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体育所想到的

今年是一个体育年,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相继上演,现在奥运会又开幕了,对于一个体育爱好者来说,今年的时间过得特快,人也显得特精神,因为几乎每一天都能从体育竞赛中带来振奋与兴奋。

 

欧洲杯向我们相信了神话的存在与力量,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你去努力去争取去拼搏,总有一天你也会象希腊一样站在成功的巅峰。

美洲杯没有过多的SURPRISE,也许因为强者确确实实是太强了,也许因为美洲没有神话也不相信神话,他们相信的是实力,他们务实的精神与华丽的技术是欧洲人所缺乏的。

亚洲杯是可喜可贺的,巴林与约旦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亚洲的希望,日本伊朗的欧洲化也表明了亚洲的进步,甚至连中国的糙哥们在场上都变得出乎意料地冷静与从容,尽管技术还有待提高,但场上的那种理智与拼劲足以向我们赞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以在奋斗中死去,但不能窝窝囊囊地倒下,阿里汉是聪明的,在他之前我们听了太多太多的口号,在中国缺乏的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深圳蛇口码头立着块牌,上面写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字,蓝底白字,特别显眼,每每路过我都感慨万千,中国有太多的人被口号所麻木与蒙骗,想想前些年xx口服液红透中国大江南北,口号起了很大的作用,实际上那是一堆垃圾口服液,现在流行的脑X金,我个人觉得也是垃圾,小心越喝越笨,中国很多的人们太相信专家,太相信认证,太相信国外,类似产品都会举着XX专家的名号、国家或国际XX的认证、国外XX的技术,这些不是不好,而是没有形成好的信得过的体系,在这一块中国的人情味金钱味太浓,有了钱有了关系什么狗屁专家认证拿不到?中国的很多企业太过于追求表面的东东,而在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上却漠不关心,这是谁的错?是企业?是市场?还是政策?......

WC,扯远了,SORRY,实际上中国男足很需要象阿里汉这样的教练,猪协这些年可能就只做对一件事,那就是选择阿里汉,他的实干与细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阴沟翻船之类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中国男足在整体上、在控制能力上、在气势上、在战术上会上一个台阶。

奥运会开幕了,雅典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开幕式真是精妙绝伦,那一汪清水将永远留在世人的心里,它是那么地清澈,那么地宁静,美国总统布什看了这汪清水,心里不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普通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她们有什么错?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恐怖分子为什么要袭击美国?布什应关起门来反省反省。

奥运会是令人兴奋的,我喜欢胜利的感觉,想想篮球投进篮框,足球踢进球门,那种感觉是多么地爽啊。好好享受体育带来的快感吧!

