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npractical文章:乱弹开源GIS价值

乱弹开源GIS的价值(原创)

管理提醒: 本帖被 OpenGSC 执行取消加亮操作(2012-07-18)
有人说,“现在的GIS使用的理论和十年以前的理论没什么大的变革。”

来看看教材上的GIS发展简史,想必搞GIS的人都不陌生。

(1)6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例如,处理人口统计 局数据(如美国人口调查局建立的DIME)、资源普查数据(如加拿大统计局的GRDSR)等 。许多大学研制了一些基于栅格系统的软件包,如哈佛的SYMAP、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综合来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诸多方面,如学术探讨、新技术的应用 、大量空间数据处理的生产需求等。对于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专家兴趣 以及政府的推动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统工作限于政府及大学的范 畴,国际交往甚少。

(2)7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注重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的真正发展应是70年代的事情。这种发展应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开发、 利用乃至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政府首要解决之疑难,而这些都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分析、处 理空间信息的技术、方法与系统。二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加快,内存容量 增大,超小型、多用户系统的出现,尤其是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门、学校 以及科研机构、私营公司也能够配置计算机系统;在软件方面,第一套利用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软件问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断出现,据IGU调查,70年代就有 80 多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第三,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 培训,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 (ESRI)成立于1969年。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 承60年代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 人的影响削弱,而政府影响增强。

(3)8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时期,注重于空间决策支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用领域迅速扩大,从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到应急反应,从商业服务区域划分到政治选举 分区等,涉及到了许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古人类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土木工 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地理信息发展规划,启动了若干科研项目 ,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学术性机构。如中国于198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 点实验室,美国于1987年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英国于1987年成立 了地理信息协会。同时,商业性的咨询公司,软件制造商大量涌现,并提供系列专业性 服务。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化实用系统进入市场。

(4)9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时代。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许多机构必备的 工作系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地理信息系统影响而改变了现有机 构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一方面,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 息系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列入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 路”计划;同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世纪议程”和“三 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 服务系统。

下面是GIS的一些研究前沿。

     1)第一是地理认知、地理信息本体论以及概念格。这个领域目前比较热,地理认知研究很早,它和认知心理学、地理思维、地图认知、地理行为学密切相关。地理信息本体论,主要是讨论各个专业应用领域概念与语义的相互关系、以及层次性与一致性等,相关研究涉及语义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互操作、知识级地理信息共享与知识重用、以及地球科学中的语义建模等。在地理信息本体研究中,概念格是一个前沿研究方向,涉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

     2)第二是面向“人”,面向社会的GIS发展。Harvey      J. Miller2005年讨论“关于人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位置(What about people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的学术问题。龚建华与林珲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面向“人”的GIS,认为传统的GIS是面向“地”的GIS,是侧重于地理生态世界,是以点、线、面为基本表达单位;而面向“人”的GIS,是侧重于生活世界以及社会世界,是以个体、群体、组织为基本表达单位。地理信息科学中关于“人”的研究,主要包括人的心理(心脑)、生理(身体)以及社会(个体)三个方面。

     3)第三是地学模拟、情景决策支持分析。地学模拟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包括基于多智能体的SARS传播模拟分析等。

     4)第四是时空过程表达、时空数据模型、时空分析。例如,扬州市水环境污染时空模型,滑坡过程时空模型,洪水演进过程模型,风暴过程模型等。随着“数字海洋”的发展,海洋现象动态变化过程时空表达与模型,值得关注。

     5)第五是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三维可视化、虚拟环境与数字地球。Google Earth体现了这方面的工作与最新成就。中科院遥感所的虚拟地理环境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另外,数字地球带来的全球GIS的发展,大家需要关注;

     6)第六是协同地理信息系统。过去GIS是单用户的,为一个人设计使用的,但是现在是很多人同时用一个GIS系统。协同GIS就是一组人在GIS支持下一起解决一个地理问题。协同GIS,与"GIS和社会"以及PPGIS都有关系。

     7)第七是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地理计算。基于手机的GIS,用户很广,其产业以及相关GIS服务理念影响很大;

     8)第八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美国9.11以后,特别成立国家可视化分析中心,专门发展视觉分析学,分析各种各样数据,目前这个方向在可视化领域里是个热点。

     9)第九是网络技术发展与网格GIS。国家“十一五”863将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10)第十是遥感信技术与GIS分析。宫鹏提出的“声像一体化湿地连续遥感监测技术:平台建设试验”,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关于基于声音遥感图像(soundscape )的应用,都是关于声音遥感的新探索。

国内的GIS发展始终是踏着国外人走的路走的,顺着政策的线走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老鼠走直线,猫也要走直线,不然这只猫就捉不到吃的。
个人之见,政策要自主产权,哪怕开发一个稀烂稀烂的东西也要是自主产权。哪怕是重复建设、重复发明轮子也要自己有。还有技术上也是极山寨之能事啊,google有街景,我就搞实景。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进步也是测绘、测量、计算机方面的进步,但是有多少是gis的进步呢?


目前有ArcGIS、Geomedia、Mapinfo、MapGIS、SuperMap等等,为什么还要有开源GIS呢?鄙人认为这个问题和Linus Torvalds为什么要自己开发Linux kernel一样。
虽然Unix性能很不错,但是价格昂贵,不能满足变化的人们的需要。正是有了Stallman创立了 GNU 与 自由软件基金会和Linux kernel,开源软件才蓬勃发展,才会有不断地新技术新产品出来。

本贴是有感而发,不免有些虎头蛇尾,最后,本人构想就是,开源GIS为什么就不能像开源软件那样蓬勃发展呢,或许已经在蓬勃发展,只不过国内没有动静而已。开源GIS的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如果你有某些需求,目前的商业平台还没有来得及解决(毕竟商家要考虑投入产出,而不只是新技术或者对用户有意义的技术),那么就可以用开源GIS自己开发。起码能够提供一种实现的思路,自己开发不了也可以请技术支持方面的人来做,至少比苦苦等着那些商用平台开发出来这个功能要强。那样黄瓜都凉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