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6 ](三)set/map数据结构 & Promise 对象

本文深入探讨了Set和Map数据结构的特性和应用,包括构造函数、实例属性和方法,如add、delete、has和clear。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Set去除数组重复元素,以及Set和Map在并集、交集和差集操作中的使用。同时,文章对比了Set和WeakSet的区别,以及Map与传统对象和数组之间的转换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et 和 Map 数据结构

Set

它类似于数组,但是成员的值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的值。Set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Set 数据结构。

两个空对象不相等,NaN不等于自身。

实例的属性和方法

Set 结构的实例有以下属性。

  • Set.prototype.constructor:构造函数,默认就是Set函数。
  • Set.prototype.size:返回Set实例的成员总数。

Set 实例的方法分为两大类:操作方法(用于操作数据)和遍历方法(用于遍历成员)。下面先介绍四个操作方法。

  • add(value):添加某个值,返回 Set 结构本身。
  • delete(value):删除某个值,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删除是否成功。
  • has(value):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该值是否为Set的成员。
  • clear():清除所有成员,没有返回值。

Array.from方法可以将 Set 结构转为数组。去除数组重复成员的另一种方法

function dedupe(array) {
  return Array.from(new Set(array));
}

dedupe([1, 1, 2, 3]) // [1, 2, 3]
遍历操作

Set 结构的实例有四个遍历方法,可以用于遍历成员。

  • keys():返回键名的遍历器
  • values():返回键值的遍历器
  • entries():返回键值对的遍历器
  • forEach():使用回调函数遍历每个成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Set的遍历顺序就是插入顺序。

这个特性有时非常有用,比如使用 Set 保存一个回调函数列表,调用时就能保证按照添加顺序调用。

Set 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并集(Union)、交集(Intersect)和差集(Difference)

let a = new Set([1, 2, 3]);
let b = new Set([4, 3, 2]);

// 并集
let union = new Set([...a, ...b]);
// Set {1, 2, 3, 4}

// 交集
let intersect = new Set([...a].filter(x => b.has(x)));
// set {2, 3}

// 差集
let difference = new Set([...a].filter(x => !b.has(x)));
// Set {1}

WeakSet

WeakSet 结构与 Set 类似,也是不重复的值的集合。但是,它与 Set 有两个区别。

首先,WeakSet 的成员只能是对象,而不能是其他类型的值。

WeakSet 结构有以下三个方法。

  • WeakSet.prototype.add(value):向 WeakSet 实例添加一个新成员。
  • WeakSet.prototype.delete(value):清除 WeakSet 实例的指定成员。
  • WeakSet.prototype.has(value):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值是否在 WeakSet 实例之中。

WeakSet 没有size属性,没有办法遍历它的成员。

Map

它类似于对象,也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键”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各种类型的值(包括对象)都可以当作键

const set = new Set([
  ['foo', 1],
  ['bar', 2]
]);
const m1 = new Map(set);
m1.get('foo') // 1

const m2 = new Map([['baz', 3]]);
const m3 = new Map(m2);
m3.get('baz') // 3

上面代码中,我们分别使用 Set 对象和 Map 对象,当作Map构造函数的参数,结果都生成了新的 Map 对象。

实例的属性和操作方法
  • size 属性
    size属性返回 Map 结构的成员总数。
  • set(key, value)
    set方法设置键名key对应的键值为value,然后返回整个 Map 结构。如果key已经有值,则键值会被更新,否则就新生成该键。
  • get(key)
    get方法读取key对应的键值,如果找不到key,返回undefined。
  • has(key)
    has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键是否在当前 Map 对象之中。
  • delete(key)
    delete方法删除某个键,返回true。如果删除失败,返回false。
  • clear()
    clear方法清除所有成员,没有返回值。

