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什么是UI、HCI、UCD、WEB2.0?

本文讲述了作者从实际工作中逐渐了解和掌握UI设计、交互设计、UCD等概念的经历,并分享了对WEB2.0的理解,强调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我的生活中现在最多的几个词应该是: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E(用户体验)、UI(用户界面)、HCI(人机交互)、web2.0(还没有人能够给出最准确的定义)、usability(易用性)..
什么是UI?什么是interaction?什么是UCD?什么是WEB2.0?... 对我来说他们都是有着不同的含义。

什么是UI(用户界面)?
想起来好像有些滑稽,当初知道何谓UI,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02年年初我开始做一些软件界面的图形设计工作,图形设计的过程是最乐此不疲而充满感性创意的,看到自己的设计被别人装在机器上使用那是一个很爽的感觉。
这个阶段阶段一直到了02年底,有一天我的LEADER给我看了某个国外同类软件的用户界面展示,我在那里看到“User Interface”这个词。
于是我知道了:“哦,原来我做的是UI设计的工作”。
从此知道了什么是UI ,知道了这个词就又找到了很多资料,然后请我旁边的翻译同事帮我,于是我又知道了UI设计绝不光光是“图形界面设计”更不仅仅是“软件界面和网站界面”,知道了“一个茶壶同样可以看作是一个用户界面”,知道了好用和美观一样重要。

什么是交互设计?
在把我的工作和计算机联姻之前,我最有兴致就是类似于“现场导演”的工作。为了保证良好的现场次序,要在一台晚会开始之前不断的设想和模拟:“候场演员在什么区域”“演员进场从那里走,退场从那里走”“道具从那里进去,从那里出来”..
03年我听到了“交互设计”这个词,突然间知道了:“哦,原来我最有兴致的就是做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于是我开始把这个兴趣转向计算机上,,继续作了我喜欢的“现场导演”,继续设计“用户从那里进来,从那里出去...”
所以我一直说交互设计就是“流”的设计
设计出来以后不断的发现问题和不足,于是开始跟当时的老师学习“用户访谈”“易用性测试”,一是我又开始知道了易用性。开始把易用性贯穿于我设计的始终。。。

什么是UCD?
一直以来在作“现场导演”、“交互设计”、“UI设计”哪怕是当初做“室内设计”的时候,在思考的过程中最多对自己说的话还是:“演员会习惯怎么出场,最好让他们从那里出场..”“在这个任务浏览者可能需要去做什么,我应该怎么让他方便的去完成这个任务,他可能会习惯怎么做”“把界面设计成这样用户会不会喜欢..”,“如果把电视放在窗户的对面住户会不会习惯不关窗户 而出现反光,把电源放在那个角落才能达到——就算摞动床位也可以方便的摸到..”
于是有一天我看到了Norman在书中说“User-Centered Design ”,
于是我知道了:“哦,原来我这么想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于是我开始去学习和研究“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有效而合适的方法有哪些,怎么做才能效果更好...
昨天在麻辣诱惑 杨姐姐说“我想找一个很优秀的能有这方面意识而且知道怎么去做的人”,我和千鸟几乎同时回答说“其实主要不是会不会去做,而是他有没有这样的意识和思想;一个优秀的人首先是善于学习的,然后只要他有那个意识和思想他一定会学会怎么去做。”

什么是WEB2.0?
昨天他们问我“你是怎么开始接触WEB2.0这个词的”,我回答说:
大概03年年底04年年初的时候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们在思考“何谓门户 ”,后来大概总结出“门户应该是一个来往的港口。外面的东西走进来、里面的东西带出去,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大家各自丰富自己的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大家应该都可以参与”。
于是我们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门户”这样一个网络模式应该是怎么体现的呢,?
到了04年GMAIL出来的时候,我们说“GOOGLE开始想办法让用户呆在他的网站上了,也许google开始创造另外一种门户了”
04年10月份左右的时候,有人开始很概念的说“第二代互联网”开始说“WEB2.0”,开始描述“web2.0应该是用户参与用户..”的特征。
于是我知道了:“哦,原来我们所想的‘大家应该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就是web2.0呀。”

可是我们慢慢的发现,有人不断的炒作这个概念,有人开始慢慢被炒作的不知所谓,甚至开始说:web2.0就是blog,就是rss,就是feed,就是wiki,就是...

