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是怎样认知图像的?——发现整合野2(希望之二?)

本文探讨了人脑如何通过视网膜、外膝体和视皮层的不同层级处理图像信息。重点介绍了大外周(非经典感受野)对经典感受野的作用,包括易化、抑制、去抑制和方位选择性等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人脑是怎样认知图像的?——发现整合野2(希望之二?)
2007-11-07 14:08
文章来源反演集合数学博客  http://hi.baidu.com/liujianz
作者是刘建忠

我沿着痕迹隐约的小路向前方走去,前方的路径被蔓延天际的荆棘湮没了,我到达目的地必须要穿过哪密密丛丛的荆棘。

  

 

二、大外周与经典感受野之间的关系

非经典感受野是在经典感受野二重结构上增加一个大外周构成的三重结构,经典感受野二重结构是传统图像特征提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从数学角度,我们自然首先关心的是第三重结构——大外周与已有的二重结构——经典感受野之间的关系,以及增加一重结构后,三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朝义等人认为(见下面文[1]节选段落12),视网膜、外膝体和视皮层感受野的大外周对经典感受野都具有易化、抑制和去抑制作用,以及视皮层感受野的大外周有方位选择性(见下面文[1]节选段落3)

[1]节选:

 

 

    寿天德等人认为视网膜和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有方位选择性(文[7],文[8])。

[7]节选:

[8]节选:

 

这样,视网膜、外膝体和视皮层感受野各有4个研究内容:易化、抑制、去抑制、方位选择性。

 

            特性

级别

易化

抑制

去抑制

方位选择性

备注

视网膜大外周

李等[1]

李等[1]

李等[1]

寿等[7]

 

外膝体大外周

李等[1]

李等[1]

李等[1]

寿等[8]

 

视皮层整合野

李等[1]

李等[1]

李等[1]

李等[1]

 

 

 

注:此表仅仅依据了笔者收集到的论文

李等-------李朝义等人发现或观点

寿等-------寿天德等人发现或观点

[1]-------引证论文编号(以笔者收集到的论文发表时间先后为序。欢迎与笔者交流、交换论文)

致谢 

1.    感谢 寿天德 教授提供大量论文,并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为笔者耐心解惑;

2.    感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院长、 唐小乔 女士(李朝义院士秘书)提供李院士大量论文,为笔者工作继续下去奠定了基础。

谨致谢意。

 

本文填补的摘录论文汇总:

[7] 黎臧、邱志诚、顾凡及、寿天德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感受野的一种新模型 : I 含大周边的感受野模型》 生物物理学报第16卷第220006

[8] 孙超 博士论文摘要 导师 寿天德《猫外膝体神经元非经典感受野与经典感受野各亚区的空间反应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复旦大学 2004

(原文下载:http://disk22.sh.com/pick.aspx?code=liu00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