上完体育课,小 T 同学去校园超市买了瓶水,喝完后就直接去机房上编程课了,给创 新实验班上编程课的 Q 教练曾经培养出过世界冠军金斌大神,这可是小 T 和他的小伙伴们 的偶象啊! 小 T 同学从小学起就一直在金斌学长亲手开发的在线评测系统上提交程序,一 想起小学编程课眼前立刻浮现出 Q 教练的亲切笑容,想起自己初学编程时有些单词如 continue 等总是记不住,每当遇到这种情况 Q 教练总会不厌其烦地拼给自己听。 自从进入 初三后小 T 已经有很久没写程序了,也很久没见到和蔼可亲的 Q 教练了,今天这节课来得 太及时了,想到这里小 T 不由加快了脚步,走进机房,只见一阵凉风拍面而来,瞬间让人 神清气爽,原来 Q 教练知道我们上一节是体育课,早开好了空调在等我们了。 今天的编程课 Q 教练一上来就抛给了大家一个高端大气的问题:编程寻找给定范围内的半质数。半质 数小 T 还是第一次听,这个问题明显比找质数档次高多了! 质数的定义小 T 早在小学就知道了. 质数又称素数,指在大于 1 的自然数中,只能被 1 和本身整除的数, 也可定 义为只有 1 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而半质数的定义是这样的:若对于一个正整数 N,恰好能够分解成两个质数的乘积,它就被称为半质数。比如,4=22,15=35 都是半质数,12 不是半质数,它的质因子分解式为 12=223,分解出的质数共有 3 个,其中有 2 个质数 2, 1 个质数 3。 输入描述 输入数据仅有一行包含两个用空格隔开的正整数 S 和 E,其中 2≤S≤E<5000000。 输出描述 输出数据仅有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在 S 到 E 之间共有多少个半质数。
最新发布
03-09
<think>好的,用户想知道如何编写程序来找到给定范围内的半质数。首先,我需要明确半质数的定义。半质数应该是指两个质数相乘得到的数,比如4是2×2,6是2×3,所以它们都是半质数。对吧? 那接下来,我得想想怎么生成半质数。可能需要先找到范围内的所有质数,然后两两相乘,结果如果在目标范围内,就记录下来。不过要注意去重,比如4=2×2和6=2×3,但像12可能有多个组合,比如3×4,但4不是质数,所以实际只有3×4中的4分解成质数的话是2×2,所以12应该是3×2×2,可能不算半质数?或者半质数严格定义为两个质数的乘积,不管是否相同。所以12可能不是半质数,因为它需要分解成两个质数相乘,而3×4中的4不是质数,所以12只能是3×2×2,三个质数相乘,所以不算。那正确的半质数只能是两个质数的乘积,无论是否相同。比如4=2×2,6=2×3,9=3×3等。 那步骤应该是这样的:首先,生成给定范围内的所有质数,然后计算这些质数的两两乘积,包括相同质数的平方。然后筛选出这些乘积在用户指定的范围内的数,并去重排序。 比如,用户输入范围是4到20,那么质数列表是[2,3,5,7,11,13,17,19]。然后两两相乘的结果可能有2×2=4,2×3=6,2×5=10,2×7=14,…,3×3=9,3×5=15,等等。然后检查这些结果是否在4到20之间,并收集起来,去重后排序。 那程序的大体步骤应该是: 1. 编写一个函数来生成所有小于等于上限的质数。比如,使用埃拉托斯特尼筛法,这样效率比较高。比如用户输入范围是a到b,那么质数的范围应该是从2到b//2,因为两个质数的乘积至少是2×2=4,而最大的可能质数是b//2,如果b是偶数的话,或者更小的情况。 不过,更准确来,生成质数的上限应该是b的平方根,因为如果质数p超过sqrt(b),那么p×q就会超过b,当q>=p的时候。不过可能更准确的是,质数的范围应该是到b//2,但可能这样会生成更多的质数,但筛法效率高的话应该没问题。或者,可以先生成所有<=b的质数,然后两两相乘,这样不管大小,只要乘积在a到b之间即可。 不过,如果范围很大,比如b很大,这样两两相乘的组合会很多,可能效率不高。比如质数的数量是n,那么两两组合是n*(n+1)/2,当n很大时,这会很慢。因此需要考虑优化方法。 比如,先生成所有质数列表primes,然后遍历每个质数p,再遍历每个质数q,其中q >= p,并且p*q <=b。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比如2×3和3×2,但其实乘积相同,所以可以只计算p<=q的情况,并且确保p*q在范围内。这样生成的半质数就不会重复,比如6只计算一次,即2×3,而不是3×2。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同时避免重复。 然后,把这些乘积收集起来,筛选出在a到b之间的,最后排序。 接下来,如何生成质数列表。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比如引用[2]中的Python示例使用试除法,而引用[1]中的Java代码可能用了筛法。对于较大的范围,筛法更高效。比如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 log log n),而试除法对于每个数需要检查到sqrt(n),所以当生成质数列表时,如果范围较大,筛法更好。 所以,先实现一个筛法生成所有<=b的质数。例如,在Python中,可以写一个函数sieve(limit)来生成所有<=limit的质数。 然后,遍历这些质数,两两相乘,得到半质数。注意,乘积必须>=a且<=b,并且当p<=q时,p*q的结果会被加入集合中,避免重复。 