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蚂蚁上市,风头正劲,各类炒市,各类软文铺天盖地,背靠阿里大树,目前阿里有9家子公司,每家都是大名鼎鼎,发展潜力十足,每个人巴不得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一些蚂蚁股票大涨来赚钱,市值被评估为1-3万亿,各类版本都有,但是还是得自己给自己泼点冷水:
回想到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瞄准时下的金融监管火力全开:“全球很多监管部门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整个演讲下来核心透露两点:一、不是特指你,所有在座都是渣渣,现有金融监管制度不行;二、蚂蚁金服监管规则我们企业来定,我们能自我监管。开玩笑,但是大概意思差不多。
1、蚂蚁金服是什么?是高科技公司还是金融企业?蚂蚁金服首先是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金融服务公司,具体有金融行业明显特征,得益于阿里建立的自己产业链,借助于客户大数据消费行为的金矿,比传统金融业更加能精确满足客户的需求。收入来源主要是借贷:通过支付宝、淘宝天猫等平台及各类基金收取各类资金;通过花呗、借呗、网商银行等各类借款给卖家及各类缺钱的人群,收取比银行略高的利息。
为啥看好它:主要是以下几点:红利与共生,但是阿里诞生和成长离不开中国人口红利和制度土壤。先看看吧:
(1)享受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可以百度。税收优惠、研发费减免营业税、地方性政策奖励等等。
(2)创业型扶持: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免征增值税。具体见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
(3)蚂蚁金服享受着传统金融行业的红利,传统金融行业替蚂蚁扛着运营成本。现在蚂蚁金服享受着传统金融行业没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利润率毫无疑问会比传统金融行业高很多。
换个角度说:如果国家强制切断所有银行与阿里来往,会如何呢?它没有任何网点,没有服务人员,也就没有固定资产,而且它还不算真正的银行,不能如银行一样自由存取钱?建银行网点吗?马云肯定不干,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2、监管:科技是自由的,但也是在监管规则下的自由。没有监管,谁来确保蚂蚁“科技不作恶”,如何确保公司的自我约束?换句简单点话说:马云跑路了,这些钱怎么办?每个蚂蚁资产用户,都勉强算是韭菜小股东,这些钱拿去做什么?我的资产安全谁来真正保障?这些风险谁来管控?
所以监管无可回避,只是如何有效监管而已。如国家一旦监管,蚂蚁的价值取决于国家的监管。国家如何监管和监管力度,哪些行为是被禁止?哪些行为是被允许?如是否有资质借贷,借贷率上下限多少?打个极端例子,蚂蚁金服打跨所有银行等金融行业,只剩下蚂蚁金服可以贷款,银行贷款利率是不是蚂蚁“一言堂”,爱定多少定多少? “花呗”“借呗”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金融科技公司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3、数据安全:阿里科技数据管理目前来看,是非常强大,而且以后也会很强大。这个还有个前提,大数据是否规范合理安全使用。毫不客气的讲,现在阿里掌握着大部分中国人的各类隐私,这些隐私的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数据隐私被阿里哪些人所掌控?使用是否合乎法律规范?打个不恰当比方,一个阿里数据管理人员无意间泄露了(或者出售了)你的开房、定位、消费给其他不相关人,那后果可大可小。
4、蚂蚁金服的潜力: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支付宝的用户就算没有将全国人民全部网罗,但可以说漏网之鱼并不多。可以说支付宝的规模已经扩展到了极致,绝对不可能再有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对手VX和PXX也在抢规模,规模增长肯定放缓。这也许就是蚂蚁为什么选择现在上市的根本原因,趁还没有出现下降趋势前在最高点实现利益最大化。蚂蚁金服发展是肯定的,但股价多少得打问号。
结论:慎重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