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

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是中华文明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历史跨度从约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历时近 1850 年,见证了从原始部落联盟到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政治中心的迁移、制度文明的演进、思想文化的繁荣,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格局。

一、各朝代都城位置与现代地名对照

1.1 夏朝都城体系

夏朝作为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其都城体系呈现出频繁迁徙的特征。据《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夏朝从大禹到夏桀的 17 世中,见于记载的迁都至少有 10 次(84)。这种 “移动的中心” 模式,反映了早期国家在缺乏强力统治手段时,通过空间调整来维持联盟稳定的策略(84)

夏朝主要都城的古今对照如下:

都城名称现代地名所属君主历史时期
阳城河南登封告成镇夏朝初期
阳翟河南禹州夏朝初期
安邑山西运城夏县东北启(平定有扈之乱后)夏朝初期
斟鄩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太康、仲康、桀夏朝中晚期
商丘河南商丘睢阳区夏朝中期
帝丘河南濮阳西南相、少康夏朝中期
河南济源西北 2 公里庙街原城少康、杼夏朝中期
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杼、槐、芒、泄、不降、扃夏朝中期
西河河南安阳东南的汤阴西河廑、孔甲、皋、发夏朝晚期

夏朝都城变迁的特点是从西向东、再向中原集中。大禹最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这里位于嵩山南麓,地势险要,是控制中原的战略要地(1)。夏启继位后,将都城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标志着 “家天下” 的开始(111)。到了夏朝中晚期,从太康开始,夏朝以斟鄩为主要都城长达数百年,斟鄩位于洛阳盆地,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3)

1.2 商朝都城变迁

商朝的都城变迁同样频繁,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共 600 多年间,商朝进行了五次迁都。此外,在商族兴起的 “先商” 时期,从始祖契到成汤的 400 多年间,还进行了八次迁都。

商朝主要都城的古今对照:

都城名称现代地名迁都君主迁都时间定都时长
亳(南亳)河南商丘虞城谷熟镇西南商汤约前 1600 年150 年(10 位君主)
嚣(隞)河南郑州仲丁前 14 世纪初仲丁 9 年、外壬 10 年
河南内黄(一说安阳)河亶甲前 14 世纪9 年
山西河津祖乙前 14 世纪1 年(因河患迁都)
山东定陶(一说山东郓城、范县)祖乙前 14 世纪祖乙 18 年、祖辛 14 年等
山东曲阜南庚前 14 世纪南庚 6 年、阳甲 4 年、盘庚初年
殷(北蒙)河南安阳小屯村盘庚前 1300 年273 年(8 代 12 王)

商朝迁都的转折点是盘庚迁殷。这次迁都结束了自仲丁以来的 “九世之乱”,使商朝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盘庚迁殷后,商朝的政治中心固定下来,不再迁徙,直至商朝灭亡(14)。殷都(今河南安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1.3 周朝都城体系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都城体系呈现出从西到东的迁移特征。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这一变迁标志着周朝政治中心的历史性转移。

周朝都城的古今对照:

时期都城名称现代地名建立时间迁都原因
西周镐京(宗周)陕西西安长安区约前 1046 年武王灭商后定都
西周洛邑(成周)河南洛阳约前 1038 年周公营建,作为东都
东周洛邑(王城)河南洛阳西工区前 770 年平王东迁避犬戎
东周成周河南洛阳偃师区前 510 年敬王避王子朝之乱

西周的都城体系采用 “宗周 — 成周” 的两都制。宗周镐京是周王室的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平原,地势险要,是控制西部的战略要地。成周洛邑则是周公东征后营建的东都,位于中原腹地,便于控制东方诸侯(27)。这种两都制体现了周朝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的政治理念。

东周时期,由于犬戎入侵,镐京残破,周平王被迫于公元前 770 年迁都洛邑,史称 “平王东迁(32)。此后,洛邑成为东周的都城,但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开启了春秋战国的乱世。

1.4 春秋五霸都城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关于 “春秋五霸” 的说法有两种:《史记索隐》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荀子》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75)。以下是主要霸主的都城:

霸主所属国家都城名称现代地名都城特点
齐桓公齐国临淄山东淄博临淄区东方商业中心
晋文公晋国绛城山西运城绛县晋南政治中心
楚庄王楚国郢都湖北荆州江陵南方大国都城
秦穆公秦国雍城陕西宝鸡凤翔关中西部重镇
宋襄公宋国商丘河南商丘睢阳区中原要地
吴王阖闾吴国阖闾大城江苏无锡太湖流域中心
越王勾践越国会稽浙江绍兴钱塘江流域

齐国的都城临淄是春秋时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据《战国策・齐策》描述,临淄 “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41)。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推行 “关市几而不征” 的政策,使临淄成为东方的贸易中心。

1.5 战国七雄都城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大的诸侯国。这一时期,各国的都城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

战国七雄的都城及变迁:

国家初期都城后期都城现代地名迁都原因
齐国临淄临淄山东淄博临淄区未迁都
楚国丹阳→郢都寿春湖北荆州→安徽寿县避秦兵锋
燕国蓟城蓟城北京市西南未迁都
韩国平阳→宜阳→阳翟新郑山西临汾→河南新郑扩张需要
赵国晋阳→中牟邯郸山西太原→河北邯郸争霸中原
魏国安邑大梁山西夏县→河南开封东进战略
秦国西垂→雍城→栎阳咸阳陕西西部→陕西咸阳东进统一

战国时期的都城变迁呈现出明显的战略导向性。秦国的迁都轨迹最为典型:从西垂(今甘肃天水)到雍城(今陕西凤翔),再到栎阳(今陕西临潼),最后到咸阳(今陕西咸阳),体现了秦国不断东进、最终统一六国的战略意图(106)

楚国的迁都则是被迫的。由于秦国的不断进攻,楚国不得不从郢都(今湖北荆州)多次迁都,最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104)。这种被动迁都反映了楚国在战国后期的衰落。

二、各朝代历史背景分析

2.1 夏朝政治经济文化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 前 1600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标志着从 “公天下” 到 “家天下” 的历史性转变。夏朝的政治制度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经济以农业为主,文化上开始形成礼制。

政治制度方面,夏朝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体系。夏朝首创了 “三正”(车正、牧正、庖正)与"六卿" 制度,构建起早期国家管理的基本框架(115)。夏朝的政治结构呈现复合制形态,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亲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57)

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可概括为 “奉天罪罚”,制定了《禹刑》,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奴隶制法典(54)。夏朝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封给诸侯,由他们负责地方的治理和军事防御,形成地方行政单位(55)

经济发展方面,夏朝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公社农民共同耕种。夏朝的土地制度以井田制为基础。在农业方面,夏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五谷种植,粟、黍、稻、麦、菽等农作物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115)

夏朝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土地税、人头税和商税。《孟子》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说明夏人的 “贡” 制度实际是缴纳民户年产总和的十分之一(57)。商业上出现了 “以物易物” 的雏形,标志着夏朝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发展(115)

文化特征方面,夏朝的礼制是其文明的重要体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酒器、玉礼器及宫殿基址,生动地印证了夏朝 “礼不下庶人” 的阶级分化(115)。夏朝实行井田制,规定了土地的分配和使用,以及相应的赋税制度,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55)