例如,在代码中,可以这样做: - primes = sieve(b) - semiprimes = set() - for i in range(len(primes)): p = primes[i] for j in range(i, len(primes)): # j从i开始,保证q >= p q = primes[j] product = p * q if product > b: break # 因为后面的q会更大,乘积超过b,所以跳出内层循环 if product >= a: semiprimes.add(product) - 最后将semiprimes排序输出 这里需要注意,当p和q相乘的结果可能在a到b之间,或者在超过的时候停止循环。同时,如果生成的质数列表很大,这样的双重循环可能会比较慢。不过对于一般的题目来,这可能已经足够。 比如,假设用户要找的是半质数在4到20之间,那么质数列表是[2,3,5,7,11,13,17,19]。然后遍历每个p,并q从p开始: p=2,j从0开始: q=2,乘积4,加入集合 q=3,乘积6,加入 q=5,10,加入 q=7,14,加入 q=11,22,超过20,break 所以此时加入4,6,10,14 p=3,j从1开始: q=3,乘积9,加入 q=5,15,加入 q=7,21,超过,break 所以加入9,15 p=5,j=2: q=5,25>20,break,所以不加入 同理,其他更大的质数相乘都会超过20,所以最终半质数是4,6,9,10,14,15。 那程序应该正确生成这些数。 那现在需要考虑如何编写这个算法的代码。例如,在Python中: 首先,实现筛法: def sieve(limit): if limit < 2: return [] sieve = [True] * (limit +1) sieve[0] = sieve[1] = False for num in range(2, int(limit**0.5)+1): if sieve[num]: sieve[num*num : limit+1 : num] = [False]*len(sieve[num*num : limit+1 : num]) primes = [num for num, is_prime in enumerate(sieve) if is_prime] return primes 然后,生成半质数的函数: def find_semiprimes(a, b): primes = sieve(b) semiprimes = set() for i in range(len(primes)): p = primes[i] for j in range(i, len(primes)): q = primes[j] product = p * q if product > b: break if product >= a: semiprimes.add(product) return sorted(semiprimes) 测试这个函数,当a=4,b=20时,输出是否是[4,6,9,10,14,15]。 不过,这里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当b很大时,生成的primes列表可能会非常大,导致双重循环的时间复杂度很高。例如,如果b是10^6,那么primes的数量大约是78498个,双重循环的次数大概是3×10^9次,这显然无法处理。这时候需要优化。 不过,用户的问题可能针对的是较小的范围,或者需要更高效的算法。例如,可以先生成所有可能的乘积,并且进行筛选。或者,可以预先生成半质数的列表,逐个检查每个数是否是半质数。 另一种方法是,对于给定范围内的每个数n,判断其是否恰好是两个质数的乘积。这可能更直接,但当范围较大时效率较低。例如,对于每个n in [a,b],检查是否存在两个质数p和q,使得p*q =n。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半质数的方法: def is_semiprime(n, primes): for p in primes: if p > n: break if n % p ==0: q = n // p if q in primes_se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其中primes_set是质数的集合,这样判断q是否是质数较快。但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对每个n进行分解,当范围较大时,比如b是1e6,这会比较慢。例如,对于每个n,可能需要遍历到sqrt(n)的质数,但使用集合的话,判断q是否是质数只需要O(1)的时间。 所以,可能更高效的方法是在半质数的生成时采用生成法(即之前的双重循环),或者采用逐个检查法,这取决于实际的数据范围。 综上,编程实现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生成法,即生成所有可能的质数对,计算它们的乘积,筛选出在指定范围内的数。 方法二:检查法,遍历范围内的每个数,判断其是否为两个质数的乘积。 当范围的上限b较大时,生成法可能更高效,因为它避免了逐个检查每个数。例如,当b很大时,质数的数量远小于b,所以双重循环的次数可能少于逐个检查的次数。 因此,在用户的问题中,如果范围不是特别大,生成法是可行的。例如,在Python中,对于b=1e4,生成质数的列表长度是1229,双重循环的次数是约750k次,这在现代计算机上可以快速处理。 