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号,主设备号,次设备号
主设备号:应用程序根据设备文件的主设备号,到这个内核的一个大数组中找到在内核中找到唯一驱动程序。
次设备号:应用程序根据主设备号找到驱动程序,驱动根据次设备号找到对应的唯一的硬件外设。
设备号:同时包含了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它的数据类型为:dev_t(unsigned int)
typedef __kernel_dev_t dev_t;
typedef __u32 __ kernel_dev_t;
typedef unsigned int __u32;
而设备号的高12位保存着主设备的值;
低20位保存着次设备号的值。
所以,操作设备号必然用到位运算,接下来看看内核是怎么做的:
2.操作设备号
设备号=MKDEV(已知的主设备号,已知的次设备号)
主设备号=MAJOR(已知的设备号)
次设备号=MINOR(已知的设备号)
#define MINORBITS 20
#define MINORMASK ((1U << MINORBITS) - 1)
#define MAJOR(dev) ((unsigned int) ((dev) >> MINORBITS))
#define MINOR(dev) ((unsigned int) ((dev) & MINORMASK))
#define MKDEV(ma,mi) (((ma) << MINORBITS) | (mi))
2.1 MAJOR
主设备号=MAJOR(已知的设备号),因为设备号的高12位存储主设备号,所以在已知设备号的前提下,只需将设备号右移20位(#define MINORBITS 20),即可得到主设备号:
2.2 MINOR
次设备号=MINOR(已知的设备号),因为设备号的低20位存储次设备号,所以在已知设备号的前提下,只需将设备号的高12位置0即可,可以将设备号按位与一个高12位为0,低20位为1的U32类型的数,它就是 MINORMASK:
接下来将设备号按位与 MINORMASK即可:
2.3 MKDEV
次设备号=MINOR(已知的设备号),这个更好理解,设备号的高12位存储主设备号,低20位存储次设备号,现在已知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只需将主设备号左移20位,再按位与次设备号即可:
总结:内核使用宏来操作设备号,方法可移植性强,可读性强,在日后开发应该多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