2.2 商朝政治经济文化

商朝(约公元前 1600 - 前 1046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更加成熟,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文化成就突出。

政治制度方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这是其政治架构的核心特征。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区域,附属国承认商王权威,定期纳贡、奉命征战。商朝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除了中央的尹、宰协助商王处理政务外,还设有管理军事的师、管理宗教祭祀的卜、祝、史等官职。

商朝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商王自称 “天子”,通过占卜(甲骨文)决策国家大事,巫师(如贞人)地位崇高(61)。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 “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59)

经济发展方面,商朝的农业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种植业和畜牧业已很发达,甲骨文中可见 “畜”" 牧 " 二字(62)。手工业内部分工更细,号称 “百工”,与商业同为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72)

商朝的商业贸易繁荣,以贝币为货币,贸易范围扩展至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61)。度量衡已具雏形,殷墟出土有量器和骨尺,甲骨文中也有 “称”" 量 " 二字(62)

文化成就方面,商朝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甲骨文的成熟。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晚商文明(武丁至帝辛)的代表性内容(60)。甲骨文不仅让商朝成为中国 “信史” 的开端,更将商朝的政治、军事、农业、祭祀等信息完整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商朝历史最直接的 “文字档案”,也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3)

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代表了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商朝的礼乐制度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加完备的等级秩序。

2.3 周朝政治经济文化

周朝(公元前 1046 - 前 256 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期,建立了以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制度方面,周朝建立了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的等级链条(64)。各级贵族对上级承担纳贡、服役、作战义务,既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东至海、西至甘陕、南至长江、北至辽东),又通过血缘与功臣纽带巩固了政权(64)

周朝的四大制度 ——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共同构成了周朝政治制度的基础(65)。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65)

周朝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二是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三是 “工商食官” 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72)

经济发展方面,周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有所改进,出现了青铜农具,井田制是当时的主要土地制度(70)。西周时期,手工业内部分工更细,号称 “百工”,与商业同为官府垄断(72)

到了东周时期,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井田制逐渐瓦解(70)。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商人,如范蠡等(70)

文化特征方面,周朝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礼乐制度,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65)。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65)

周朝的文化成就还体现在文字的发展上。西周时期出现了金文(钟鼎文),文字更加规范化。周朝的教育制度也有了发展,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教育被贵族垄断,只有 “国子”(贵族子弟)能接受 “六艺” 教育(74)

2.4 春秋五霸时期特征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 前 476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

政治特征方面,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75)。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

春秋五霸的出现,标志着政治权力从周天子向诸侯的转移。齐桓公以 “尊王攘夷” 为旗号,成为春秋首霸(78)。霸主们通过会盟确立地位,形成了新的政治秩序。霸主会盟形成的 “朝觐聘问” 制度,成为后世外交礼仪的源头(77)

经济变革方面,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增加财政收入,霸主们率先改革税制:齐桓公推行 “相地而衰征”,按土地肥瘠分等征税;晋文公" 作爰田 “,将公室土地赏赐给有功之臣;鲁国” 初税亩 ",本质上是土地私有化的开始(74)

这些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商业贸易也有了发展,齐国的 “关市几而不征” 政策,使临淄成为东方贸易中心。

文化交流方面,春秋时期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士阶层的流动打破了地域文化壁垒,鲁国的礼乐、晋国的法治、楚国的巫风相互交融,为战国 “百家争鸣” 储备了人才基础(74)

春秋时期的文化特征还体现在军事制度的变革上。晋文公打破 “国人兵役制”,创建三军六卿制度,允许平民通过军功晋升。楚国作为 “蛮夷”,其霸业带有鲜明的文化融合特征,将楚地巫风与周礼结合,吸收中原制度如设县制(76)

2.5 战国七雄时期特征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 前 221 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呈现出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 的时代特征。

政治变革方面,战国时期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渡(82)。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等。

战国时期形成了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对峙局面。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残酷,目的是兼并土地、消灭对方。战争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车战为主转向步兵和骑兵为主。

经济转型方面,战国时期经济发展迅速,铁犁牛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土地国有制彻底瓦解,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和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兴起(79)

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秦国实行 “崇本抑末” 政策,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这一政策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133)

文化繁荣方面,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 “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相互激荡,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集中创制时期(80)

百家争鸣的背景是:学术下移,孔子首办私学,“有教无类”,文化传播突破贵族垄断;士人流动,苏秦佩六国相印,推动思想碰撞。主要学派有儒家(孔子、孟子的 “仁政”、“德治”)、道家(老子的 “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的 “法治”)、墨家(墨子的 “兼爱”" 非攻 ")等。

三、都城变迁过程、原因及影响

3.1 夏朝都城变迁分析

夏朝的都城变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中心转移,其变迁过程复杂,原因多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变迁过程:夏朝从大禹到夏桀的 400 多年间,都城经历了多次迁移。大禹初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夏启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后又迁至安邑(今山西夏县)。从太康开始,夏朝以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为主要都城。此后,夏朝还迁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帝丘(今河南濮阳)、原(今河南济源)、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西河(今河南安阳)等地(111)

变迁原因:夏朝都城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自然环境因素:黄河流域频繁的洪水和水患是制约都城稳定的重要因素。《孟子・滕文公》说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这种水患压力在夏代并未完全消除(8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气候变迁也是重要原因,三百年间降水量骤降 20% 以上,干旱迫使夏人不断迁徙(87)

  2. 政治权力因素:夏朝都城的变迁与政治斗争密不可分。君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常常选择在新的都城建立政治中心,以示新时代的开启。太康迁都斟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掣肘,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

  3. 经济发展需要: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张,君主为了更好地掌控边远地区,也会将都城迁移至更便于统治的地方。老丘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北依黄河,南接淮水,正是控制中原核心区的要冲(84)

  4. 军事防御考虑:东夷威胁下的战略调整也是迁都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防御外敌,夏朝需要选择更有利的地理位置作为都城(87)

  5. 族群关系平衡:夏代并非后世 “家天下” 的集权王朝,而是 “万邦林立” 的邦国联盟。夏王作为 “天下共主”,需要通过迁都来维系对不同部族的控制。这种 “移动的中心”,本质上是早期国家在缺乏强力统治手段时,通过空间调整来维持联盟稳定的策略(84)

影响分析:夏朝都城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影响:都城的变迁反映了夏朝政治权力的变化和国家治理模式的演进。从阳城到安邑的迁移,体现了夏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调整与优化,预示着夏朝逐渐走向鼎盛,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国家机器逐步完善(86)

  2. 经济影响:迁都带动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开发。安邑的繁荣推动了青铜器制造、陶瓷工艺等文化的发展,为后世的商周文明奠定了基础(86)。都城的迁移也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推动了早期商业的发展。

  3. 文化影响:都城变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夏朝的礼制、文字、艺术等文化要素随着都城的迁移而传播到各地,加速了华夏文明的形成。

  4. 地理影响:夏朝的都城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一区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都城的选择和迁移,确立了中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地位。

3.2 商朝都城变迁分析

商朝的都城变迁同样频繁,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其中最著名的是盘庚迁殷,这一事件对商朝历史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变迁过程:商朝建立后,共进行了五次迁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河亶甲自嚣迁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自庇迁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14)。此外,在商族兴起的先商时期,从始祖契到成汤还进行了八次迁都。

