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MVC都是程序,都是语言。
#M-Model
- 用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使用配置文件配置好数据库、表,再使用内置的操作数据库方法
- 用经验累积出来的DBHelper文件封装的各种操作数据库方法再调用
##被动
使用上述一种操作数据库的方式与数据库交互,包括配置一些内容。
##主动
编写各个参数的定义,可以用属性定义get、set等直接对参数进行限制,可以定义集合封装一组参数。
使用各种方式将数据定义好,供C使用。
#C-Controller
是与数据库交互的语言,如:JSP中的JAVR,ASP.NET中的C#,PHP中的PHP,Python中的Python。
##被动
命名时多采用 名字+Controller
,名字一般作为url的后缀,如www.a.com/名字
,如果为了SEO,有些伪静态为www.a.com/名字.html
但是控制器名字不用变,这种.html或其他后缀一般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主动
控制器多返回一个视图文件View,多有Model参数,因为有Model参数,所以之前在Model中以各种方式定义的数据可以直接用model.xxx
的方式调用。
xxxController(Model model)
{
return "view"
}
#V(View)
当 url 后缀访问到相应控制器后,返回到View
##被动
视图文件名多与C中return "view"中的view相同。
##主动
view ()
{
渲染 "xxx.html"
}
view文件多以以上方式渲染html模板,因为模板多有一些自己的语法,需要replace成真正的html页面。
#模板(Templet)
{import "head.html"}
{if xxx}
{import "body1.html"}
{else}
{import "body2.html"}
{import "foot.html"}
以上{}
包裹的就是模板内容,需要由view文件进行读取后重新渲染成真正的html页面。
以上的被动内容,皆可以统一由配置文件来进行关系映射,也就是常说的拦截请求,并且在拦截的同时可以配置拦截格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