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
heron804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李陵之殇
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霍光、上官桀与李陵素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之。陵曰:“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遂死于匈奴。《资治通鉴 卷23》 惜哉原创 2013-02-21 21:37:38 · 1242 阅读 · 0 评论 -
见小曰明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 ,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 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 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韩非子 喻老》 梁琛 (慕容)暐使其黄门侍郎梁琛聘于坚。琛还,言于评曰:“秦扬兵讲武,运原创 2012-11-23 07:59:08 · 1350 阅读 · 0 评论 -
守柔曰强
句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 ‘守柔曰强。’年在天,位在人颜含 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原创 2012-10-14 09:57:40 · 3236 阅读 · 0 评论 -
吾岂匏瓜?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於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史记孔子世家》“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 《四书章句集注》“佛肸,晋大夫赵氏之中牟宰也。子路恐佛肸之浼夫子,故问此以止夫子原创 2012-11-11 18:47:43 · 1863 阅读 · 0 评论 -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这句话是说: 你用斧子去砍树做斧柄,不用去另找图纸或样子,手里拿的斧柄就是啊!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早朝宴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乎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原创 2012-10-28 19:30:11 · 2211 阅读 · 0 评论 -
天道有知
邓攸 《晋书 良吏传》 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少孤,与弟同居。永嘉末,没于石勒。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兒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原创 2012-10-14 10:00:17 · 1140 阅读 · 0 评论 -
处无为 行不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所有人都喜欢美,讨厌恶,肯定善,否定不善。喜怒同根,是非同门,过于追求美善,可能有失偏颇。就像老子讲的,有了“无易短下声后”,才有了“有难长高音前“,它们即对立,又统一,没有非原创 2012-10-29 22:36:39 · 691 阅读 · 0 评论 -
人情之隐
【原文】 王敦既死,王含欲投王舒。其子应在侧,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彬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投也。江州[彬]当人强盛,能立异同, 此非常识所及。睹衰危,必兴慈愍。荆州[舒]守文,岂能意外行事耶?”含不从,径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初闻应来,为密具船以待,待不至,深以为恨。[冯述评] 好凌弱者必附强,能折强者必扶弱。应嗣逆敦,本非佳儿,但此论深彻世情原创 2012-09-17 20:03:35 · 2074 阅读 · 0 评论 -
伯仁由我
【原文·出处】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 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原创 2012-09-14 22:01:33 · 1993 阅读 · 0 评论 -
刘殷为相
汉主刘聪残暴施虐,向他进谏与见阎王差不多,但刘殷确是例外。下面是《资治通鉴》卷88中的原文:殷为相,不犯颜忤旨,然因事进规,补益甚多。汉主聪每与群臣议政事,殷无所是非;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殷常戒子孙曰:“事君当务几谏。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况万乘乎!夫几谏之功,无异犯颜,但不彰君之过,所以为优耳。”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乘舆入殿。然殷原创 2012-07-06 20:58:23 · 4517 阅读 · 0 评论 -
识人五法
战国时期的李克提出了识人五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即: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亲近哪些人,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原创 2012-04-22 16:57:59 · 3857 阅读 · 0 评论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一直以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含贬义,也经常听见有人用这句话来嘲讽人,可读《三国志》武帝纪才发现这句话另有深意。魏书载公令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原创 2012-03-22 18:02:19 · 4602 阅读 · 0 评论 -
英雄与流氓
刘邦固然好酒及色,甚至为了自己安危抛妻弃子,可就凭这些小节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称为流氓,自身会是什么水平?出色的政治家与道德完人,不要一厢情愿把他们联系起来,吴起、商鞅杰出吧,你能凭他们做的一些在道德上站不住脚的事将其归入流氓一类?伯夷、尾生,道德水准高吧,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们能使社会安定?能让老百姓幸福?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原创 2013-01-30 20:18:32 · 102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