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blog.youkuaiyun.com/woliuyunyicai/article/details/49687339
问题一、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
问题分析:
典型的链表快行指针法,设置两个指针,使前一个指针p1先走k步,然后两个指针p1,p2同时出发;当p1走到链表末尾的时候,p2所指的元素即是所要求的链表倒数第k个节点;
实现方法要注意区别:先行指针p2先走k步,循环的截止条件是p2 == null;
先行指针p2先走k-1步,循环的截止条件为p2.next == null;
代码:
问题描述:
假定有一个链表a1->a2->.......->an->b1->.....->bn,想要将其重新排列成:a1->b1->a2->b2->.....an->bn,(假设链表长度是偶数个,但不知道链表的确切长度)
问题分析:
因为不知道链表的具体长度,因此需要遍历链表来确定链表长度;但没必要再遍历第二次去确定an和b1的分解线,即中间节点(因此这个问题的前一部分其实是查找链表的中间节点的问题)
采用双指针法,p1,p2分别从链表的头前节点出发,p1每步走1步,p2每步走2步;当p2走到尾节点bn时,p1此时走到的节点必然是an;(推广到链表长度为任意数的情况,p1最终仍然指向的中间节点或者中间节点中的一个)。
代码:
返回中间节点是 上述问题的其中一部分:
问题三、判断链表是否有环:
1、简单版:仅判断链表是否有环
问题分析:判断是否有环,依然采用快行指针法,使用p1,p2;p1走一步,p2走两步;若链表有环,则p1,p2一定会相遇;
证明:假设在行进过程中,p2跳过了p1,走到了位置i + 1上,此时p1所在位置为i(因为假设p2跳过了p1);则在前一步中p2所处的位置为(i + 1 - 2) = i - 1;而p1所处的位置也为i - 1,可见两者必然相遇,不会发生跳过的现象。
代码:
2、提高版:找到环的入口节点
因为p2的速度是p1速度的两倍,则p2行进的路程是p1的两倍;当p1走k步走到入口节点,p2则走了2k步,则p2走过了入口节点并往前又走了k步;
现以入口节点root为起点,则p1在0处,p2在k处,p1,p2此时都在环内,由追及问题可知,两者必然相遇在环内某一点上;且k的长度可能很长(即环的长度为size)则此时p2在(k mod size)处,记为K;由追及问题,p2在p1前面K步,又p2的速度快于p1,p2追赶p1,则p2落后于p1共(size - K)步;由p2每次比p1多走一步,则共需要(size-K)步之后,两者便会相遇,记该点为reach;显然该点距离入口节点的距离为(size - (size - K)) = K步(因为p1从0位置走了(size - K)步);
由前面分析知,头节点head距离入口节点root的距离为k;又相遇节点reach距离入口节点的距离也为K(k = K + n*size),则两个指针分别头节点head与相遇节点reach出发往前遍历,最后一定会相遇,并且相遇点一定是入口节点。
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