与其他数据结构的互相转换
  • Map转为数组 扩展运算符(…)
  • 数组转为Map 将数组传入 Map 构造函数,就可以转为 Map
  • Map转为对象 如果所有 Map 的键都是字符串,它可以无损地转为对象
  • 对象转为Map
  • Map转为JSON
    一种情况是,Map 的键名都是字符串,这时可以选择转为对象 JSON。
    另一种情况是,Map 的键名有非字符串,这时可以选择转为数组 JSON。
  • JSON转为Map
    JSON 转为 Map,正常情况下,所有键名都是字符串。
    有一种特殊情况,整个 JSON 就是一个数组,且每个数组成员本身,又是一个有两个成员的数组。这时,它可以一一对应地转为 Map。这往往是 Map 转为数组 JSON 的逆操作。

Promise 对象

Node是以异步(Async)回调著称的,其异步性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但同时也减少了程序的可读性。如果我们有几个异步操作,并且后一个操作需要前一个操作返回的数据才能执行,这样按照Node的一般执行规律,要实现有序的异步操作,通常是一层加一层嵌套下去

Promise 对象用于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失败)及其结果值的表示。简单点说,它就是用于处理异步操作的,异步处理成功了就执行成功的操作,异步处理失败了就捕获错误或者停止后续操作。

new Promise(
    /* executor */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 success */) {
            // ...执行代码
            resolve();
        } else { /* fail */
            // ...执行代码
            reject();
        }
    }
);

其中,Promise中的参数executor是一个执行器函数,它有两个参数resolve和reject。它内部通常有一些异步操作,如果异步操作成功,则可以调用resolve()来将该实例的状态置为fulfilled,即已完成的,如果一旦失败,可以调用reject()来将该实例的状态置为rejected,即失败的。

  1. pending
    初始状态,也称为未定状态,就是初始化Promise时,调用executor执行器函数后的状态。
  2. fulfilled
    完成状态,意味着异步操作成功。
  3. rejected
    失败状态,意味着异步操作失败。

它只有两种状态可以转化,即

  • 操作成功
    pending -> fulfilled
  • 操作失败
    pending -> rejected

并且这个状态转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已经确定的状态(fulfilled/rejected)无法转回初始状态(pending)


方法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对象含有then方法,then()调用后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意味着实例化后的Promise对象可以进行链式调用,而且这个then()方法可以接收两个函数,一个是处理成功后的函数,一个是处理错误结果的函数。

var promise1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2秒后置为接收状态
  setTimeout(function() {
    resolve('success');
  }, 2000);
});

promise1.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success
}, 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不执行
}).then(function(data) {
  // 上一步的then()方法没有返回值
  console.log('链式调用:' + data); // 链式调用:undefined 
}).then(function(data) {
  // ....
});

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promise1.then()方法调用后返回的Promise对象的状态,是pending还是fulfilled,或者是rejected?

返回的这个Promise对象的状态主要是根据promise1.then()方法返回的值,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then()方法中返回了一个参数值,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接收状态。
  2. 如果then()方法中抛出了一个异常,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拒绝状态。
  3. 如果then()方法调用resolve()方法,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接收状态。
  4. 如果then()方法调用reject()方法,那么返回的Promise将会变成拒绝状态。
  5. 如果then()方法返回了一个未知状态(pending)的Promise新实例,那么返回的新Promise就是未知状态。
  6. 如果then()方法没有明确指定的resolve(data)/reject(data)/return data时,那么返回的新Promise就是接收状态,可以一层一层地往下传递。

转换实例如下:

var promise2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2秒后置为接收状态
  setTimeout(function() {
    resolve('success');
  }, 2000);
});

promise2
  .then(function(data) {
    // 上一个then()调用了resolve,置为fulfilled态
    console.log('第一个then');
    console.log(data);
    return '2';
  })
  .then(function(data) {
    // 此时这里的状态也是fulfilled, 因为上一步返回了2
    console.log('第二个then');
    console.log(data);  // 2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ject('把状态置为rejected error'); // 返回一个rejected的Promise实例
    });
  }, function(err) {
    // error
  })
  .then(function(data) {
    /* 这里不运行 */
    console.log('第三个then');
    console.log(data);
    // ....
  }, function(err) {
    // error回调
    // 此时这里的状态也是fulfilled, 因为上一步使用了reject()来返回值
    console.log('出错:' + err); // 出错:把状态置为rejected error
  })
  .then(function(data) {
    // 没有明确指定返回值,默认返回fulfilled
    console.log('这里是fulfilled态');
});
Promise.prototype.catch()