现在,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比如引用[2]中的Python代码用了试除法来判断质数,但生成质数时更高效的方法是筛法。因此,在代码中使用筛法生成质数列表,然后用双重循环生成半质数,这样的方法比较高效。 因此,最终的Python代码可能如下: 首先,实现筛法生成质数: def sieve(limit): if limit < 2: return [] sieve_list = [True] * (limit + 1) sieve_list[0] = sieve_list[1] = False for num in range(2, int(limit ** 0.5) + 1): if sieve_list[num]: sieve_list[num*num : limit+1 : num] = [False] * len(sieve_list[num*num : limit+1 : num]) primes = [num for num, is_prime in enumerate(sieve_list) if is_prime] return primes 然后,生成半质数: def find_semiprimes(a, b): primes = sieve(b) primes_set = set(primes) # 用于快速查找 semiprimes = [] # 方法一:生成法 semis = set() for i in range(len(primes)): p = primes[i] for j in range(i, len(primes)): q = primes[j] product = p * q if product > b: break if product >= a: semis.add(product) semiprimes = sorted(semis) return semiprimes 或者,如果采用检查法: def find_semiprimes_check(a, b): primes = sieve(b) primes_set = set(primes) semiprimes = [] for n in range(a, b+1): for p in primes: if p > n: break if n % p == 0: q = n // p if q in primes_set: semiprimes.append(n) break # 找到一对即可 return sorted(list(set(semiprimes))) # 去重并排序 但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检查,例如,当n=6=2×3时会被加入,但如果是用生成法的话,不会有重复。而检查法中,每个n可能被多次添加,所以需要去重。例如,当n=6,可能在p=2时检查到,然后在p=3时可能再次检查,但由于break,所以不会重复,但可能仍然需要确保只添加一次。 不过,在检查法的循环中,一旦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p和q,就break,所以每个n会被添加一次,但如果存在不同的p和q组合,比如n=6=2×3和3×2,但在循环中,当p=2时已经找到,就break,所以不会重复。不过这可能存在某些情况导致重复,比如n=p*q,其中p和q是两个不同的质数,但循环中可能以不同的顺序出现,但使用break后,只会在第一次找到时添加一次。不过,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 比如,当n=6,在检查时,p从2开始,6%2==0,然后q=3,在primes_set中,所以添加6,然后break。这样就不会继续检查p=3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会重复添加。 因此,检查法可能不需要去重,但需要确保每个n只被检查一次。这可能更有效率,但需要测试。 综上,生成法可能更高效,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因为它避免了遍历每个数,而是直接生成可能的乘积。 现在,用户的问题是询问如何编写程序以找到给定范围内的半质数,因此,给出生成法的代码示例比较合适。 同时,需要考虑输入的范围是否正确,比如a<=b,并且a>=4(因为最小的半质数是4=2×2),但用户可能输入a=2,这时候需要处理。 例如,在代码中,如果用户输入的a小于4,则自动调整起始点为4,或者在生成半质数时筛选出>=a的值。 此外,还需要处理当a=1或者更小的情况,但半质数必须至少是4,所以此时没有结果。 另外,代码的输入可能需要用户提供a和b的值,例如,在Python中,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或输入函数获取。 例如: a = int(input("请输入范围下限a: ")) b = int(input("请输入范围上限b: ")) 然后调用find_semiprimes(a, b)函数,输出结果。 还需要处理当a > b的情况,此时应交换或者提示错误。 