变迁原因:商朝迁都的原因包括:

  1. 自然灾害: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田里的庄稼一次次被淹坏,房屋一次次泡在水里,墙倒屋塌,庄稼无收,百姓流离失所(94)。《尚书・盘庚篇》说:“视民利用迁”,说明迁徙的原因是为了民众躲避自然灾害(90)

  2. 政治动荡:商朝中期发生了 “九世之乱”,自仲丁至阳甲的九王期间,王位继承制度崩溃,兄弟相争、叔侄夺权频发。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九代君主更迭导致" 诸侯莫朝 ",中央权威瓦解(95)。政治上的动乱和纷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祸,先王并不怀恋他们手造的基业,为人民的利益来迁徙(90)

  3. 经济衰退:贵族奢靡之风盛行,土地荒芜加剧,民众 “荡析离居,罔有定极”。迁都成为摆脱旧势力牵制、重构经济秩序的必然选择(95)

  4. 战略需要:盘庚迁殷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为了缓和矛盾,外因是为了对外扩张(92)。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比较少,在这里建设都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93)

盘庚迁殷的影响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影响:盘庚迁殷结束了 “九世之乱”,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 “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的政治局面。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至商亡再也不曾迁都(14)

  2. 经济影响:迁都后,盘庚整顿吏治、倡导节俭,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实现 “盘庚中兴”。殷都的稳定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商朝进入了经济繁荣期。

  3. 文化影响:殷都成为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甲骨文在这里成熟,青铜器制造达到新高度。殷都的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历史意义:盘庚迁殷使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朝代。殷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3 周朝都城变迁分析

周朝的都城变迁以 “平王东迁” 为标志,这一事件不仅是周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开启了春秋战国的新时代。

变迁过程:周朝的都城变迁经历了几个阶段:

  1. 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形成 “宗周 — 成周” 的两都制。

  2. 平王东迁:公元前 771 年,犬戎入侵,镐京残破,周平王被迫于公元前 770 年迁都洛邑,史称 “平王东迁”(32)

  3. 东周时期:周敬王时为避王子朝之乱,曾迁都于成周。此后,王城与成周并存。战国时期,王畿内又分置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小公国(35)

变迁原因

  1. 外敌入侵:宗周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常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公元前 771 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进攻幽王,诸侯都不来救驾。犬戎与申侯迅速攻入镐京,幽王被杀,关中已布满了戎人,宫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芜(97)

  2. 政治腐败:随着时间推移,周王室逐渐衰落,内部政治腐败,外部诸侯势力崛起。周幽王时期,因宠爱妃子而引发的 “烽火戏诸侯” 事件,导致了诸侯对周天子的失望和反感,王权的威信大幅下降(99)

  3. 地理因素:镐京经过战火的洗礼,已经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基本条件。而洛邑位于中原腹地,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控制东方诸侯(102)

  4. 战略需要:洛邑是周公营建的东都,原本就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迁都洛邑,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外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东方地区。

影响分析

平王东迁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1. 政治影响:平王东迁标志着西周的结束和东周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迁都后,周王室不仅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政资源。周王室在这片被夹缝的土地中,进一步丧失了镐京时期赖以维系的影响力与资源(102)

  2. 社会影响:平王东迁打破了周朝原有的政治格局,开启了春秋战国的乱世。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3. 文化影响:迁都带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洛邑成为新的文化中心,老子创立道学,孔子入周问礼,诸子百家争鸣,使洛阳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7)

  4. 历史意义: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周朝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3.4 春秋战国都城变迁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变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各国不同的发展策略。

变迁特点

  1. 齐国:齐国始终以临淄为都城,未发生迁都。临淄作为 “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 的齐国都城长达 800 余年,被誉为 “海内名都”、“东方罗马”(41)

  2. 楚国:楚国是迁都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共有七个都城:丹阳(河南淅川)、郢都(湖北荆州)、鄀都(湖北宜城)、鄢都(湖北宜城)、陈都(河南淮阳)、巨阳(安徽阜阳)、寿春(安徽寿县),其中郢都作为都城时间最长,有 400 多年(49)

  3. 秦国:秦国的迁都体现了其东进战略:从西垂→雍城→栎阳→咸阳,是战略性的东移,向着周朝的腹地靠拢,不仅能更好地维持稳定,也更容易和中原接轨,这奠定了秦国以后强大的基础(106)

  4. 三晋:韩、赵、魏三国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它们的迁都反映了不同的战略需求。韩国为了更好地统治新占领的郑国土地,迁都新郑;赵国为了争霸中原,从晋阳迁都邯郸;魏国为了东进,从安邑迁都大梁。

变迁原因

  1. 政治因素:摆脱旧贵族势力的羁绊是许多国家迁都的重要原因。迁都可以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建立新的政治中心(108)

  2. 战略需要:秦国迁都栎阳是为了 “北却戎狄、东通三晋”,可直接对付魏国;迁都咸阳是因为咸阳城扼渭水之渡,地势平坦,有利于秦王居中指挥(108)。魏国迁都大梁是为了向东发展,实现争霸中原的战略目标。

  3. 军事压力:楚国的多次迁都主要是为了躲避秦国的兵锋(104)。赵国迁都也有躲避内乱的原因(104)

  4. 经济发展:迁都往往选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影响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政治格局变化:各国的迁都反映了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政治格局的演变。秦国通过迁都实现了东进战略,最终统一六国;楚国因迁都频繁而削弱了国力。

  2. 经济发展促进:都城的选择往往考虑经济因素,迁都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开发。如秦国迁都咸阳,带动了关中地区的开发;魏国迁都大梁,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文化交流加强:都城是文化中心,迁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各国的文化特色在都城得到展现,加速了文化的融合。

  4. 城市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国都城的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对后世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4.1 夏朝重大历史事件

夏朝虽然年代久远,史料有限,但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世袭制的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政治变革。

1. 夏启继承王位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禹逝世以后,作为继承人的伯益为禹举行丧礼,治丧三年。礼毕以后,伯益没有能够继承王位,而是由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111)。关于这场政治变故的发生,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最终的结果都是自夏朝开始,王位的继承制度从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111)

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

  • 它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 世袭制的确立奠定了此后四千年中国王朝制度的基础

  • 它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合法性危机,有扈氏等部落反对启的统治,启通过 “甘之战” 击败有扈氏,在战前宣告有扈氏是违背天意、逆天而行,而自己是代天行授、顺天而行,首次提出了 “天命” 的概念(111)

2. 夏桀暴政与夏朝灭亡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荒淫无道,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商汤所灭。桀的残暴统治令人发指,他发明了 “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下加炭火,让犯人在上面行走(115)

夏桀的暴政表现在:

  • 强征民力修建倾宫、瑶台,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 宠幸妹喜,不理朝政

  • 诛杀忠臣关龙逄,导致朝政腐败

  • 对百姓横征暴敛,使得民怨沸腾

约公元前 1600 年,商部族首领汤在贤臣伊尹辅佐下,率领方国部落讨伐桀,在鸣条之战中击败夏桀,夏朝灭亡。商汤在誓词中历数了夏桀的种种罪行,强调自己是奉天命来讨伐夏桀,“有夏多罪,天命殛之(115)

