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易懂读懂知识图谱方向研究内容的科普知识(部分转载)

本文围绕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展开。介绍了知识抽取,包括实体、语义类、属性和关系抽取;知识表示学习的代表模型与复杂关系模型;知识融合的实体对齐、加工与更新;知识推理的逻辑与图推理方法;还提及知识图谱可视化用到的技术、工具及实现思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

 

大规模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通过知识提取技术,可以从一些公开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和第三方结构化数据库的数据中提取出实体、关系、属性等知识要素。

知识表示(学习)则通过一定有效手段对知识要素表示,便于进一步处理使用。然后通过知识融合,可消除实体、关系、属性等指称项与事实对象之间的歧义,形成高质量的知识库。知识推理则是在已有的知识库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隐含的知识,从而丰富、扩展知识库。

 

知识抽取主要是面向开放的链接数据,通常典型的输入是自然语言文本或者多媒体内容文档等。然后通过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技术抽取出可用的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主要包括实体、关系以及属性3个知识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事实表达,为上层模式层的构建奠定基础。

1.1实体抽取

实体抽取也称为命名实体学习或命名实体识别,指的是从原始数据语料中自动识别出命名实体。由于实体是知识图谱中的最基本元素,其抽取的完整性、准确率、召回率等将直接影响到知识图谱构建的质量。

我们将实体抽取的方法分为4种:基于百科站点或垂直站点提取、基于规则与词典的方法、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面向开放域的抽取方法。

1.2语义类抽取

语义类抽取是指从文本中自动抽取信息来构造语义类并建立实体和语义类的关联, 作为实体层面上的规整和抽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语义类抽取方法,包含三个模块:并列度相似计算、上下位关系提取以及语义类生成。

1.3属性和属性值抽取

属性提取的任务是为每个本体语义类构造属性列表,而属性值提取则为一个语义类的实体附加属性值。属性和属性值的抽取能够形成完整的实体概念的知识图谱维度。

1.4关系抽取

关系抽取的目标是解决实体语义链接的问题。关系的基本信息包括参数类型、满足此关系的元组模式等。

传统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是以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的三元组SPO(subject, predicate,object)来符号性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其在计算效率、数据稀疏性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学习技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可以将实体的语义信息表示为稠密低维实值向量,进而在低维空间中高效计算实体、关系及其之间的复杂语义关联,对知识库的构建、推理、融合以及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代表模型

知识表示学习的代表模型有距离模型、单层神经网络模型、双线性模型、神经张量模型、矩阵分解模型、翻译模型等。

2.2 复杂关系模型

知识库中的实体关系类型也可分为1-to-11-to-NN-to-1N-to-N4种类型,而复杂关系主要指的是1-to-NN-to-1N-to-N3种关系类型。

现在已经从最开始的TransH模型发展到了用高斯分布来刻画实体与关系的KG2E模型,模型使用高斯分布的均值表示实体或关系在语义空间中的中心位置,协方差则表示实体或关系的不确定度。

通过知识提取,实现了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中获取实体、关系以及实体属性信息的目标。但是由于知识来源广泛,存在知识质量良莠不齐、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知识重复、层次结构缺失等问题,所以必须要进行知识的融合。

3.1 实体对齐

实体对齐也称为实体匹配或实体解析或者实体链接,主要是用于消除异构数据中实体冲突、指向不明等不一致性问题,可以从顶层创建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知识库,从而帮助机器理解多源异质的数据,形成高质量的知识。

1)成对实体对齐方法

基于传统概率模型的实体对齐方法主要就是考虑两个实体各自属性的相似性,而并不考虑实体间的关系。

基于机器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主要是将实体对齐问题转化为二分类问题。根据是否使用标注数据可分为有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两类,基于监督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主要可分为成对实体对齐、基于聚类的对齐、主动学习。

2)局部集体实体对齐方法

局部集体实体对齐方法为实体本身的属性以及与它有关联的实体的属性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并通过加权求和计算总体的相似度,还可使用向量空间模型以及余弦相似性来判别大规模知识库中的实体的相似程度。

3)全局集体实体对齐方法

基于相似性传播的集体实体对齐方法是一种典型的集体实体对齐方法,匹配的两个实体与它们产生直接关联的其他实体也会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基于概率模型的集体实体对齐方法基于概率模型的集体实体对齐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关系学习进行计算与推理,常用的方法有LDA模型、CRF模型、Markov逻辑网等。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60f3479e3402f163db0ca97719fe8fba.jpeg

3.2知识加工

通过实体对齐,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基本事实表达或初步的本体雏形,然而事实并不等于知识,它只是知识的基本单位。要形成高质量的知识,还需要经过知识加工的过程,从层次上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统一对知识进行管理

