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C编译器的源程序分析(61)复合语句的代码块流程

本文介绍LCC编译器如何处理复合语句,包括局部变量声明及初始化的过程,以及代码生成块的组织方式。从变量声明到代码执行路径的生成,详细解析了编译器内部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frame align="top"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46860.html" frameborder="0" width="468" scrolling="no" height="60"></iframe>
LCC编译器要分析下面的程序,大体流程是这样的。
#001#include <stdio.h></stdio.h>
#002
#003int main(void)
#004{
#005int nTest1 = 1;
#006int nTest2 = 2;
#007int nTest3;
#008int i;
#009
#010nTest3 = nTest1 + nTest2;
#011printf("nTest3 = %d\r\n",nTest3);
#012
#013for (i = 0; i
#014{
#015 printf("%d\r\n",nTest3+i);
#016}
#017
#018printf(__TIME__" "__DATE__"\r\nhello world\n");
#019return 0;
#020}
#021
当遇到复合语句第4行开始时,就进入了复合语句处理,直到第20行退出来。在复合语句里,先要把所有局部变量的声明分析完成,也就是把第5行到第8行的局部变量保存到code::Blockbeg类型的代码块里,它的符号表就添加到cp->u.block.locals里。当然在分析局部变量时,就遇到第一个局部变量声明同时还进行初始化的动作,因此又要把代码生成块添加到代码表里,也就是添加code::Gen代码块。但代码块code::Blockbeg是先于code::Gen代码块的,因此后面nTest2nTest3i等几个局部变量声明,还是添加到code::Blockbeg代码块里,这样就很方便后面计算栈里分配局部变量的大小了。接着就会把第10行到第19行的代码生成code::Gen块、code::Jump块和code::Label块。
最后在第20行的复合语句结束时,再生成code::Blockend代码块。
因而在后端遍历代码表时,就先分析局部变量的代码块code::Blockbeg,然后分析code::Gencode::Jump块和code::Label块,最后分析code::Blockend代码块。这就是复合语句的代码块流程。


Trackback: http://tb.blog.youkuaiyun.com/TrackBack.aspx?PostId=172508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