影响分析

夏朝的兴衰给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

  1. 政治制度创新:夏朝确立的世袭制虽然引发了争议,但它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天命观念形成:夏启和商汤都以 “天命” 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依据,这一观念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成为王朝更替的理论基础。

  3. 历史周期律的启示:从启(武力夺权)→太康(腐败失国)→少康(德政复国)→孔甲(德衰)→桀(暴政亡国),形成完整的 “创业 - 守成 - 衰亡” 历史周期律,为汉代统治者提供镜鉴(113)

  4. 朝代更替模式:商汤灭夏开创了 “革命"的先例,即” 以有道伐无道 ",这一模式成为后世王朝更替的范例。

4.2 商朝重大历史事件

商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开国、中兴和衰亡三个阶段,其中商汤灭夏武丁中兴牧野之战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1. 商汤灭夏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王朝更替

约公元前 1600 年,商部落首领汤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打出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旗号,联合诸侯起兵灭夏。商汤灭夏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17 世纪,这一事件是奴隶制国家政权通过武力实现更迭的典型案例,打破了君王统治永恒不变的思想局限,被称为"商汤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此类革命(116)

商汤灭夏的成功因素:

  • 夏朝统治腐朽,内部矛盾重重,失去民心

  • 商部落因畜牧业迅速发展而逐渐强大

  • 商汤善于用人,得到伊尹等贤臣辅佐

  •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联合其他部落共同伐夏

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开启了 “以德行天下” 的新王朝。

2. 武丁中兴 —— 商朝的鼎盛时期

商朝中期(约公元前 1250 年 — 前 1192 年),在傅说、祖己等贤臣辅佐下,武丁南征北战,击败鬼方、羌方等游牧民族,疆域扩展至长江流域,商朝进入最强盛时期,史称 “武丁中兴”。

武丁中兴的成就:

  •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商朝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 军事上:通过一系列战争,扩大了商朝疆域,维护了边疆稳定

  •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发展,国家财富增加

  • 文化上:甲骨文走向成熟,青铜器制造达到新高度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其统治时期被后世称为 “武丁中兴”,这一阶段的商朝,不仅在政治、军事上达到顶峰,更在文化、技术上完成了早期中国文明的核心奠基(117)

3. 牧野之战 —— 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今河南新乡)与商军决战,商军倒戈,纣王自焚,商朝灭亡(118)

牧野之战的背景:

  • 商纣王暴虐无道,奢侈荒淫,建鹿台、酒池肉林

  •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 周武王在姜子牙等贤臣辅佐下,联合众多部落

  • 商朝军队在前线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117)

影响分析

商朝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制度贡献:商朝建立的内外服制度、官僚体系、法律制度等,为后世王朝提供了借鉴。特别是商朝的神权政治,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化成就影响: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商朝的青铜器、玉器等工艺成就,代表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水平。

  3. 历史经验教训:商汤的 “革命” 理论和武丁的治国经验,为后世提供了宝贵借鉴。而商纣王的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更是成为历代王朝的警钟。

  4. 文明传承意义: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历史地位不可替代。殷墟的发现和甲骨文的解读,使我们能够直接了解 3000 多年前的中国文明。

4.3 周朝重大历史事件

周朝的重大历史事件贯穿了从建国到衰亡的整个过程,其中武王伐纣周公摄政宣王中兴和平王东迁是最重要的事件。

1. 武王伐纣 —— 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姬发在姜尚(姜子牙)、周公旦等贤能之士辅佐下,经过长期筹备,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落,组成联军,挥师东进讨伐商纣王。

牧野之战的过程:

  • 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举行誓师仪式

  • 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商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因纣王暴虐,士兵纷纷倒戈

  • 周武王指挥得当,联军士气高昂,奋勇拼杀,最终大获全胜

  • 商纣王兵败自焚,商朝覆灭,周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武王伐纣的意义在于:

  • 它标志着周朝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武王伐纣继承了商汤 “革命” 的传统,进一步完善了 “天命” 理论

  • 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

2. 周公摄政 —— 周朝制度的奠基

周王朝建立后两年,周武王离世,此时周王朝统治尚未完全巩固,太子诵(即周成王)尚幼,内外交困之下,王叔周公旦代为摄政(121)

周公摄政期间的主要成就:

  • 平定三监之乱:周公摄政第二年(公元前 1043 年),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篡位,和武庚一起发起叛乱。周公率兵平定叛乱,之后又东征东夷,征服了商奄、蒲姑、淮夷等部落(121)

  • 营建东都洛邑:周公根据周武王的遗愿,在东部营建新大邑(即洛邑,今河南洛阳)安置殷商遗民,将其作为东都成周。摄政第七年(公元前 1038 年),成周建成,周公还政周成王(121)

  • 制定礼乐制度:为了进一步巩固周王朝统治,周公推行分封制,分封鲁、卫、唐、齐、燕等国拱卫周室。同时制作并普及礼乐制度,废除 “兄终弟及” 的王位继承制,规定此后历代王位均由长子继任(121)

周公摄政的历史意义:

  • 周公摄政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基础

  • 他制定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成为周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 周公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品格,成为后世儒家推崇的典范

3. 宣王中兴 —— 西周的复兴

周宣王(姬静)是周厉王之子,“共和行政” 期间被贵族保护在召公家中,厉王去世后继位,开创 “宣王中兴(122)

宣王中兴的背景:

  • 周厉王时期,因 “专利” 政策引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驱逐

  • “共和行政” 十四年后,宣王即位,面临着国家衰败的局面

宣王中兴的措施:

  • 任用召穆公等贤臣,整顿朝政

  • 改革政治和军事制度,增强国家实力

  • 对外讨伐西戎、淮夷、徐国,维护边疆稳定

  • 吸取教训,推行仁政,得到百姓拥护

宣王中兴的成果:

  • 周朝国势有所恢复,社会相对稳定

  • 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加

  • 军事力量增强,边疆得到巩固

但宣王中兴只是短暂的复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周朝的问题。到了周幽王时期,周朝再次陷入危机。

影响分析

周朝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制度创新:周朝建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化价值奠定:周公制礼作乐,不仅是政治制度,更是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周朝的礼乐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历史经验总结:周朝的兴衰历程,特别是 “成康之治”、“宣王中兴” 等治世经验,以及周厉王暴政、周幽王亡国等历史教训,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宝贵借鉴。

  4. 文明传承作用:周朝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文献,以及青铜器、玉器等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4.4 春秋五霸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春秋五霸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1. 齐桓公首霸 —— 尊王攘夷的典范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126)。齐桓公的主要成就包括:

  • 任用管仲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改革,使齐国国力日盛,奠定了争霸的雄厚基础(131)

  • “尊王攘夷” 策略:齐桓公以 “尊王攘夷” 为旗号,多次大会诸侯。他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126)

  • 葵丘会盟: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这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

  • 召陵之盟:公元前 656 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订立了召陵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126)

齐桓公称霸的意义:

  • 他开创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先例

  • “尊王攘夷” 的策略,既维护了周王室的名义地位,又为自己的霸业正名

  • 齐国的改革经验,为其他诸侯国提供了借鉴

2. 晋楚争霸 ——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公元前 632 年,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晋国通过这场战役大败楚国(128)。城濮之战的意义在于:

  • 它是春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晋国通过这场战役确立了霸主地位

  • 晋国自此开启了长达百年的中原霸权,与南方的楚国形成了长期对峙的局面(129)

  • 城濮之战体现了晋国的军事智慧,“退避三舍” 的典故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三位。楚庄王继位后,北上与中原各国争雄,于公元前 597 年打败晋军,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个霸主(127)

晋楚争霸的影响:

  • 晋楚争霸持续了近百年,成为春秋时期政治格局的主线

  • 争霸战争促进了各国的改革和发展

  • 文化交流在战争中得到加强,楚国逐渐融入华夏文明体系

3. 吴越争霸 —— 春秋末年的尾声

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吴王夫差在战胜越国、齐国、晋国后,终于称霸中原。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127)

吴越争霸的特点:

  • 这是春秋时期最后的争霸战争

  • 越国的 “卧薪尝胆” 成为励志的典范

  • 吴越地区的崛起,标志着长江下游地区开始进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影响分析

春秋五霸的历史影响:

  1. 政治格局变化:春秋五霸的出现,标志着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打破了周朝的政治秩序。

  2. 制度创新推动:为了在争霸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齐国的管仲改革、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度等,都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变革提供了经验。

  3. 文化交流促进:争霸战争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楚国、吴国、越国等原本被视为 “蛮夷” 的国家,在争霸过程中逐渐接受和吸收了中原文化。

  4. 民族融合加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通过 “尊王攘夷” 和争霸战争,华夏族的认同感得到加强,同时周边民族也逐渐融入华夏文明。

  5. 历史经验积累:春秋五霸的兴衰成败,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齐桓公的 “尊王攘夷”、晋文公的诚信、楚庄王的隐忍、勾践的坚韧,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4.5 战国七雄重大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战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深刻,思想更加活跃。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1. 商鞅变法 —— 秦国崛起的关键

公元前 356 年和公元前 350 年,商鞅在秦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136)。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 废除世卿世禄制:打破贵族世袭制,建立军功爵制,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 奖励耕战:鼓励农业生产,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 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 实行连坐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制度

  •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

商鞅变法的影响:

  • 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七国中第一强国(133)

  • 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确立了法家思想在秦国的统治地位

  • 商鞅虽然后来被车裂,但变法的成果得以保留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 它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变法

  • 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推动了社会进步

  • 其改革精神和实践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合纵连横 —— 战国时期的外交博弈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斗争异常激烈,形成了 “合纵连横” 的复杂局面。

合纵:指 “合众弱以攻一强”,即东方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主要人物有公孙衍、苏秦等。公元前 319 年,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合纵,次年 “五国伐秦”,但真正出兵的只有赵、魏、韩三国,结果惨败(132)

连横:指 “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国联合一些国家攻打其他国家。主要人物是张仪。张仪入秦后,推行连横策略,多次破坏合纵联盟(132)

合纵连横的影响:

  • 它是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

  • 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相结合,使战争更加复杂

  • 各国在合纵连横中此消彼长,加速了统一趋势的形成

3. 长平之战 —— 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

公元前 262 年至公元前 260 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136)。长平之战的过程:

  • 秦国派白起为将,赵国最初由廉颇防守,后用赵括换下廉颇

  • 赵括改变廉颇的防守策略,主动出击,被秦军包围

  • 赵军被围 46 天,最终投降

  • 白起坑杀 40 万赵军,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的影响:

  • 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 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 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

  • 战争的残酷性达到了新的高度,40 万降卒被坑杀成为历史悲剧

4. 荆轲刺秦 —— 六国最后的挣扎

公元前 227 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136)。荆轲带着樊于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在咸阳宫向秦王献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荆轲被杀(136)

荆轲刺秦的背景:

  • 秦国统一六国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 燕国面临被灭的危险

  • 太子丹试图通过刺杀秦王来挽救燕国

荆轲刺秦的影响:

  • 行刺失败后,秦灭六国之势不可逆转(135)

  • 公元前 226 年,秦国以此为借口进攻燕国,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

  • 荆轲虽然失败,但他的侠义精神和爱国情怀被后世传颂

影响分析

战国时期重大事件的历史影响:

  1. 政治制度变革: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郡县制、官僚制等新制度的确立,为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统一趋势加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长平之战削弱了赵国,荆轲刺秦加速了燕国灭亡。这些事件都指向一个结果 —— 秦国统一六国。

  3. 军事技术进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铁兵器的普及、弩的发明、骑兵的出现等,都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4. 思想文化繁荣:战国时期是 “百家争鸣” 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相互激荡。法家思想在秦国的成功实践,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发展,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民族融合深化: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原来的 “四夷” 逐渐融入华夏民族,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6. 历史经验总结: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强国之路,统一是历史趋势,而战争的残酷性也给人类带来了深刻教训。这些经验对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地图与图表说明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的历史地理信息,以下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形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疆域变迁、都城分布等进行系统梳理。

5.1 夏朝疆域与都城分布图

夏朝的疆域范围大致为:北到达山西省南部,西到达黄河、潼关一带,东到开封一带,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137)。夏朝的活动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139)

夏朝的都城变迁呈现出从西向东、再向中原集中的特点。主要都城包括:阳城(今河南登封)、阳翟(今河南禹州)、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商丘(今河南商丘)、帝丘(今河南濮阳)、原(今河南济源)、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西河(今河南安阳)等(2)

根据考古发现,夏朝的中心区域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说明伊洛河流域与夏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5.2 商朝疆域与都城变迁图

商朝的疆域比夏朝更大,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南到淮河一带,北到达燕山一带,东到山东半岛(137)

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国土面积约330 万平方公里。商朝的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核心区域在河南省。

商朝都城变迁图显示了从亳→嚣→相→耿→庇→奄→殷的迁移路线。其中,盘庚迁殷是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商朝的都城固定在殷(今河南安阳)长达 273 年。

5.3 周朝疆域与都城体系图

周朝的疆域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西周时期,周朝的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周朝采用 “宗周 — 成周” 的两都制:

  • 宗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的政治中心

  • 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营建的东都,用于安置殷商遗民和控制东方

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值得注意的是,楚国是与周朝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 “王”,和周王并立,周朝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 “楚子”。

5.4 春秋五霸与主要诸侯国分布图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根据《史记》记载,春秋初期共有140 余个诸侯国,至末期仅剩约 30 国(145)。主要大国包括齐、晋、秦、楚、吴、越六国。

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

  •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

  • 晋国:位于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河南北部,都城绛城(今山西运城绛县)

  • 秦国:位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端,都城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

  • 楚国:位于今湖北全省及周边地区,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

  • 宋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几个大国争霸、众多小国依附的特点。各国之间通过战争、会盟等方式争夺霸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5.5 战国七雄疆域与都城变迁表

战国时期形成了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对峙局面。以下是七雄的疆域范围和都城变迁:

国家疆域范围初期都城后期都城现代位置
齐国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临淄临淄山东淄博临淄区
楚国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部分丹阳→郢都寿春湖北荆州→安徽寿县
燕国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部分蓟城蓟城北京市西南
韩国河南中部、西部,山西东南部平阳→宜阳→阳翟新郑山西临汾→河南新郑
赵国山西北部、中部,河北中部、西南晋阳→中牟邯郸山西太原→河北邯郸
魏国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安邑大梁山西夏县→河南开封
秦国陕西关中、汉中和甘肃东南部、四川大部西垂→雍城→栎阳咸阳陕西西部→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的地理分布呈现出 “秦在西,齐在东,楚在南,燕在北,韩、赵、魏在中间” 的特点(143)。这种地理格局对各国的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5.6 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战役与事件时间轴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脉络,以下通过时间轴的形式梳理重要事件: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 前 476 年)