catch()方法和then()方法一样,都会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它主要用于捕获异步操作时出现的异常。因此,我们通常省略then()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把错误处理控制权转交给其后面的catch()函数,如下

var promise3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reject('reject');
  }, 2000);
});

promise3.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这里是fulfilled状态'); // 这里不会触发
  // ...
}).catch(function(err) {
  // 最后的catch()方法可以捕获在这一条Promise链上的异常
  console.log('出错:' + err); // 出错:reject
});
Promise.all()

Promise.all()接收一个参数,它必须是可以迭代的,比如数组。

它通常用来处理一些并发的异步操作,即它们的结果互不干扰,但是又需要异步执行。它最终只有两种状态:成功或者失败。

它的状态受参数内各个值的状态影响,即里面状态全部为fulfilled时,它才会变成fulfilled,否则变成rejected。

成功调用后返回一个数组,数组的值是有序的,即按照传入参数的数组的值操作后返回的结果。如下:

// 置为fulfilled状态的情况
var arr = [1, 2, 3];
var promises = arr.map(function(e)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e * 5);
  });
});

Promise.all(promises).then(function(data) {
    // 有序输出
  console.log(data); // [5, 10, 15]
  console.log(arr); // [1, 2, 3]
});
// 置为rejected状态的情况
var arr = [1, 2, 3];
var promises2 = arr.map(function(e)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e === 3) {
      reject('rejected');
    }
    resolve(e * 5);
  });
});

Promise.all(promises2).then(function(data) {
  // 这里不会执行
  console.log(data);
  console.log(arr);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rejected
});
Promise.race()

Promise.race()和Promise.all()类似,都接收一个可以迭代的参数,但是不同之处是Promise.race()的状态变化不是全部受参数内的状态影响,一旦参数内有一个值的状态发生的改变,那么该Promise的状态就是改变的状态。就跟race单词的字面意思一样,谁跑的快谁赢。如下:

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300, 'p1 doned');
});

var p2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50, 'p2 doned');
});

var p3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ject, 100, 'p3 rejected');
});

Promise.race([p1, p2, p3]).then(function(data) {
  // 显然p2更快,所以状态变成了fulfilled
  // 如果p3更快,那么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console.log(data); // p2 doned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不执行
});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接受一个参数值,可以是普通的值,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和Promise实例。正常情况下,它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状态为fulfilled。但是,当解析时发生错误时,返回的Promise对象将会置为rejected态。如下:

// 参数为普通值
var p4 = Promise.resolve(5);
p4.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5
});


// 参数为含有then()方法的对象
var obj = {
  then: function() {
    console.log('obj 里面的then()方法');
  }
};

var p5 = Promise.resolve(obj);
p5.then(function(data) {
  // 这里的值时obj方法里面返回的值
  console.log(data); // obj 里面的then()方法
});


// 参数为Promise实例
var p6 = Promise.resolve(7);
var p7 = Promise.resolve(p6);

p7.then(function(data) {
  // 这里的值时Promise实例返回的值
  console.log(data); // 7
});

// 参数为Promise实例,但参数是rejected态
var p8 = Promise.reject(8);
var p9 = Promise.resolve(p8);

p9.then(function(data) {
  // 这里的值时Promise实例返回的值
  console.log('fulfilled:'+ data); // 不执行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rejected:' + err); // rejected: 8
});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和Promise.resolve()正好相反,它接收一个参数值reason,即发生异常的原因。此时返回的Promise对象将会置为rejected态。如下:

var p10 = Promise.reject('手动拒绝');
p10.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这里不会执行,因为是rejected态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手动拒绝
}).then(function(data) {
 // 不受上一级影响
  console.log('状态:fulfilled'); // 状态:fulfilled
});

总之,除非Promise.then()方法内部抛出异常或者是明确置为rejected态,否则它返回的Promise的状态都是fulfilled态,即完成态,并且它的状态不受它的上一级的状态的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