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垃圾回收机制
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GC:Garbage Collection),也就是说,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内存。其原理是:垃圾收集器会定期(周期性)找出那些不在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内存。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实时的,因为其开销比较大并且GC时停止响应其他操作,所以垃圾回收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执行。
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实现方式:标记清除和引用计数。引用计数不太常用,标记清除较为常用。
js中最常用的垃圾回收方式就是标记清除。
目前,IE9+、Firefox、Opera、Chrome、Safari的js实现使用的都是标记清除的垃圾回收策略或类似的策略,只不过垃圾收集的时间间隔互不相同。
Netscape Navigator3是最早使用引用计数策略的浏览器,但很快它就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循环引用。循环引用指的是对象A中包含一个指向对象B的指针,而对象B中也包含一个指向对象A的引用。
function fn() {
var a = {};
var b = {};
a.pro = b;
b.pro = a;
}
fn();
在标记清除方式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引用计数策略下,因为a和b的引用次数不为0,所以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内存,如果fn函数被大量调用,就会造成内存泄露。在IE7与IE8上,内存直线上升。
IE中有一部分对象并不是原生js对象。例如,其中DOM和BOM中的对象就是使用C++以COM对象的形式实现的,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