  • 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春秋首霸

  • 公元前 632 年: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

  • 公元前 606 年:楚庄王问鼎中原

  • 公元前 597 年:楚庄王打败晋军,成为霸主

  • 公元前 496-494 年:吴越战争开始

  • 公元前 473 年:越王勾践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 前 221 年)

  • 公元前 403 年: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 公元前 356 年:商鞅第一次变法

  • 公元前 350 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 公元前 341 年:马陵之战,齐国打败魏国

  • 公元前 318 年:五国伐秦,合纵失败

  • 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秦国坑杀 40 万赵军

  • 公元前 256 年:秦国灭周

  • 公元前 230-221 年:秦国统一六国

  • 公元前 227 年:荆轲刺秦王

5.7 各朝代都城变迁对比表

通过对比各朝代的都城变迁,可以发现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朝代都城数量主要都城变迁特点迁都原因
夏朝10 余个阳城→斟鄩→老丘频繁迁移,从西向东自然环境、政治斗争、军事防御
商朝7 个亳→殷前期频繁,后期稳定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经济发展
周朝2 个(东西周)镐京→洛邑一次重大迁移外敌入侵、政治中心转移
春秋五霸各国不一临淄、郢都、绛城等相对稳定争霸需要、战略调整
战国七雄多国多次咸阳、邯郸、大梁等战略导向明显政治改革、军事压力、经济发展

5.8 政治制度演变示意图

从夏朝到战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权到集权的演变过程:

夏朝:世袭制确立,初步形成国家制度,实行分封制

商朝:内外服制度,王权与神权结合,官僚体系形成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位一体,形成严密的等级秩序

东周:分封制瓦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争霸

战国:各国变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过渡

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为秦汉统一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

通过以上地图和图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的历史地理信息。这些可视化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也能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地理环境与政治格局的相互作用,始终是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视角。

结语

通过对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长达近 1850 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政治制度演进来看,这一时期完成了从原始部落联盟到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夏朝确立的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每一次制度创新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为秦汉统一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技术革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文化成就来看,这一时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甲骨文的成熟、青铜器的精湛工艺、《诗经》《尚书》等经典文献的出现,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相互激荡,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地理格局来看,这一时期确立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政治地理格局。从夏朝的伊洛地区,到商朝的中原腹地,再到周朝的东西两都,政治中心的变迁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扩散过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加速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

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无论是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还是各国的制度创新,都推动了社会进步;统一是历史趋势,从分裂走向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这段历史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积累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都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

参考资料

[1] 洛阳市文物局 https://wwj.ly.gov.cn/2025/09-28/845168.html

[2] 夏都[夏朝的都城]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A4%8F%E9%83%BD/21002577?baike_source=doubao

[3] 图文详情——科普中国资源服务 https://cloud.kepuchina.cn/h5/detail?id=7186776827448623104

[4] 夏朝的都城为什么有三种啥说法?_利哥看天下 http://m.toutiao.com/group/7551202737271161382/?upstream_biz=doubao

[5] 夏朝都城:从禹州钧台到安邑青铜,一场跨越四千年的“寻根之旅”_糯米讲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567916787178783286/?upstream_biz=doubao

[6] 夏朝的都城 斟鄩zhēn xún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9476_1122901205.html

[7] 夏朝[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的中国历史时期]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A4%8F%E6%9C%9D/259730?baike_source=doubao

[8] 夏朝首都在哪里夏朝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 你问我答网 https://w.sf024.com/info/941600611891740572.html

[9] 夏商政治中心的迁移与权力重构.doc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1105/5122004340013010.shtm

[10] 夏朝十四次迁都你知道几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330/20/40164661_1024087944.shtml

[11] 夏朝都城之谜:二里头遗址揭开“最早中国”面纱多重证据指向洛阳_乘风破浪的旭日 http://m.toutiao.com/group/7569077910594716170/?upstream_biz=doubao

[12] 夏朝帝王谱:从禹到桀的世袭传承与王朝兴衰_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info/v648122.html

[13] 厚重商丘 盘庚迁都(pdf) https://epaper.sqrb.com.cn/old/jjwb/page/10/2021-10/14/06/2021101406_pdf.pdf

[14] 殷商时期[中国古代商代的一个时期]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6%AE%B7%E5%95%86%E6%97%B6%E6%9C%9F/4538748?baike_source=doubao

[15] 郑州商代亳都都城——3600年前中心城市的宏伟气象_搜狐网 https://m.sohu.com/a/952152824_160386/

[16] 殷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ID=557301&SiteID=1&SubID=232461&Type=bkzyb

[17] 盘点安徽境内的商朝都城_大皖新闻 | 安徽网 http://www.ahwang.cn/huipai/2025/1027/2925415.html

[18] 追根溯源探亳地_中国文明网 http://m.toutiao.com/group/6320366810710376705/?upstream_biz=doubao

[19] 殷商之都追寻晚商兴衰 https://www.hnzx.gov.cn/2023/10-26/4330660.html

[20] 商都[夏代商国及商朝的都城]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95%86%E9%83%BD/19385644?baike_source=doubao

[21] 商朝先后经历了几次迁都?商朝为何多次迁都?_趣历史网 https://baike.qulishi.com/articles/v388859.html

[22] 商朝探秘:你知道商朝一共几次迁都吗_夷社 http://m.toutiao.com/group/7540233663498175003/?upstream_biz=doubao

[23] 商朝国都朝歌,周朝国都西岐,如今这两大名地分别位于什么地方?|周朝|商朝|国都|姬发|朝歌|西岐|都城_手机网易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N7N0FJQ0543MD21.html

[24] 商朝都城迁徙情况探究 https://c.m.163.com/news/a/JCKDSKMM0534H8BG.html

[25] 商朝一共有几次迁都?商朝为何会频繁迁都?一文说清楚 https://view.inews.qq.com/k/20220131A05PCW00?no-redirect=1

[26] 商朝有哪些都城?商朝最后一个都城在哪里? - 文史语录 - 历史百科网 https://m.lsbkw.com/zh-hk/wsyl/249780.html

[27] 洛邑[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6%B4%9B%E9%82%91/839054?baike_source=doubao

[28]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的洛邑是今天的哪里?-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103/494310.html

[29] 雒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guotongjia.com/wikipedia/wiki/%E6%B4%9B%E9%82%91

[30] 任见:洛邑和成周到底是什么关系? https://c.m.163.com/news/a/HA9LJFNG0521DNSE.html

[31] 周代都城成周洛邑历史探究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8/07/79601743_1132492267.shtml

[32] 东周王城“天子驾六”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https://hct.henan.gov.cn/2021/03-02/2100402.html

[33] 周朝国都“镐京”“洛邑”是现在哪里?_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下载_文档网 https://m.wendangwang.com/doc/422b320744e25e8c225ce332081545266f8e0152

