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分区信息
概述:磁盘由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主轴马达组成,数据写在盘片上面。整块磁盘的第一个扇区特别重要,第一块扇区记录了整块磁盘的重要信息。
第一个扇区分为:
1、主引导分区(mbr):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446个字节
2、主分区表(mpt):记录整块硬盘分区的状态,有64个字节
3、硬盘的有效性标示(55aa):2个字节,改变将无法识别硬盘
附加:1、一个主分区占用16个字节记录分区信息。
2、一块硬盘上如果用mbr的分区方式,最多可以存在4个主分区
该4个主分区可以为P+P+P+P(但此分法会出现浪费,即使硬盘还有多于的空间,也将无法使用)
也可分为P+P+P+E(前3个主分区剩下的硬盘容量均为扩展分区的容量,可将扩展分区继续划分为逻辑分区)
二、如何进行划分分区(fdisk /dev/vdb)
1、所有参数
2、常用参数(d n p q t w)
参数: d 删除分区
n 新建分区
p 显示现有分区表信息
q 退出
t 修改分区id (可使用l对所有id进行查看)
w 将当前操作写入硬盘分区表
####建立一个分区
三、设置文件系统
1、cat /proc/partitons 查看是否设备已经写入设备
2、对设备进行格式化(文件系统都有xfs、etc2-4、fat、msdos、vfat)
3、用blkid 查看可用设备,即可检测对设备是否已经格式化成功
4、进行挂载
5、设备开机自动挂载
(1)卸载设备
(2)建立挂载所要使用的目录,并且注意该目录的权限
(3)写入配置文件(/etc/fstsb文件, ####文件不要写错,否则系统会无法正常运行####)
设备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参数 是否备份设备 是否检测设备
/dev/vdb1 /zhaoyan xfs defaults 0 0
(4)将该文件中的策略生效(mount -a)
(5)重启后进行查看是否正常进行挂载
####报错
1、若出现如下报错,则证明没有给该设备建立文件系统。
2、若真将配置文件写错,则
(1)在开机时上下键,e进入
(2)将最长的一行改成rw rd.break
(3)执行命令chroot /sysroot
(4)vim /etc/fstab 修改配置错误的文件
(5)exit
(6)exit
###删除分区,并取消开机自动挂载
(1)卸载
(2)将开机自动挂载的一行删除(且不用重新读取文件,使策略生效)
(3)将分区删除
(4)查看一下,是否删除成功
四、swap分区的管理
swap分区够用的情况下
1、swap分区的查看swapon -s
2、划分分区,并修改分区的id为swap
3、cat /proc/partitons
4、格式化 格式化设备为swap文件系统格式
将上一步中的开机自动挂载一定删除完毕,否则这里的设置文件系统会出现问题
5、blkid 查看是否系统文件格式化成功
6、激活swap设备使系统利用此设备
7、查看swap分区
8、让此设备开机自动激活
(1)写入配置文件/erc/fstsb
(2)使策略生效
当磁盘全部被占用,不能创建新分区时,可以用文件来代替分区
1、将文件建立出来
2、建立文件系统
3、写入配置文件 (/etc/fstab)
4、swaon -a使写入配置文件的策略生效
5、查看
6、此文件建立后与设备建立分区的步骤是一样的
7、将所作的所有策略删除(删除配置文件里面的内容)
将建立的所有分区均全部删除(fdisk /dev/vdb 使用d参数)
执行后保存退出,必要时可以partprobe手动进行同步
######报错:若错手将分区进行了rm -fr /dev/vdb1的配置文件的删除,要使用到mknod此参数
1、查看/dev/vdb
2、经过推测,所删除的分区/dev/vdb1的块信息为253 17,此时使用mknod此参数
参数b的意思为创建一个新的块给已经缓冲过的分区 (格式为mknod /dev/vdb1 b 253 17)
3、此时在fdisk /dev/vdb中删除此分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