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处理的通用模型
- 一个异步处理通常分为两种状态:未决阶段(unsettled)和已决阶段(settled),未决阶段有控制着何时通向已决阶段的能力,未决阶段→已决阶段的过程不可逆。
- ES6将事情分为三种状态(pending、resolved、rejected),在这三种状态中,pending是处于未决状态,resolved和rejected处于已决状态(注意:resolved和rejected两种状态互斥,在ES65中,只有两种状态之间的转变:pending→resolved、pending→rejected)。
- ES6中控制两种状态之间的转变的函数是resolve(pending→resolved)、reject(pending→rejected)。reject和resolve最多只能传递一个参数。
- 当事情变成了已决状态时,resolved的后续处理函数是thenable函数、而rejected状态的后续处理函数是catchable函数,两种处理函数都会放在对应的事件队列中进行处理(注意:promise属于微任务,事件队列分为微任务和宏任务,微任务相当于VIP任务,会在执行栈为空时,首先进行栈中被执行,当微任务执行完后宏任务才能入栈执行)。

promise的基本使用
promise不是消除回调,而是使回调变得可控。
通过new Promise()来创建promise对象,且返回新的promise对象。
注意点:
1.new promise里面的函数是处于未决阶段的,里面的代码是同步代码。在执行栈中按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promise里面的代码是同步代码,若调用resolve()和reject()时,只负责状态的转换,将状态由pending转换为resolved或者rejected,转换后的执行代码交给then()函数或者catch()函数来执行。
const pro=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console.log("a");
resolve(1);
})
console.log("b");
pro.then(data=>{
console.log(data)
}) //此处输出为"a" "b" 1
2.then()是异步函数,要加入任务队列中执行,上述例子中的resolve虽然立即将状态由pending变成了resolved,但是then中的函数还是要放在队列中等待执行栈中的代码执行完毕才加入到执行栈中执行,因此输出的结果为”a" “b” 1。
3.下面的代码

本文介绍了Promise作为异步处理的通用模型,详细解析了Promise的三种状态(pending、resolved、rejected)及其转换。文章还阐述了Promise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状态转变、then和catch处理函数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Promise的串联和与其他API如Promise.all()、Promise.race()的交互。通过实例解析,帮助读者掌握Promise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