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构之路
文章平均质量分 89
架构设计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
行路当下,惜缘随缘;
仰望星空,梦在远方;
俯瞰天下,顺道而为;
点亮心灯,照亮周遭。
----贝尔实验室授予杰出技术专家DMTS终身荣誉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创业之路-478]:企业经营层 - 计算机操作系统与企业管理机制的共通性与主要差易性
以下从目的:通过层级隔离实现“高层决策、中层协调、基层执行”。非核心业务(如区域销售)外包或设立子公司。:提高组织灵活性与专注度(如阿里巴巴通过“大中台、小前台”支持多元业务)。原创 2025-07-06 09:49:06 · 666 阅读 · 0 评论 -
[创业之路-457]:企业经营层 - 蓝海战略 - 价值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
从“竞争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从“满足需求”转向“创造需求”。技术可以是工具,但价值创新的灵魂在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产业逻辑的重构。蓝海战略通过“四步动作框架”(Eliminate-Reduce-Raise-Create)重构价值曲线,其核心是。产品性能提升(如更快、更小、更智能),但可能忽视用户真实需求(如用户更需要“易用”而非“高性能”),通过重构买方价值曲线,实现“低成本”与“差异化”的协同,从而创造。客户在购买、使用、售后全流程中的痛点。“教育市场”,而非被动适应市场。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原创 2025-07-01 21:59:28 · 725 阅读 · 0 评论 -
[创业之路-454]:企业经营层 - 竞争战略与蓝海战略的深度比较:生存逻辑与发展范式的分野
战略选择提升竞争力、获取市场份额或创造长期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依赖企业资源(如技术、资金、人才)优化现有资源的效率探索新需求优化线下体验新零售(内卷化风险不确定性风险风险与收益间寻求平衡。成本领先)争夺中低端市场(差异化)巩固高端份额折叠屏(颠覆式创新)形态创新开辟新赛道,创造高端增量需求。局部差异化成本领先传统(存量市场)“外送+新零售”(新增市场)精益生产(成本领先)智能出行新标准竞争战略,聚焦细分市场技术突破或模式创新现金流稳定容忍短期失败。原创 2025-06-30 21:15:37 · 1081 阅读 · 0 评论 -
[创业之路-450]:企业经营层 - 波特的竞争战略:合作优先还是竞争优先,要看场合,大型组织一直训练和倡导的职业素养之一的“合作”是有其适用场景和范围。
② 在企业组织内部的个体单位之间:合作大于竞争,这是组织长久和规模化的保障,这依赖于企业内部的公平机制和上司人品的保障,机制要确保一味合作的老实人和雷锋不受亏待。④ 在企业组织外部的竞争对手之间,竞争远大于合作,商场如战场,抢市场,抢地盘,抢客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①在家庭组织内部的个体之间:合作远远大于竞争,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当竞争大于合作,独立大于互助,分崩离析是迟早的事。中美之间,既合作也竞争,如果能达成平衡,合作大于竞争,但如果都要成为第一,竞争一定大于合作,这是必然。原创 2025-06-29 15:14:25 · 527 阅读 · 0 评论 -
[创业之路-415]:经济学 - 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全面解析
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的核心概念,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理解这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深入分析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企业战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场景,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无法直接比较。不同商品之间的使用价值无法比较,其影响了不同产品的使用价值相差很大。但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不能用他们的设备必要劳动实践进行比较!交换价值还体现在交换的数量上,数量越少,单个产品的价值量越大。使用价值不同,但都能满足人的需求。原创 2025-06-10 23:41:00 · 1460 阅读 · 0 评论 -
[创业之路-359]: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成因: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内在结构调整需要、发达国家在高点刻意打压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共振
三方面入手,同时积极应对发达国家的打压,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跨越,避免陷入长期停滞的陷阱。这种共振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涉及制度、技术、国际规则等多维度竞争。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形成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突破这一困境,发展中国家需从。“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迈向高收入阶段时面临的共同挑战,其形成是。原创 2025-05-18 17:58:32 · 878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系统-8]:逻辑地址、虚拟地址、物理地址以及地址映射
