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性能调优常用的三板斧

Apache常用的两种MPM

讨论这个问题时,有必要先界定Apache运行时到底load的是哪个MPM,prefork和worker毕竟运行时在Server端的资源消耗有一些差别。

  • prefork:典型的“一连接一进程”模式(每个进程内部就启动一个系统线程),在相同的并发连接情况下,显然要比worker模式消耗更多系统资源(最主要消耗的就是Server的RAM,其实很多时候,调优关注的焦点也是如何合理的利用RAM以控制不会因为过多进程存在而导致频繁使用swap)。不过正是因为他没有线程共享上下文的顾虑,很多时候使用他是最安全最方便的,因为你也不用操心你load的其他module里面是不是有啥线程不安全的主儿了。在RedHat下,这个模式也是Apache的defalut MPM模式。prefork模式下,常用的设置参数有如下几个:
  • StartServers:启动Apache是默认启动服务进程数,这个设置和下面的worker是相同的,下面不在赘述。
  • MaxClients:这个是真正控制单台host上Apache真正能控制的最大并发连接数。这个参数很重要,是你计算系统峰值时消耗系统资源的主要依据,也是Apache自己在worker模式下计算最多能开启多少个活动子进程的依据(MaxClients/ThreadsPerChild)。这个设置和下面的worker是相同的,下面不在赘述。
  • MinSpareServers:这个配置我觉得把名字改成MinIdleServers也行,意思看看字面就明白了,就是最少要保证Server这边有几个空闲进程在那里随时待命。也就是说,你启动Apache之后,最少会有这些个子进程一直在那里开着。这个是最空闲状态,就是根本没有请求进来的时候,通常的Apache子进程数量都会大于这个数字。
  • MaxSpareServers:和上一个指令对应的一个指令,用于控制空闲进程的上边界。不多说了。
  • MaxRequestPerChild:这个指令是我觉得最容易让人模糊的一个。字面意思就是单个子进程最多服务多少个请求。为啥一个进程还有服务请求数量的限制啊?其实按Apache官方的设计思路来说,就是说,就算Server再忙,当一个子进程已经处理了这些个请求之后,你也得“退休”了。因为年纪大了吗,总有些眼神儿不好使,反应迟钝之类的问题了嘛。。。但是这个时候子进程不是被辞退,而是被无情的kill掉。其实这种实现方式也是不无道理的,简单暴力的防止内存泄露。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个参数被设置为了0的话,那么恭喜Apache子进程,他们将获得终身成就奖,永远活着那里了。。。这个设置和下面的worker是相同的,下面不在赘述。
  • worker:和prefork相比,这个应该算是“一连接一线程”了。每个有Apache主进程fork出来的子进程都会自己启动N个自己的内部线程,用来提供对外部请求的服务。至于这个N到底是多少,就看你的ThreadsPerChild参数设置成几了。常用参数有下面几个:
  • StartServers:上面提到的。
  • MaxClients:上面提到的。
  • MaxRequestPerChild:上面提到的。
  • ThreadPerChild:上面提到的。
  • MinSpareThreads:对比一下prefork模式下的MinSpareServers,这个就好理解了,只是这个设置成Thread级别的数量限制了。
  • MaxSpareThreads:类比同上。

KeepAlive or Not?

KeepAlive这个词应该平时听到比较高的,这个玩意也更好理解一些,就是client和Server之间保持一个http的长连接。随便用chrome打开一下亚马逊或者淘宝的首页,打开开发者工具,看一下网络请求的header部分,你就看到connection那一项写的是这个了。

为啥要开启这个长连接?因为通常情况下client一次有好多request发给server,如果不开启这个设置,那么有多少次request,就得重新建立多少次http连接——因为http是无状态的。所以,这个设置其实在一些静态缓存资源的服务器上格外有用。比如你的某个页面,有50个js的link,50css的link,对于一个现代网页来说,这个假设并不夸张。如果你开启了KeepAlive,那么一个browser访问这个网页的时候,只要跟你的Server建立一次连接就可以了,虽然browser照样要请求100次。但是根据KeepAlive的协议,browser知道他可以和server复用这个已经创建的连接。