1)本体构建

本体是同一领域内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交流、连通的语义基础, 其在知识图谱中的地位相当于知识库的模具,通过本体库而形成的知识库不仅层次结构较强,并且冗余程度较小。

本体可通过人工编辑的方式手动构建,也可通过数据驱动自动构建,然后再经质量评估方法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以修正与确认。

2)质量评估

对知识库的质量评估任务通常是与实体对齐任务一起进行的,其意义在于,可以对知识的可信度进行量化,保留置信度较高的,舍弃置信度较低的,有效确保知识的质量。

3.3 知识更新

人类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业务需求都会随时间而不断递增。因此,知识图谱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论是通用知识图谱,还是行业知识图谱,它们都需要不断地迭代更新,扩展现有的知识,增加新的知识。

知识推理则是在已有的知识库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隐含的知识,从而丰富、扩展知识库。在推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关联规则的支持。由于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关系的多样性,人们很难穷举所有的推理规则,一些较为复杂的推理规则往往是手动总结的。

对于推理规则的挖掘,主要还是依赖于实体以及关系间的丰富同现情况。知识推理的对象可以是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间的关系、本体库中概念的层次结构等。知识推理方法主要可分为基于逻辑的推理与基于图的推理两种类别。

1 基于逻辑的推理

基于逻辑的推理基于逻辑的推理方式主要包括一阶谓词逻辑、描述逻辑以及规则等。一阶谓词逻辑推理是以命题为基本进行推理,而命题又包含个体和谓词。逻辑中的个体对应知识库中的实体对象,具有客观独立性,可以是具体一个或泛指一类;谓词则描述了个体的性质或个体间的关系。

2 基于图的推理

在基于图的推理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关系路径中的蕴涵信息,通过图中两个实体间的多步路径来预测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即从源节点开始,在图上根据路径建模算法进行游走,如果能够到达目标节点,则推测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间存在联系。关系路径的建模方法研究工作尚处于初期,其中在关系路径的可靠性计算、关系路径的语义组合操作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进一步探索并完成。

知识图谱可视用到的技术。

以人物关系知识图谱为例,将结构化数据通过关系预处理程序处理为图数据库可以查询的数据,示例是将其中一部分(人物关系数据)可视化表示。

技术点:图数据库Neo4jd3.jsjavacssspring boot
开发工具:IDEA专业版(可找学生账号注册免费使用一年,社区版不支持WEB开发)

实现思路这样:
1,先定义基础的展示页面index.html
2、完成画图js(graph.js)
3,提供一个基础的拿数据接口加载测试绘图数据和绘图需要的数据(例如节点选中之后的小图标加载)
4、页面从数据接口请求数据之后,调用绘图JS在页面完成画图操作(请求数据的接口可以很方便的改为从图数据库拿取数据进行展示)

 

 