综上,完整的Python代码可能如下: def sieve(limit): if limit < 2: return [] sieve_list = [True] * (limit + 1) sieve_list[0] = sieve_list[1] = False for num in range(2, int(limit ** 0.5) + 1): if sieve_list[num]: sieve_list[num*num : limit+1 : num] = [False] * len(sieve_list[num*num : limit+1 : num]) primes = [num for num, is_prime in enumerate(sieve_list) if is_prime] return primes def find_semiprimes(a, b): if a > b: a, b = b, a primes = sieve(b) semiprimes = set() for i in range(len(primes)): p = primes[i] for j in range(i, len(primes)): q = primes[j] product = p * q if product > b: break if product >= a: semiprimes.add(product) return sorted(semiprimes) # 示例使用 a = 4 b = 20 print(f"半质数在{a}到{b}之间的是:{find_semiprimes(a, b)}") 这将输出[4, 6, 9, 10, 14, 15]。 在代码中,需要注意当输入的a或b小于2时,sieve函数返回空列表,此时生成的半质数也为空。 例如,如果用户输入a=2,b=3,那么没有半质数,所以返回空列表。 另外,关于性能优化,例如,当b很大时,质数列表可能会很大,双重循环会很慢。此时可以考虑在生成乘积时,对q的范围进行优化,例如,当p*q超过b时,提前终止内层循环。 代码中的内层循环已经做了这样的处理:一旦product超过b,就break,所以后续更大的q不需要再计算。 此外,质数列表生成时,筛法的效率已经很高,所以这部分应该没有问题。 综上,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生成质数的筛法O(b log log b)和双重循环的次数,大约是O(n^2),其中n是质数的数量。当b很大时,比如到1e6,质数数量大约是78498,n²会非常大,这时候可能需要更优化的方法,比如预计算质数到sqrt(b),或者使用其他数学方法。但对于大多数实际应用场景,尤其是编程题目或中小范围的需求,这个算法已经足够。</think>### 编写程序寻找半质数的方法 #### 半质数定义 半质数(Semiprime)是能表示为两个质数相乘的合数,例如:$4=2×2$、$6=2×3$、$9=3×3$。程序需要找到指定范围内所有满足条件的半质数。 --- #### 实现步骤 1. **生成质数列表** 使用埃拉托斯特尼筛法(Sieve of Eratosthenes)生成范围内所有质数。该算法通过标记非质数的方式高效筛选质数,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log n)$[^1][^2]。 ```python def sieve(limit): if limit < 2: return [] sieve_list = [True] * (limit + 1) sieve_list[0] = sieve_list[1] = False for num in range(2, int(limit ** 0.5) + 1): if sieve_list[num]: sieve_list[num*num : limit+1 : num] = [False] * len(sieve_list[num*num : limit+1 : num]) return [num for num, is_prime in enumerate(sieve_list) if is_prime] ``` 2. **计算半质数** 遍历质数列表,计算两两质数的乘积,筛选出落在指定范围内的结果,并通过集合去重: ```python def find_semiprimes(a, b): primes = sieve(b) semiprimes = set() for i in range(len(primes)): p = primes[i] for j in range(i, len(primes)): # 避免重复组合 q = primes[j] product = p * q if product > b: break # 提前终止内层循环 if product >= a: semiprimes.add(product) return sorted(semiprimes) ``` --- #### 示例与验证 输入范围 $[4, 20]$,程序输出结果为: $$[4, 6, 9, 10, 14, 15]$$ 验证过程: - $4=2×2$,$6=2×3$,$9=3×3$,$10=2×5$,$14=2×7$,$15=3×5$。 --- #### 算法优化 1. **缩小质数范围** 质数列表只需生成到 $\sqrt{b}$,因为若 $p > \sqrt{b}$ 且 $q \ge p$,则 $p×q > b$。 2. **提前终止循环** 内层循环中,当乘积超过 $b$ 时立即终止,减少无效计算。 --- #### 应用场景 - **密码学**:半质数用于RSA算法中生成密钥对[^1]。 - **数学问题求解**:如分解质因数、数论研究等。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