未预先排序 | 调用前执行`std::sort()` | | 死循环 | 未检查返回值 | 使用`do-while`而非`while` | | 自定义类型报错 | 缺少比较函数 | 提供自定义比较器 | > **最佳实践**:始终遵循 **排序 → do-while循环 → 调用next_permutation** 的标准模式[^4]。对于大规模数据($n>15$),建议改用组合优化算法而非全排列[^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