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去亲身经历,可能永远都做不好!
一直以为udt库很强大,确实这个库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留学生在他读博期间完成的一个非常好的开源佳作,现在已经被很多人运用到不同的项目,向谷博士致敬;
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用UDP数据包来模拟TCP传输,用户不用去关心丢包问题,在很多场合都能运用得上;
本人的设计架构思路是这样的,先通过P2P打洞,建立一组PEER,然后通过UDT来收发数据;
在公司网络环境下测试良好,但是换另外一个环境,老是提示收到长度为-1的数据,其实这个时候UDP已经确定能正常通信了;
后来通过追踪,是因为那个网络环境的路由器不支持大于1.4k的包通过,而UDT源代码的包长默认设置为1.5k;
改好之后,总算能顺利通信了,但是还是不问题,后来通过看代码发现得把收发端的MSS都修改为统一长度,要不就有可能使用peer双方那个长度更大的;
这个很好理解,UDT的recvform 长度必须大于或者等于UDP的包长,修改后,测试能很顺利的跑通;
但是移植代码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之前没预计过的问题,这个只是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