[34] 东周王城:谁的王城?-光明日报-光明网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6-03/19/nw.D110000gmrb_20160319_3-11.htm?div=-1

[35] 东周[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对周朝的称呼]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4%B8%9C%E5%91%A8/20019307?baike_source=doubao

[36] 洛阳市文物局 https://wwj.ly.gov.cn/2024/10-18/317451.html

[37] 西周和东周怎么划分?_历史地理大发现 http://m.toutiao.com/group/7490074028464423436/?upstream_biz=doubao

[38] 西周的首都宗周到底指的是哪里?-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1904/331008.html

[39] 西周都城从宗周周原到丰镐到成周洛邑的沿革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3/18/79601743_1143677404.shtml

[40] 周朝的两座都城位于何处?_芝芝带您看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527055686980387354/?upstream_biz=doubao

[41] 临淄齐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的景区]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4%B8%B4%E6%B7%84%E9%BD%90%E5%9B%BD%E6%95%85%E5%9F%8E/464729?baike_source=doubao

[42] 阖闾大城究竟在哪里?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701732_1042171830.html

[43] 山东省地名网 http://mzt.shandong.gov.cn/art/2017/1/13/art_92441_7204780.html

[44] 春秋战国时期都城 春秋五霸的都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在哪里-青树网 https://krjxzzw.com/post/37364.html

[45] 文化中国行 考古中国篇 主根主脉看河南 行走大遗址丨 探访城阳城遗址 金戈铁马去 楚风汉韵长-河南省文物局 https://wwj.henan.gov.cn/2024/11-04/3081484.html

[46]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文明探源走进商丘:探寻“商之源”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https://hct.henan.gov.cn/2023/05-17/2744217.html

[47] 战国七雄首都今何在?楚国都城已沦为乡镇_趣味莲花科普 http://m.toutiao.com/group/7566629091210691106/?upstream_biz=doubao

[48] 战国七雄的都城如今都在哪里?变成了什么样子?楚国都城沦为村镇_一更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408478917356503552/?upstream_biz=doubao

[49] 战国七雄都城是哪,是现在什么地方,有一国居然前后有过八个都城|战国七雄|燕国|秦国|魏国|魏惠王|齐国_手机网易网 http://www.163.com/dy/article/FVTOASK90543AUG0.html

[50] 战国七雄的都城分别是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里?-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103/488746.html

[51] 当年战国七雄的都城,都是现在的哪座城市_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889066941_121160097

[52] 战国七雄的都城都是现在的哪里,这些城市如今发展得怎样?_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915978509_121161780

[53] 华夏文明的起点:夏朝471年兴衰史(深度长文,建议收藏)_无双历史故事 http://m.toutiao.com/group/7491693679514583561/?upstream_biz=doubao

[54] 夏朝政治经济文化_历史知识网 https://m.lszs8.com/xiachao/18713.html

[55] 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pptx - 人人文库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426816170.html

[56] 夏朝课件教学课件.ppt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717/8031033103007112.shtm

[57] 夏朝 - 搜狗百科 https://baike.sogou.com/v6294.htm

[58] 从考古学探讨夏代的制度文化——中国青年网 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404/t20240420_15208015.htm

[59] 商朝政治制度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95%86%E6%9C%9D%E6%94%BF%E6%B2%BB%E5%88%B6%E5%BA%A6/1412058?baike_source=doubao

[60] 殷墟甲骨文与商代政治文明(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https://newpaper.dahe.cn/hnrb/h5/html5/2024-06/22/content_15_1675314.htm

[61] 商朝~中国的第二个朝代——顶端新闻 https://m.dingxinwen.cn/detail/465C83E549BC4F71BE669531CCC453?categoryId=-2

[62] 读懂“甲骨日记”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412/27/content_30048632.html

[63] 商朝:中华文明的第一个信史王朝与世界古文明的东方坐标_渭水雨云 http://m.toutiao.com/group/7557269150205231658/?upstream_biz=doubao

[64] 中国历史朝代和重要人物梳理(九)_历史时空隧道 http://m.toutiao.com/group/7563964302051263028/?upstream_biz=doubao

[65] 礼乐制[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的文化制度]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7%A4%BC%E4%B9%90%E5%88%B6/1182118?baike_source=doubao

[66] 周代分封制与礼乐文化研究.doc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909/7166003044010155.shtm

[67] 西周时期主要制度-20250322.docx - 人人文库 https://m.renrendoc.com/paper/400751605.html

[68]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专项练习: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doc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621/8140032120007101.shtm

[69]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建立的中国历史朝代]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91%A8%E6%9C%9D/19987089?baike_source=doubao

[70] 周朝有多少年历史及简介_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http://m.toutiao.com/group/7543113686170108426/?upstream_biz=doubao

[71] 周朝八百年:制度、文化与经济编织的文明长卷_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info/v644048.html

[72] 古代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m.chnmuseum.cn/portals/0/web/zt/gudai/detail2.html

[73] 周朝那些事儿(历史科普).ppt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6/8013105024007005.shtm

[74] 春秋五霸争霸格局的历史影响.doc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827/8063142030007125.shtm

[75]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6%98%A5%E7%A7%8B%E4%BA%94%E9%9C%B8/22055825?baike_source=doubao

[76] 2025 初中中国历史春秋五霸兴衰课件.pptx - 人人文库 https://m.renrendoc.com/paper/483822636.html

[77] 春秋五霸的先后顺序:霸权更迭中的历史密码_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info/v642507.html

[78] 历史的发展-奴隶时代:春秋时期_浅说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550460032060555816/?upstream_biz=doubao

[79] 第2课 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 知识整合.pdf-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118/8070051111007000.shtm

[80] 张剑伟 张彦修: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人民网 http://www.nopss.gov.cn/n1/2021/0323/c219544-32058171.html

[81] 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战国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http://lishisuo.cssn.cn/xsyj/gdwhs/202001/t20200116_5078762.shtml

[82] 2023-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学案–考点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另配针对性训练)_21世纪教育网-二一教育 https://zy.21cnjy.com/15818151

[8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ppt-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331/6025224033011103.shtm

[84] 夏商政治中心的迁移与权力重构.doc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1105/5122004340013010.shtm

[85] 【夏朝都城迁移揭秘:千年变迁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文化密码】_史话拾遗 http://m.toutiao.com/group/7559820967687291431/?upstream_biz=doubao

[86] 夏朝的都城:从阳城到安邑的变迁史_静驰历史天下博览 http://m.toutiao.com/group/7569029695028494902/?upstream_biz=doubao

[87] 夏朝十次迁都的原因,现代研究取得重要发现,军事并非主要原因_搜狐网 https://m.sohu.com/a/937826860_121165134/

[88] 课本中的历史|夏朝都城的变迁_兔子读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274888591291974179/?upstream_biz=doubao

[89] 夏朝为何十次迁都,现代研究发现主因,与军事关系不大_不向生活低下高贵的头 http://m.toutiao.com/group/7539694485324857919/?upstream_biz=doubao

[90] 盘庚迁殷 https://m.baike.com/wiki/%E7%9B%98%E5%BA%9A%E8%BF%81%E6%AE%B7/1095173?baike_source=doubao

[91] 商王盘庚:迁殷中兴与政治改革_洛水伊人 http://m.toutiao.com/group/7569384700062581300/?upstream_biz=doubao