KeepAlive常用的设置参数包括下面几个:

  • KeepAlive:on or off,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 MaxKeepAliveRequests:这个参数很重要,通常一个http的长连接,并不是因为有更多的请求可以复用而可以无休止的使用的。他有一个最多可以复用request通道的上限,这个上限就在这里设置。
  • KeepAliveTimeout:这个表示在已经建立的connection上最多等待多长时间有新的请求进来,单位是秒。这个配置项的默认值是15秒,通常的应用场景这个值都太长了,所以一般当你开启了KeepAlive之后,这个值都得手动重新设置,推荐的值是小于5秒。否则,如果时间太长,当你的网站同时访问的用户很多时,你的server很可能就杯具了。。。另外,请不要把这个参数和Apache的另一个参数Timeout搞混了,这个纯粹的Timeout表示的语义要远比这个KeepAliveTimeout复杂,总的来说是一次http请求过程中,Apache最长愿意block在那里的时间。比如,你的web server处理个页面半天处理不完,他timeout;Apache等待浏览器传输个数据,他因为网络延迟半天不过来,他timeout;Apache往浏览器传输response数据,自己的send buffer都满了,可是因为网络延迟或者丢包啥原因的,browser就是不鸟你,他timeout。。。

到底选择哪个?

仔细分析一下,MPM和KeepAlive其实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优化,前者是配置Server端的worker的数量(不管是进程还是线程),后者则是关注提高每次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http连接的利用效率。两者并不矛盾,所以通常的调优两者可以并行。但是关于具体每个Apache指令到底设置成啥,这个经验值其实未必都可以复用。网上可以搜到一坨坨的示例配置,但是他到底适不适用你的网站,其实这个直接跟你访问量、访问类型都直接相关,没有一个绝对值。而且这点很难通过压测得到真正合理的配置,因为压测本身容易模拟高并发,但却未必能轻易能模拟你的真是业务场景。

一种靠谱的方法就是先找一个差不多可以用的经验配置值,然后在真是的生产环境,观察你机器load、memory消耗、网络连接等指标,再根据这些指标作出微调。通常情况下,在linux下,这些数据可以通过top、free、netstat之类命令就可以直接获得了。

PS:以上总结仅仅是普通青年Apache调优关注的常见的几个参数,所以题目才说是三板斧。如果你是文艺青年,需要进阶更高境界,那么你得进入更深层次了。

 