在计算机系统中,无论是程序,还是数据,都是按照地址存放的,然而,物理地址空间是有限的,应用程序是无限的,如何使用有限的物理地址空间,容纳无限的应用程序呢?本文探讨常见的三种类型的地址,看看他们是如何复用有限的物理地址空间?逻辑地址、虚拟地址、物理地址。在计算机系统中,逻辑地址是指程序中使用的地址,它是相对于程序自身的地址空间而言的。逻辑地址是由程序生成和使用的,它不直接映射到物理硬件上的存储单元,而是需要经过地址转换才能最终映射到物理地址上。在运行时,当程序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或指令时,使用的是逻辑地址。原创 2024-02-15 11:40:06 · 7388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76]:程序员们不喜欢关闭电脑的常见原因
由于启动电脑需要时间,重新打开所有工作应用程序和开发环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程序员可能倾向于让电脑持续运行,以保持高效率工作。关闭电脑时,所有未保存的工作和开发环境的设置可能会丢失,这会打断程序员的工作流程。程序员可能倾向于让电脑持续运行,以避免这种中断,并保持工作状态和设置的连贯性。关闭电脑会使得这些远程访问和共享资源不可用,因此他们选择让电脑持续运行,以便他们或其他人可以远程访问。程序员们习惯将自己的计算机看作是一个持续运行的系统,并在其中运行多个任务和进程,通常涉及到线程的处理。原创 2024-02-13 19:58:49 · 500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75]:五张图向你展现软件开发不仅仅是编码,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综上所述,目标软件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功能需求的复杂性、系统架构的复杂性、子系统和组件的协作复杂性、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等。其次,目标软件还可能涉及到分布式的系统架构和多个子系统的协作。例如,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可能包括用户管理、订单管理、支付系统、库存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需要相互协调和交互,以实现整体的功能。这包括执行各种测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并记录发现的问题,进行问题追踪和修复。这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资源分配,以确保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实现。原创 2024-02-10 16:20:46 · 1577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67]:Windows64虚拟内存对应用程序性能实时性能的影响
Windows虚拟内存是一种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它允许计算机在物理内存不足时使用硬盘空间作为额外的内存支持。虚拟内存的主要作用是扩展计算机的可用内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当计算机上的物理内存(RAM)不足以同时运行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时,Windows会将一部分数据从RAM中移到硬盘上的虚拟内存文件中临时存放,释放出RAM给其他应用程序,等操作系统调度这部分程序时,再从文件系统的虚拟内存文件中恢复内存。这个虚拟内存文件通常称为页面文件(Page File),它位于硬盘上的一个特定分区。原创 2024-01-06 23:35:38 · 2795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66]:技术人员如何在不同的维度拓宽自己,让自己成为动态、立体的技术人
技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拓宽自己并成为立体的专业人士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拓展,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本文探讨如何在不同维度上拓宽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动态、立体的技术人员。“单点技术人”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一个人拥有特定的技术能力和知识,他们是维护和支持相关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关键角色。他们具有非常高的技术素质,有能力在某一具体领域内解决复杂问题和提供技术支持。通常,“单点技术人”是在小型或中型企业组织结构中工作。原创 2023-12-31 09:14:30 · 1374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64]:个性特征 - 到底什么才是工程师文化?
