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性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和不同 | ||
---|---|---|
解释性语言 | 编译型语言 | |
概念 | 计算机不能直接的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执行高级语言的编写的程序。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两种方式只是翻译的时间不同。 | |
特征 | 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要编译,省了道工序,解释性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比如解释性Java语言,专门有一个解释器可以直接执行Java程序,每一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能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要翻译一次,效率表较低。 | 编译型就是编译的时候直接编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exe .dll .ocx),编译和执行是分开的,但是不能跨平台。例如Delphi,C++,ASM,C是直接变异成exe文件并且自带条件编译功能。比如exe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编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exe文件),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的时不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 |
区别 | 对于解释性语言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jre,.net)而不再用于程序。 | 对于编译器而言,运行时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
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以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 编译语言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型语言。 | |
解释型语言,例如Java语言,Java程序首先通过编译器编译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则通过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VM)进行解释。如果运行在Linux平台上,则通过Linux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进行解释执行。所以说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须要有相匹配的Java虚拟机。如果没有Java虚拟机,则不能进行跨平台。 | 编译型语言,例如C语言,用C语言开发程序后,需要通过编译器把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文件,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识别的二进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语言程序进行移植后,需要重新编译(如Windows编译成ext文件,Linux编译成erp文件) | |
总结 | 优点:可移植性好,只要有解释环境,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比如在解释执行时可以动态改变变量的类型、对程序进行修改以及在程序中插入良好的调试诊断信息等,而将解释器移植到不同的系统上,则程序不用改动就可以在移植了解释器系统上运行。 | 优点:运行速度快,代码效率高,编译后程序不可以修改,保密性好。 |
缺点:运行需要解释环境,运行起来比编译的要慢,占用的资源也要多一些,代码效率低,代码修改后就可以运行,不需要编译过程。因为不仅要给用户程序分配空间,解释器本身也占用了宝贵的系统资源。其封装底层代码,程序严重依赖平台。不能同C++,VB那样直接操作底层。 | 缺点:代码需要经过编译方可运行,可移植性差,只能在兼容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
关于Java到底是解释型语言还是编译型语言还是二者的集合?首先理解一下何为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
计算机高级语言类型主要有编译型和解释型两种:
编译型语言:在程序运行之前,有一个单独的编译过程,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以后执行这个程序时,就不用再进行翻译了。
解释型语言:是在运行的时候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所以运行速度相对于编译型语言要慢。
SO,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下目标机器码:编译会把输入的源程序以某种单位(例如基本块/函数/方法/trace等)翻译生成目标机器码,并存下来(无论是在磁盘上或是内存中)后续执行可以复用;解释则是把源程序中的指令逐条解释执行,边解释边执行,不存下目标代码,后续执行没有可以复用的信息。
了解Java的运行过程:Java源文件(*.java),通过java编译器(javac)编译生成一个ByteCode字节码文件(*.class),字节码由java自己设计的一个计算机(即java虚拟机,JVM)解释执行,虚拟机将每一条要执行的字节码送给解释器,解释器将其翻译成特定机器上的目标机器码,然后在特定的机器上运行。
所以说Java的解释器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让用户实现自己跨平台的代码,同一套代码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上执行。
(这里提一下java的跨平台Write Once,Run Anywhere:java的跨平台是基于JVM的。JVM是在一台计算机上由软件或是硬件模拟的计算机,java程序所有的*.class文件都是在JVM上运行的,也就是说*.class文件只需认JVM,由JVM去适应各个操作系统,所以不同的操作系统只要安装符合其类型的JVM,那么程序无论到哪个OS上都是可以正确执行的JVM for Unix / JVM for Windows / JVM for Other……,因此没有JVM也就不能跨平台)
虽然Java的第一道工序是javac编译,其目标文件是ByteCode,而并非机器语言,但后续可能有三种处理方式:
1、运行时,ByteCode由JVM逐条送给解释器,解释器将翻译成机器码运行。
2、运行时,部分ByteCode可能由实时编译器(Just In Time Compiler,JIT)编译为目标机器码再执行(以method为翻译单位,还会保存起来,第二次执行就不用再翻译为机器码了),因为考虑到有些JVM是采用纯JIT编译方式实现的,其内部没有解释器,例如:JRockit、Maxine VM。
3、RTSJ,继javac之后执行AOT二次编译,生成静态的目标平台码。
有的时候,可能是以上三种方式同时在使用,至少,1和2是同时使用的,3则需要程序员手工指定。
SO,我认为java是编译与解释两者之间的混合式语言。
And,一个知乎的大牛说的特别有道理:
很多资料说,C/C++等是编译型语言,而Java、C#、Python、JavaScript都是解释型语言,是通过解释器来实现的,其实这么说很容易引起误解:语言一般只会定义其抽象语义,而不会强制性要求采用某种实现方式,例如说C一般被认为是编译型语言,但C的解释器也是存在的,例如Ch……所以一般被称为“解释型语言”的是主流实现方式为解释器的语言,但并不是说它就无法编译。
https://blog.youkuaiyun.com/u014647208/article/details/78329187
https://blog.youkuaiyun.com/gaosure/article/details/5825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