包括昨天杨姐姐也说了同样的现象:老大们说“web2.0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用户界面也要做到web2.0起来,界面可以...”,于是作界面的人就开始以为“web2.0网站的界面是那种可以拖动的,web2.0网站的界面应该是非常简洁的,web2.0网站的界面应该是可以自己定义标签的”。
实际上搞成了:一些说自己是web2.0的网站怎么表现,然后那些表现就成了web2.0的特征。

我的理解:其实那些只是“web2.0比较有流行趋势的代表现象而已”

然后别人问我的“什么是web2.0”时候我只能告诉他们“对我来说WEB2.0只是一种思想,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做主的思想。他们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表现方式”。

去年有人写“关于web2.0网站易用性设计的一些原则”,看完以后我说“这些原则是所有网站都应该有的原则,web2.0的易用性原则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主动针对于它本质特征的一些原则”,于是我写了“web2.0的UE原则应该从他的本质特征出发 ”。

昨天他们说到“web2.0的界面表现应该有哪些特征?”时我就说
1、web2.0的UE原则应该从他的本质特征出发,如果他的本质是信息共享、信息交流、. 那么他的UE原则也应该是围绕着这个制定的
2、web2.0的界面表现应该是从他的UE原则出发,如果他的UE原则是“用户个性化”那么界面表现上就应该让用户可以个性化设置的东西。(对了,引用杨扬的那句话“个性化设置”不只是代表“给你可以十几个可以自己选择的皮肤”)

 
 
 
 
该吃饭了, 没有写完也没有整理, 回头有时间再补充...
其实我只是想说:
1、设计来源于生活,
2、我们缺乏的是探索后的总结,而不是模仿
3、概念和意识的建立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4、今天给一位在国外的同行在EMAIL中写道:流程的规范、概念和意识的建立、方法的学习和提炼、实用的总结 对国内这个行业来说都是眼前很重要的问题。

 

发这个之前看到王志东说google说创新,也说一下:
创新不是你有什么样的新点子,而是你的点子能不能搞定眼前的问题,没用的创新都是扯淡! 
几年前yahoo的网站上就可以用户自己拖动每个模块了,可是现在国内却开始流行这个?现在国内最早抄袭这个的人叫创新么? 叫。  因为它搞定了一个问题:用户说——这个功能挺爽的!
你说我要创新我要把北京的公交车都改成无人售票的,叫创新么? 不叫。  因为你这是在扯淡,因为目前北京的还不适合那么干。
创新是你现在的东西能不能有用,而不是你在那里天荒夜谈的侃大山。

用户体验也一样,不是非得按照一个模式走,非得做什么什么。 主要是“在规定时间和有限条件下你能不能出来有用的好东西”。

转自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9/94540.html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的问题:“HCI是什么节点”。首先,我要确定HCI在这个上下文中可能代表什么缩写。HCI常见的含义有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主机控制器接口(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但用户提到的是“节点”,这可能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或系统架构中的某个组件。 接下来,我回想一下在计算机网络或硬件中常见的HCI缩写。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主机控制器接口)通常与蓝牙或USB协议相关,比如蓝牙协议栈中的HCI层,负责主机控制器的通信。如果是作为节点,可能指的是蓝牙网络中的一个控制器节点,负责管理数据传输协议处理。 另外,HCI在存储或虚拟化领域可能指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但超融合通常用HCI作为整体架构的缩写,而不是单个节点。不过,超融合架构中的每个服务器节点都可以称为HCI节点,因为它们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为了确认这些可能性,我需要进一步分析用户的问题背景。用户提到“节点”,可能是在问网络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或者是某种技术架构中的节点类型。由于信息有限,可能需要涵盖这两种可能性。 对于蓝牙协议中的HCI节点,它是位于主机控制器之间的接口,负责传递命令、事件数据包。这个节点处理底层硬件的通信,确保主机能够控制蓝牙设备,比如发送指令、接收状态信息等。 而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中,HCI节点指的是每个独立的服务器单元,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功能,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管理资源,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这种情况下,每个HCI节点都是整个集群的一部分,协同工作。 为了确保回答的准确性,我需要检查这两个领域的HCI节点定义,避免混淆。同时,用户可能没有明确上下文,因此需要简要介绍两种可能性,并指出常见的应用场景,帮助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判断。 最后,组织回答结构,先解释HCI的全称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再分别说明作为节点的作用应用,确保信息清晰、分点明确,符合用户要求的结构化回答。</think>HCI的全称定义会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而变化。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解释: 一、**蓝牙协议中的HCI节点** $$ \text{HCI} = \text{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 1. **作用**: - 是蓝牙协议栈中的关键层,负责主机(如CPU)与蓝牙控制器(如蓝牙芯片)之间的通信。 - 通过指令、事件数据包传递信息,例如: - 主机发送指令:$ \text{HCI\_Command} \rightarrow \text{控制蓝牙设备} $ - 控制器返回事件:$ \text{HCI\_Event} \rightarrow \text{反馈连接状态} $ 2. **典型场景**: - 手机与蓝牙耳机配对时,HCI层管理底层数据传输。 --- 二、**超融合基础架构中的HCI节点** $$ \text{HCI} = \text{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 1. **组成**: - 每个HCI节点是一个物理服务器,集成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 通过虚拟化软件(如VMware vSAN、Nutanix)统一管理。 2. **优势**: - 横向扩展:通过增加节点提升性能($ \text{总容量} = \sum_{i=1}^{n} \text{节点}_i $)。 - 高可用性:单节点故障时,数据自动迁移到其他节点。 --- **如何区分?** - 若上下文涉及**无线通信**(如蓝牙、ZigBee),HCI通常是协议层节点。 - 若涉及**数据中心**或**云计算**,HCI指超融合架构中的物理服务器节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