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你是“潜力股”还是“背锅侠”?3个指标自测!
干得多不等于有前途,你可能只是“高配工具人”
每天加班到10点的你,以为在冲绩效,
可老板只说:“他挺靠谱的,能顶事。”项目出问题第一个来兜底,
结果年终升职却永远没有你。
你以为自己是“潜力股”?
其实在管理层眼里,
你可能只是一个稳定不闹事的“背锅侠”。
到底怎么判断你是哪一种?
今天就来教你 3 个自测指标,看看你是真潜力,还是只会抗锅!
📊 指标一:你是“提前被拉进小圈子”,还是“每次会后被通知结果”?
这是判断你是不是“潜力股”的最关键指标之一。
✅ 潜力股的表现:
- 老板开始拉你参与战略讨论,哪怕你还不说话;
- 项目早期你就被拉进群,甚至被请教意见;
- 会后有人问你:“你觉得刚才这个方向靠不靠谱?”
❌ 背锅侠的表现:
- 所有项目你都在执行阶段才知道;
- 决策全都拍好了,你只是被安排“搞定需求”;
- 问题出现第一个找你,“你不是最熟代码的吗?”
👉 总结一句话:
潜力股参与决策,背锅侠执行命令。
📈 指标二:你交付的结果是“被汇报”,还是“别人拿去汇报”?
干活的人多,升职的人少。
差别在哪?在于成果归属感。
✅ 潜力股的表现:
- 自己写的方案,PPT最后一页写着你的名字;
- 老板在会上说:“这个是小王主导搞出来的”;
- 你能主动申请做分享,总结经验打响名号。
❌ 背锅侠的表现:
- 你写了核心代码,但上线汇报只提项目组;
- 出了bug,全找你背锅;有亮点,全归到“团队功劳”;
- 你连“这次迭代的成果”总结PPT都没见过。
👉 总结一句话:
潜力股在前台露脸,背锅侠在后台搬砖。
🧠 指标三:你是“被要求思考未来”,还是“要求确保今天不出错”?
你日常在做的任务,是【维持系统不挂】还是【推动系统进化】?
✅ 潜力股的表现:
- 老板会问你:“这个功能你觉得怎么优化?”
- 有空档期时,会被安排研究新技术、做平台级建设;
- 你写的技术文档被参考、被转发、被依赖。
❌ 背锅侠的表现:
- 每天就是修Bug、查日志、改历史债;
- 项目延期没人说话,一上线炸锅第一个甩给你;
- 做得再好,别人默认你就是“运维+救火队”。
👉 总结一句话:
潜力股被问“你怎么看”,背锅侠被说“你怎么搞的”。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哪一种,看下面这张图 👇
问题 | 潜力股表现 | 背锅侠表现 |
---|---|---|
决策阶段是否出现 | 会被拉进讨论 | 总在结果公布后才知道 |
成果是否能署名 | 会被提及、点赞 | 无人提名,只有锅名 |
日常任务类型 | 做新事、带人 | 顶旧事、背问题 |
老板怎么评价你 | “有想法,值得培养” | “靠谱,能顶事儿” |
你对工作状态的感受 | 有成长感、被赋能 | 累并麻木,被消费 |
🤔 写在最后:潜力股不是天生的,背锅侠也不是宿命
很多人是从“背锅侠”做起的。
但你要知道:没人会主动把你推向潜力股的位置,得你自己争!
所以,从今天起:
- 主动说出你的观点,不再只执行命令
- 记录成果,分享出去,打上“你的名字”
- 和老板定期同步目标,表达你的成长诉求
- 别再一句话不说就把问题默默修完(你不是修补匠!)
💬 评论区互动
你有没有背过“不是你锅”的锅?
你觉得从“背锅侠”转为“潜力股”的关键点是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我会挑选 3 位朋友送出我的职场干货资料包《技术人如何构建职场存在感》。
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程序员、设计师、测试、PM别再默默搬砖当“顶锅盖”!
🔍 关键词
如何判断自己是潜力股
背锅侠怎么破局
职场存在感怎么提升
技术人怎么升职
程序员升职无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