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标准的std::list进行容器数据处理时,操作比较底层。我们可以,减少引用标准MFC标准库,减少系统的大小,但同时也存在有不方便的操作之处,这里同大家分享一些使用心得......
在使用std::list<>链表时,难免会对数据进行添加删除操作。而遍历链表则有两种方式:通过索引访问,象数组一样处理;通过 std::list<>::iterator链表遍历器进行访问。下边是一个例子就针对访问的问题作了个测试。
char sOut[ 255 ];
std::list< double > dlTest;
std::list< double >::iterator dliA, dliB;
dlTest.push_back( 1.0 );
dlTest.push_back( 2.0 );
dlTest.push_back( 3.0 );
dlTest.push_back( 4.0 );
dliA = dlTest.begin();
dliB = dliA;
dliB ++;
sprintf( sOut, "A: %.3f, B: %.3f/0", *dliA, *dliB );
MessageBox( sOut );
dliA = dlTest.erase( dliA );
sprintf( sOut, "A: %.3f, B: %.3f", *dliA, *dliB );
MessageBox( sOut );
dlTest.push_front( 0.0 );
sprintf( sOut, "A: %.3f, B: %.3f", *dliA, *dliB );
MessageBox( sOut );
很显然,我们第一次进行删除操作,得到dliB的指向对象仍然不变。输出数据结果为:2.0, 2.0 。然后,在进行链表头添加一个数据,结果发现dliA, dliB所指向的数据对象仍然是原来的位置,没有向后推移,输出结果为:2.0, 2.0 。通过这个小小的测试例子,得出如下结论:std::list访问时,采用Iterator方式,就像采用指针处理一样,一旦获得该对象的位置,它就不会 改变,无论周围的数据进行怎样的操作,对该数据本身没有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