[92] 盘庚迁殷浅析_考古_安阳博物馆11 http://www.aybwg.org/kaogu/209.html

[93] 盘庚为什么决定迁都?盘庚是如何开创中兴局面的?-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208/642787.html

[94] 厚重商丘 盘庚迁都(pdf) https://epaper.sqrb.com.cn/old/jjwb/page/10/2021-10/14/06/2021101406_pdf.pdf

[95] 盘庚迁殷:商朝中后期的转折与文明奠基_趣历史网 https://baike.qulishi.com/articles/v645196.html

[96] 商朝版搬家终极决策:盘庚为啥死磕殷地这波操作让王朝多活273年_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568448407220535842/?upstream_biz=doubao

[97] 平王东迁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B9%B3%E7%8E%8B%E4%B8%9C%E8%BF%81/4844919?baike_source=doubao

[98] 周朝的两座都城位于何处?_芝芝带您看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527055686980387354/?upstream_biz=doubao

[99] 从镐京到洛邑:周平王东迁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06/10/7288840_1148277865.shtml

[100] 周武王:精妙的战略布局,一个国家,两个首都,影响千年_搜狐网 https://m.sohu.com/a/943154852_121166558/

[101] 平王东迁:周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_秋奕带你读历史 http://m.toutiao.com/group/7565841351246479912/?upstream_biz=doubao

[102] 从镐京到洛邑:周朝都城变迁的秘密 https://blob.wenxiaobai.com/article/18222e51-8a33-ddfc-5080-030a08834f06

[103]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平王东迁,开启周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_历史解码 http://m.toutiao.com/group/7562898811702575657/?upstream_biz=doubao

[104] 秦能统一六国与迁都城有何关系?-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203/596552.html

[105] 从战国时期列国迁都,看时代的发展_俇攘 http://m.toutiao.com/group/7115751644704408079/?upstream_biz=doubao

[106] 秦国为何多次迁都?都起到了哪些作用呢?-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210/659923.html

[107] 历史上战国七雄曾经的都城都是现在哪里?说出来别不信!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108] 战国七雄各国都城今安在?原来距离那么近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2901360_843545888.html

[109] 战国七雄中有5国曾频繁迁都,为何这2国那么稳,鲜有迁都之事?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1613535_897684259.html

[110] 战国七雄迁都史:秦、楚、韩、赵、魏、齐、燕的迁都轨迹与原因|订阅阅读 https://td.fyun.cc/detail/5e3b03c87c4cdb90bcfead217d7e140873b58252.html

[111] 夏朝[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的中国历史时期]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A4%8F%E6%9C%9D/259730?baike_source=doubao

[112] 夏朝470年兴衰史:从大禹治水到夏桀亡国,藏着华夏王朝的始密码_大卫杂谈 http://m.toutiao.com/group/7564072716941214234/?upstream_biz=doubao

[113] 读《史记·夏本纪》整理出夏王朝14世17王的兴衰脉络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5892952_1157216939.html

[114] 夏朝帝王谱:从禹到桀的世袭传承与王朝兴衰_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info/v648122.html

[115] 华夏文明的起点:夏朝471年兴衰史(深度长文,建议收藏)_无双历史故事 http://m.toutiao.com/group/7491693679514583561/?upstream_biz=doubao

[116] 商汤灭夏之战[古代历史、战争]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95%86%E6%B1%A4%E7%81%AD%E5%A4%8F%E4%B9%8B%E6%88%98/20061343?baike_source=doubao

[117] 为什么商朝能被视作中国信史的起点?_斯尼桑文 http://m.toutiao.com/group/7543341185075544611/?upstream_biz=doubao

[118] 一个不可以忽视的王朝。商。_煮酒论史舸 http://m.toutiao.com/group/7523075731896435252/?upstream_biz=doubao

[119] 商朝史话|中国文化研究院 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1843

[120] 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17/11/85641550_1149215213.shtml

[121]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建立的中国历史朝代]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5%91%A8%E6%9C%9D/19987089?baike_source=doubao

[122] 华夏第三朝(西周)君主志:西周君主的传承次第与王朝兴衰历程_历史更迭日记 http://m.toutiao.com/group/7546104013771506217/?upstream_biz=doubao

[123] 周朝风云录:一口气看完周朝近800年历史_柴柴说 http://m.toutiao.com/group/7568723454381146670/?upstream_biz=doubao

[124] 一口气看完周朝近800年历史 https://c.m.163.com/news/a/K2HV50KI0556EBV1.html

[125] 西周的历史:从文王奠基到幽王失国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9476_1162677902.html

[126] 春秋五霸:乱世争雄的五大传奇_趣历史网 https://m.qulishi.com/info/v648461.html

[127] 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人的合称]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4%BA%94%E9%9C%B8/282481?baike_source=doubao

[128] 春秋五霸问鼎中原的先后顺序及能问鼎的原因_鬼谷藏龙007 http://m.toutiao.com/group/7501122896741351986/?upstream_biz=doubao

[129] 春秋五霸(12)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2244830_1162821476.html

[130] 上古时期——霸主变幻 - 风云变幻的春秋时期 - 《古往今来》 - 数字图书馆,智慧电子阅览室系统 http://szzy.7lue.cn/read/73983f677620a692d303aef035df0ec1/Text-chapter6.xhtml

[131]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 | 大余县信息公开 http://www.jxdy.gov.cn/dyxxxgk/c100294g/202404/f235789d64924437a2f9a084eaa68d3e.shtml

[132] 战国七雄[中国战国时期七个强盛诸侯国的统称]_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6%88%98%E5%9B%BD%E4%B8%83%E9%9B%84/11882058?baike_source=doubao

[133] 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战国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http://lishisuo.cssn.cn/xsyj/gdwhs/202001/t20200116_5078762.shtml

[134]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历史常识(中国卷)》 https://s.zhangyue.com/read?bid=10956499&cid=7&anchorId=&rentId=102478&appId=a86fd552

[135] 高中历史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回顾.docx - 人人文库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469648382.html

[136] 战国重大历史事件大盘点!_观念之河 http://m.toutiao.com/group/7417705180189278771/?upstream_biz=doubao

[137]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7986707?sdkver=5661ff16

[138] 中国历史疆域地图与疆域变迁.ppt-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015/8131115130004020.shtm

[139] 中国历朝历代版图大全,从夏朝到民国22幅疆域图|163_手机网易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99UH3A0523OT4G.html

[14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地图册(pdf) https://pdfyl.ertongbook.com/89/35071122.pdf

[141] 春秋战国地图高清版下载-春秋战国地图完整版下载-地图窝 http://m.onegreen.net/app/361165.html

[142]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版图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9476_1002772311.html

[143] 春秋五霸地图(春秋五霸地图与现在世界格局对比图) http://www.chifengxx.cn/wenxue/223663.html

[144]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哪几位,他们是怎样的关系 http://m.seelishi.com/info/3bvt4r9p.html

[145] 春秋地图全图高清版下载-春秋地图完整版下载-地图窝 http://m.onegreen.net/app/361670.html

[146] 《英雄年代》手游官方网站:五霸七雄分别指什么 https://m.wbqxsygw.com/sys-nd/55903.html

[147]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docx-原创力文档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802/8024106036006116.shtm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