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设计模式系列(7)--SDK源码之命令模式

本文深入探讨了命令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特别是在.NET、Java及Android平台上的事件处理机制。通过命令模式,请求被封装成对象,便于参数化、排队、记录日志和支持可撤销操作。文章还展示了命令模式的基本结构、代码实现及其带来的优势。

命令模式,在.net,java平台的事件机制用的非常多,几乎每天都与之打交道。
android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多线程多进程的环境,所以必然大量使用到Runbable,Thread,其实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把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多么巧妙的一个说法啊。

1.意图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热门词汇:动作 事物 请求封装 排队 打包 异步 

2.结构


Command接口提供了Execute方法,客户端通过Invoker调用命令操作来调用Recriver,绕了一大圈,但是却把具体对Receiver的操作请求封装在具体的命令中,是客户端对recriver的操作清晰简明。
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常常忽略Receiver,而把命令对象的目标对象直接设置为子类自己的成员变量或者作为execute()方法的临时变量。
以Android中的Runnable(在java.lang包下)为例,我们画出UML结构图如下:


想不到我们天天写的代码无意识中就是用到了命令模式,所谓模式,就是无所不在。

3.代码
命令接口Runnable定义如下:

1
2
3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调用者Thread简化版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命令模式这里不需要继承Runnable接口,但是这里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方便性等,继承了Runnable接口,实现了run方法,这个是Thread自身的运行run的方法
class 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Runnable target;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if (threadStatus != 0 || this != me)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group.add(this);
        start0();//这个是本地方法,调用run方法
        if (stopBeforeStart) {
        stop0(throwableFromStop);
    }
    }
 
    //可选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

  客户端只需要new Thread(new Runnable(){}).start()就开始执行相关的一系列的请求,这些请求大部分都是实现Runnable接口的匿名类。

4.效果
(1).行为型模式;
(2).将调用对象的操作和知道如何实现该操作的对象解耦;
(3).多个命令可以装配成一个复合命令;
(4).增加新的命令很容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