<think>嗯,用户是二本院校毕业,工作两年,做Java开发,现在想走架构师路线,但无背景和资金。首先,我需要了解他的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架构师通常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系统设计能力,而他现在可能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 用户提到没有背景和资金,这可能意味着他无法通过快速培训或深造来提升,需要依靠自学和项目经验。两年的工作经验可能还不足以接触到复杂的系统设计,所以他需要规划如何逐步积累经验。 接下来,我得考虑架构师的核心能力,比如系统设计、技术选型、性能化、分布式系统等。他需要在这些方面逐步提升。可能需要分阶段规划,先巩固基础,再深入高级主题,同时积累项目经验。 另外,架构师还需要软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和技术领导力。作为二本毕业生,可能需要通过参与开源项目、技术社区活动来提升影响力和可见度,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学习路径,比如推荐哪些技术栈,如何参与实际项目,是否需要考取认证等。同时,考虑到时间和经济限制,免费资源和在线课程可能更适合他。还要提醒他注意实践,通过实际项目来应用所学知识,避免纸上谈兵。 最后,需要给他一个时间规划,比如3-5年内如何分阶段达成目标,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里程碑。同时鼓励他保持持续学习,参与技术社区,建立个人品牌。</think>以下是为您量身定制的**零基础逆袭架构师路线图**,包含4个阶段9大核心模块,特别针对二本背景的开发者设计可落地的成长方案: --- ### **阶段一:技术筑基(第1年)** #### **1. 突破学历限制的3板斧** ```mermaid graph TD A[开源贡献] -->|提交PR被Apache项目合并| B[技术背书] C[博客运营] -->|原创文章被官方转载| D[个人IP] E[证书体系] -->|阿里云ACE+AWS SA| F[权威认证] ``` **执行方案**: - 每周贡献2个开源项目issue(推荐ShardingSphere、SkyWalking) - 在掘金平台保持每周3篇技术文(重点写源码解析,如Spring循环依赖解决机制) - 用**沙盘演练法**备考认证(在AWS免费账号搭建三层架构) --- #### **2. 薪资翻倍的技能组合** | 技术栈 | 学习重点 | 变现方式 | |--------------|------------------------------|------------------------------| | 并发编程 | JUC原子类实现原理 | 改造现有系统的线程池配置 | | 性能 | Arthas诊断线上CPU飙高 | 化接口响应时间至200ms内 | | 分布式基础 | 自研简易RPC框架 | 推动团队替换旧有HTTP用 | **避坑指南**: - 避免陷入"配置工程师"陷阱(比如只会用Spring Cloud Alibaba组件) - 警惕"伪架构"项目(参与真正有挑战性的重构,如分库分表实施) --- ### **阶段二:体系构建(第2-3年)** #### **3. 架构能力三级跳训练** ```mermaid graph LR A[单机架构] -->|秒杀系统设计| B[垂直拆分] B -->|领域驱动设计| C[微服务架构] C -->|混沌工程实施| D[云原生架构] ``` **实战项目**: - 用K8s部署自研电商系统(日订单量模拟10万级别) - 在GitHub复刻经典架构(如TikTok短视频存储架构简化版) - 参与GSoC(Google Summer of Code)项目积累国际经验 --- #### **4. 认知破局关键策略** - **信息差利用**:专注细分领域(如实时风控架构),建立技术护城河 - **杠杆效应**:撰写技术电子书(如《金融系统架构设计实战》),实现知识变现 - **错位竞争**:深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如医疗HIS系统云化改造) --- ### **阶段三:价值突破(第4-5年)** #### **5. 架构师核心能力矩阵** | 能力维度 | 修炼方法 | 验收标准 | |--------------|------------------------------|------------------------------| | 技术决策力 | 编写架构评估矩阵(TCO对比) | 说服CTO采纳你的技术方案 | | 风险预见力 | 设计故障演练剧本 | 提前发现系统单点故障 | | 抽象建模力 | 实践事件风暴工作坊 | 产出领域模型图 | **晋升秘籍**: - 在团队推行**架构决策日志**(记录每个技术选型的依据) - 定期组织**架构茶话会**(用奶茶经费培养技术影响力) --- #### **6. 低成本建立行业影响力** - 在GitHub维护**架构模式库**(收录10+种架构设计模式) - 开发**架构健康度检测工具**并开源 - 在B站录制《架构师成长日记》系列vlog --- ### **阶段四:职业跃迁(第5+年)** #### **7. 二本逆袭的3条黄金通道** 1. **数字化转型专家**:聚焦制造/医疗等行业,吃透行业know-how 2. **技术布道师**:成为阿里云/腾讯云MVP,走厂商认证体系 3. **创业公司CTO**:选择B轮后的AI公司,用技术换股权 --- #### **8. 风险控制方案** - 建立**技术雷达机制**:每月跟踪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 - 配置**职业安全垫**:考取PMP证书作为管理岗备选 - 实施**知识变现**:开发架构师训练营课程(199元/人) --- ### **执行工具箱** 1. **学习资源**: - 电子书《凤凰架构》周志明(重点看服务网格章节) - 极客时间《从0开始学架构》课程(配合公司报销) 2. **时间管理**: - 每天清晨6:00-7:30进行深度学习(脑科学黄金时段) - 周五晚参加技术沙龙(本地Meetup平均成本30元/次) 3. **资金规划**: - 将年终奖的50%投入云计算认证考试 - 用外包项目收入购买云服务器资源 --- **关键里程碑**: - 第12个月:成为公司重点项目技术Owner - 第24个月:在ArchSummit会议上做15分钟闪电演讲 - 第36个月:薪资达到35k+并具备架构决策权 - 第60个月:进入互联网大厂或成为垂直领域首席架构师 **注意事项**: 避免过早陷入管理事务(如团队人数>5人时需警惕),保持70%时间在技术纵深发展。每周用XMind复盘技术决策,建立个人架构知识图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