在IT领域,常常有人说起工程师文化,那么什么是工程师文化呢?原创 2023-12-23 12:50:57 · 909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63]: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概要设计 - 综述、如何做概要设计、概要设计的内容
概要设计(High-Level Design)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它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后详细设计阶段之前进行的一个设计阶段。概要设计主要关注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和交互方式,旨在将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系统需求转化为更加具体和可实现的设计方案。概要设计涵盖了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数据流和处理流程、系统的接口和交互方式等方面。软件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将系统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和基础。原创 2023-12-21 00:27:20 · 7417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62]: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Android等前端页面程序开发模式:MVC、MVP、MVVM的演进与应用场景
业务模板:即应用程序。MVC、MVP和MVVM是一些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用于组织和管理应用程序的代码,特别是在构建具有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在上图中:MV+C, MV+P, MV+VM, 构成了三种前端页面程序开发模式M:ModelV:ViewC:ControllerP:PresenterViewModelMVC模式通过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组件来组织代码。模型(Model)表示数据存储和业务逻辑,并把处理后的结果通过view展示,视图(View)用于呈现用户界面,控制器(Controller)处理用户输入。原创 2023-12-20 00:46:46 · 86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60]: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基于Web的软件架构(REST与RESTful)
基于Web的软件架构是一种通过Web技术和协议来构建和交互软件系统的架构风格。它将分布式计算和互联网的概念应用于软件设计和开发。基于Web的软件架构通常遵循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其中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HTTP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基于Web的软件架构的关键特点和概念包括:前后端分离:基于Web的软件架构倡导将用户界面(前端)和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后端)分离。前端通常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后端则提供RESTful API或其他接口来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原创 2023-12-09 01:36:46 · 691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9]: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与微服务架构(以服务为最小的构建单位)
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对软件复用的需求越发强烈,有函数级别的复用,有对象了类级别的复用,也有软件组件层的复用,也有架构层面的复用,抽象出软件架构的作用:一面是为了软件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成功或优秀的软件架构本身也可以被后续软件复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以服务为架构的最小构建单元。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设计原则和架构风格,旨在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可扩展和可重用。原创 2023-12-09 00:57:30 · 538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8]: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与软件框架的详细比较
软件架构Architecture和软件框架Framework都是与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紧密相关的概念,但它们的焦点、范畴和角色有所不同。软件架构是指整个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包括各个组件、模块、数据流、接口等。它关注的是软件系统整体设计的框架和思路。软件架构的设计决策应该基于项目需求、约束条件、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等因素,旨在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软件框架是一种预定义的软件组件和类库,提供开发人员快速构建软件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软件框架建立在特定编程语言、平台或技术上。原创 2023-12-08 23:07:05 · 437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7]: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敏感点、权衡点、风险点比较
在软件架构中,也存在着敏感点、权衡点和风险点。原创 2023-12-07 23:52:05 · 976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6]: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软件系统不同层次的复用与软件系统向越来越复杂的方向聚合
物质世界的无序向有序的聚合软件系统的无序向有序的聚合皆为设计,用来对抗熵增不同程序员在不同层面,通过消耗能量,努力使得二进制信号由无序向更高阶的有序运动,构建一个个聚合程度越开越高的软件系统和虚拟世界。原创 2023-12-04 00:51:37 · 416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5]: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风格:串行-数据流风格、同步调用返回风格、并行异步分发与接收风格、虚拟机风格、数据仓库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建筑形式、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的一种艺术风格或设计风格的选择和体现。它涵盖了建筑的外观特征、空间布局和建筑元素的组合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出现,并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特征。每一种建筑风格都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特点,以及对建筑形式和建筑构造的特定要求。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原创 2023-12-01 00:26:44 · 110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4]: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架构设计 - 全程概述
软件架构是指在软件系统中,定义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的过程以及所定义的结构本身。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模块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方式。软件架构旨在解决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可维护性问题,它提供了一个抽象层次的视图,使开发人员和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特性。软件架构对于软件开发过程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为系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提供了指导。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不仅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也能够降低开发和维护的风险。原创 2023-11-29 23:45:59 · 1114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3]: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结构化设计的主要评估指标:高内聚(模块内部)、低耦合(模块之间)的含义
高内聚和低耦合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原则,它们分别指对象内部的功能关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1)高内聚:模块内部高内聚是指一个对象或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元素(属性、方法)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协同工作的完成度越高,这个对象或模块的内聚性就越高。提高了对象或模块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因为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立的功能且与对象或模块的整体功能相关;降低了系统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因为缺少的元素会影响到整个对象或模块的功能。(2)低耦合:模块之间低耦合是指对象或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越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少、越简单。原创 2023-11-26 23:49:20 · 189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2]: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设计 - 分析VS设计、设计层次(架构、高层、详细); 界面设计、结构化设计(高内聚低耦合)和面向对象设计(23种设计模式)
设计,指“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所进行的预先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是指制定并实现一个有目的的方案或计划的过程,它涉及各种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图形设计、网页设计、软件设计等。在每个领域中,设计的目的是解决一个问题或满足一个需求,并在达到这个目的的同时创造出独特的、有益的、有美感的方案或产物。原创 2023-11-25 22:47:58 · 565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1]: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建模 - 什么是建模,什么是软件系统建模?软件系统阶段性建模?正向建模与反向建模?