<think>嗯,用户现在让我用浅显易懂的FPGA开发方式讲解DDR方面的知识。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刚开始接触FPGA和DDR,所以需要基础的解释,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但又要涵盖关键点。 回顾之前的对话,用户询问了后端系统的安全性,得到的是分点详细回答。现在转向FPGA和DDR,可能他们在进行硬件开发,需要存储方面的知识。用户可能对DDR在FPGA中的应用场景、基本概念和开发流程不太清楚。 首先,DDR是什么?DDR 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常用于高速数据存储。在FPGA项目中,可能需要用DDR作为内存扩展,处理大量数据,比如视频处理或高速数据采集。 接下来,用户需要浅显易懂的解释。需要把复杂的概念简化,比如用日常例子来比喻。比如,把DDR比作仓库,时钟频率比作搬运工的速度,突发传输比作批量搬运,这样用户更容易理解。 然后,要结合FPGA开发流程。用户可能想知道在FPGA中如何实际操作DDR,比如IP核的使用、时序约束、测试方法等。需要分步骤讲解,从硬件连接到代码示例,再到调试技巧。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困惑点,比如时序问题、信号完整性、IP核配置参数等。需要提前预见到这些,并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或注意事项,比如使用开发板上的测试工具,参考官方文档。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示例代码,但作为思考过程,可能不需要写出来,但在正式回答中需要提供。比如,Verilog的简单示例,展示如何初始化DDR控制器和进行读写操作。 还要注意区分不同FPGA厂商的工具,比如Xilinx和Intel,但可能用户使用的是其中一种,所以可以通用化处理,或者提到两者的差异,但保持整体流程一致。 最后,总结DDR在FPGA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路径,推荐官方文档和实验练习,帮助用户巩固知识。确保回答结构清晰,逐步引导,避免信息过载,同时覆盖关键点。好的</think>!我用一个「仓库管理员」的比喻来解释 **FPGA 中的 DDR 开发**,尽量避开复杂术语,让你轻松理解核心逻辑。 --- ### 一、DDR 是什么? 想象你有一个**大仓库(DDR内存)**,用来存放货物(数据)。这个仓库的特点是: - **容量大**:能存海量数据(比如 1GB~数GB) - **存取快**:比普通仓库(如SD卡)快几十倍 - **双倍效率**:每次搬运货物时,**工人(数据)在上下楼梯(时钟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搬东西**,所以速度翻倍(DDR = Double Data Rate) -- ### 二、FPGA 如何与 DDR 协作? 假设你是**仓库管理员(FPGA)**,需要指挥搬运工(逻辑电路)存取货物(数据)。整个过程分三步: #### 1. **规划仓库布局(硬件连接)** - **物理接口**:仓库大门是固定的(FPGA的DDR引脚),必须按照图纸(开发板原理图)连接电线(PCB布线)。 - **信号类型**: - **地址线**:告诉工人去哪个货架(Memory Address) - **数据线**:搬运货物的通道(Data Bus) - **控制线**:指挥动作,比如开门、锁门(CAS/RAS、时钟、读写使能) #### 2. **制定搬运规则(协议与时序)** DDR 有一套严格的存取规则,比如: - **先发地址,再取数据**:工人必须先在货架上放好位置标签,才能搬运货物。 - **突发传输**:一次性搬多个箱子(Burst Length),比如连续搬4/8个数据,减少来回跑的次数。 - **排队等待**:如果同时有多个搬运任务,需要排队(通过 FIFO 缓冲)。 #### 3. **使用自动化工具(IP核)** 手动指挥所有工人太麻烦!FPGA 厂商(如Xilinx、Intel)提供了**智能助手(DDR控制器IP核)**: - **自动生成代码**:你只需配置仓库参数(容量、时钟频率、位宽)。 - **处理复杂时序**:比如校准(Training)、刷新(Refresh)等底层操作。 - **提供接口**:你只需要告诉它“存什么数据”或“取什么数据”(通过 AXI4 或自定义接口)。 --- ### 三、FPGA 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 1. **时序收敛(Timing Closure)** - **问题**:工人动作必须和仓库的钟表(时钟信号)严格同步,否则货物会掉(数据错误)。 - **解决**:在 FPGA 工具(Vivado/Quartus)中设置时序约束,工具会自动优化电路。 #### 2. **信号完整性(SI)** - **问题**:电线(PCB走线)太长或太乱,信号会被干扰(比如反射、串扰)。 - **解决**: - 硬件:设计等长线、阻抗匹配 - 软件:通过 IP 核的校准功能(Read Leveling)补偿延迟。 #### 3. **突发传输优化** - **技巧**:尽量一次读写多个连续数据(Burst),减少频繁开关仓库门的开销。 --- ### 四、实战步骤(简化版) 假设你要用 FPGA 通过 DDR 存一段数据: 1. **硬件连接**:确认开发板的 DDR 型号(如 DDR3/4),引脚分配正确。 2. **生成控制器**:在 Vivado 中调用 MIG(Memory Interface Generator)IP 核,配置参数。 3. **编写逻辑**: ```verilog // 伪代码示例:写入数据到 DDR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 (init_done) begin // 等待 DDR 初始化完成 if (write_enable) begin ddr_addr <= target_addr; // 指定地址 ddr_data <= data_to_write;// 准备数据 ddr_cmd <= WRITE; // 发送写命令 end end end ``` 4. **仿真测试**:用 ModelSim 等工具模拟读写过程,检查时序。 5. **上板调试**:通过 ILA(逻辑分析仪)抓取实际信号,观察是否有冲突或延迟。 --- ### 五、学习建议 1. **先跑通例程**:用开发板提供的 DDR 测试工程(比如 Xilinx 的 MIG 示例),理解流程。 2. **重点掌握**: - DDR 的初始化流程 - 突发传输(Burst)的设置 - AXI4 接口的使用(现代 IP 核常用) 3. **调试技巧**:遇到数据错误时,先检查时钟频率、电压(VTT)是否稳定,再排查逻辑代码。 --- ### 总结 **FPGA + DDR ≈ 管理员指挥高效仓库**,核心是: - **硬件**:正确连接物理接口 - **调试**:通过仿真和实测验证可靠性 从简单的读写测试开始,逐步深入,就能掌握这个“仓库管理”的艺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