需求工程解决的是软件系统的需求,软件需求的方式有文字的方式,也是图形的方式,也可以建模的方式。当然,建模不仅仅可以为需求建模,也可以为架构建模,同时也可以在软件设计阶段建模。本文就是探讨软件系统的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建模(Modeling)指的是将现实世界的对象、系统、过程或概念抽象化和简化的过程。通过建模,将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转化为更易理解和处理的形式,以便进行分析、设计、验证和改进。建模是一种用符号、图形、数学模型、描述语言等手段表达和呈现问题的方法。原创 2023-11-25 17:17:19 · 1807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9]: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如何用图形表达需求,结构化方法的需求分析
结构化方法的需求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严谨而规范的步骤,对系统的需求进行清晰的描述和分析,以确定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系统与人、物、环境等相关方面之间的交互关系。原创 2023-11-23 23:45:51 · 1060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8]: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如何用图形表达需求,结构化需求分析与面向对象需求分析的比较与融合
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既有区别,又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和相互隔离的,而是相辅相成。先有结构化方法,后又面向对象的方法。实际上,面向对象方法是在结构化方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继承了结构化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开发流程,如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测试验证登。同时结构化方法的模块化思想、自顶向下分解的思想、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都被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所继承,结构化的实体关系图和数据流图也以某种形式出现在面向对象的某种UML视图中!!!原创 2023-11-22 00:36:02 · 81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7]: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建模 -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本质、特点以及在软件开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结构化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随着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的飞速发展而崛起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在此期间,许多组织和企业开始开发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的软件系统。庞大而复杂的软件项目往往难以处理和维护,而且很容易出现混乱和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许多软件开发者开始探索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并试图解决与复杂系统开发相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结构化方法应运而生。结构化方法正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设计的——它们强调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更小、更简单且易于管理的部分,从而使得项目更加可控和容易管控。原创 2023-11-20 23:57:34 · 1391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6]: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获取、分析(结构化需求分析 VS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定义、验证、需求规格说明书SRS、需求管理、需求变更
需求开发从立项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就开始了需求开发属于问题领域的定义阶段,即属于问题领域不属于软件开发阶段,属于实现领域。需求是软件系统的愿景、目标软件系统从需求阶段开始就可以建模,如UML图形,也就是说,描述需求,可以通过文字,也可以通过UML图形,通常是两者的结合。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从用户、利益相关者以及其他相关方面获取和分析需求,以实现最终软件产品。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获取需求,例如面谈、问卷、焦点小组、原型设计等。原创 2023-11-08 23:58:13 · 177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5]: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模型(流程):瀑布模型、V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敏捷模型、DevOps、AI辅助、逆向工程、净室工程
开发过程的流程化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模型指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模式组织和执行各个开发活动的方法论或框架或模式。它描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和活动的顺序,以及各个活动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交付物。软件开发模型旨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提供一种可行性的计划、协调与控制的方法,以使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每种模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瀑布模型是最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将软件开发划分为线性的阶段,按顺序依次执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原创 2023-11-07 23:25:42 · 2848 阅读 · 1 评论 -
[架构之路-244]: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方法(代码):结构化、面向对象、面向服务、面向组件的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ologies)指的是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采用的。原创 2023-11-07 00:15:39 · 1236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3]: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以工程化理论指导、以科学化、系统化的方法为手段,构建一个全新的软件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编码实现、测试验证、发布部署、运行维护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它包括可以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指令和规则,以及用于支持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简单来说,软件是指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的一系列指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硬件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直接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它主要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以及提供基本的计算和通信功能。其中包括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编译器、解释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用来完成各种特定任务或提供特定服务的程序。原创 2023-11-07 00:04:00 · 372 阅读 · 0 评论 -
[机缘参悟-118] :如何做到:从无到有,从0到1设计一个新系统或产品?如何做到总是能快速的解决复杂技术难题?
有人问我,对于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是如何能做到:从无到有,从0到1设计一个新系统或产品?又是如何做到总是能快速的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问题?当时我也一时语塞。好像大多数时候,在目标系统的不同环节,都是: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遇到需求,解决需求;拿到输入,然后得到输出;与不同角色的人,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与进行交流,是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有时候,我也在反思,我是如何做到的呢?反复回顾,突然意识到,一、在软件工程化理论和实践上《软件工程》是。原创 2023-11-05 23:48:30 · 514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4/创业之路-85]:目标系统 - 横向管理 - 源头: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论,为软件工程的实施指明方向!!!
BSP企业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主要有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 BSP)、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BSP方法是IBM公司提出的方法,主要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BSP方法是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也就是说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是在BS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了解并掌握BSP方法对于全面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很有帮助的。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是一种用于。原创 2023-11-04 00:04:12 · 177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3/创业之路-84]:目标系统 - 横向管理 - 企业管理 -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的业务效率,让软件助力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业务发展,甚至企业内生于信息技术
要想理解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必须站在企业的最顶层,甚至站在企业外部,采用自顶向下的视角审视企业的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虽然企业信息化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各层的叶子节点,但在构建和理解信息化时,必须站在最顶层的视角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信息化,才能理解信息化背后的商业目标。如果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信息化系统就是一个个软件工具;如果站在IT管理员的角度看,信息化系统就是一个软件系统而已。原创 2023-11-03 00:20:04 · 312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2/创业之路-83]: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企业信息化的呈现形态:常见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 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
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服务集成在一起,以便它们可以相互协作和共享数据,从而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集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消息传递、Web服务等。原创 2023-11-02 00:18:13 · 639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0/创业之路-81]: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企业信息化的呈现形态:常见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 企业内的数据与数据库
数据指的是在计算机中被处理的数字、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数据通常经过采集、记录、存储、分析和展示等过程,以支持人类决策和行为。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科学研究、商业管理、医疗保健、社交网络、交通运输等。数字数据:数字数据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并且通常表示为二进制形式。例如,整数、浮点数等。文本数据:文本数据通常是一系列字符,例如文档、电子邮件等。图像数据:图像数据通常是二维数组,例如照片、图表等。音频数据:音频数据是一系列振幅和频率,例如音乐、电台广播等。原创 2023-11-01 23:21:02 · 696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51/创业之路-82]: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企业信息化的呈现形态:常见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 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竞争力的过程。它涵盖了企业在信息系统、业务应用、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的全面建设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减少人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加速信息传递和决策流程,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原创 2023-11-01 23:32:38 · 620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9/创业之路-80]: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企业信息化的呈现形态:常见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 产品(数据)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竞争力的过程。它涵盖了企业在信息系统、业务应用、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的全面建设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减少人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加速信息传递和决策流程,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原创 2023-11-01 00:57:19 · 351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8/创业之路-79]: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企业信息化的呈现形态:常见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 供应链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竞争力的过程。它涵盖了企业在信息系统、业务应用、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的全面建设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减少人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加速信息传递和决策流程,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原创 2023-10-31 23:18:20 · 234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之路-247/创业之路-78]: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企业信息化的呈现形态: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产品数据管理比较,软件系统与企业系统的比较
企业中也需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效率和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企业的运营和业务的稳定性。企业需要依托各种软件系统来支持其业务流程、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而软件系统则需要依托各种企业来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和性能。虽然在系统架构上有些相似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软件系统和企业本质上是不同的实体,因此在设计和管理上会有不同的考虑因素。软件系统中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企业中的部门划分和职能分工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软件系统和企业都可以将复杂的功能划分为。原创 2023-10-31 23:12:56 · 17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