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从输入URL到渲染分为三部分
- DNS解析URL的过程
- 浏览器发送请求与服务器交互过程
- 浏览器对接收到的html页面渲染过程
认识浏览器内核
- Gecko:早期被Netscape和Mozilla Firefox浏览器浏览器使用;
- Trident:微软开发,被IE4~IE11浏览器使用,但是Edge浏览器已经转向Blink;
- Webkit:苹果基于KHTML开发、开源的,用于Safari,Google Chrome之前也在使用;
- Blink:是Webkit的一个分支,Google开发,目前应用于Google Chrome、Edge、Opera等
浏览器渲染过程
- html文件通过HTML解析器解析生成DOM Tree(dom树),DOM可以对DOM树进行操作,
- css文件通过CSS解析器解析生成Style Rules(样式规则,CSS Object Model ),
- 根据DOM Tree和Style Rule 生成Render Tree(chome叫Layout Tree)
- 通过Layout布局引擎 计算节点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输入Render tree(Layout Tree)输出盒子模型
- Painting 输入Render tree(Layout Tree),输出Render tree绘制记录。主要是遍历Render tree以创建绘制记录。
- Compositing 主线程遍历了布局树以创建图层树,主线程一旦创建了图层树并确定了绘制顺序,主线程便将该信息提交给合成线程
合成器线程将每个图层栅格化。光栅化后完成后,合成器线程创建合成框架,将框架发送到浏览器进程,浏览器进程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
HTML解析的时候遇到了JavaScript标签,会停止解析HTML,而去加载和执行JavaScript代码,Javascript引擎执行脚本完成后,HTML再继续解析,
JavaScript 脚本是依赖样式表的,会先等CSS文件加载并解析完成再执行,因此Javascript对元素的样式是最终生效的。
javascript 会阻塞HTML解析和页面渲染
css解析和HTML解析并行,不会阻塞HTML解析,但是会阻塞页面渲染(但是Javascript执行,会导致CSS的解析,增加HTML解析的时间)
渲染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 重排
指修改了元素的几何属性,如位置、尺寸、内容、结构等变化,引发元素几何位置变化,浏览器重新渲染部分或全部文档的过程叫做重排也叫做回流。
触发重排的情况
- 页面初始渲染
- 添加/删除可见DOM元素
- 改变元素位置
- 改变元素尺寸(宽、高、内外边距、边框等)
- 改变元素内容(文本或图片)
- 改变窗口尺寸
- 重绘
当页面元素样式的改变,不影响布局时,浏览器重新对元素进行更新的过程叫做重绘。
重排一定会触发重绘,而重绘不一定会回流
减少重排、重绘方法:
- 避免频繁读取会引发回流/重绘的属性,如果需要多次使用,就用一个变量缓存起来
- 多次dom操作合成一次批量操作,例如createDocumentFragment,vue框架虚拟DOM和diff算法
- 使用class操作样式,而不是频繁操作style
认识JavaScript引擎
为什么需要javasprit引擎
高级的汇编语言都是需要转成最终的机器指令来执行的,事实上我们编写的javaScript无论是交给浏览器还是Node,最后都是需要被cpu执行的,我们需要javaScript引擎帮助我们将javaScript代码翻译成cpu指令来执行
比较常见的javaScript引擎有
- SpiderMonkey:第一款JavaScript引擎,由Brendan Eich开发(也就是JavaScript作者);
- Chakra:微软开发,用于IT浏览器;
- JavaScriptCore:WebKit中的JavaScript引擎,Apple公司开发;
- V8:Google开发的强大JavaScript引擎,也帮助Chrome从众多浏览器中脱颖而出;
浏览器内核和js引擎的关系
我们以webkit为例,webkit事实上有两部分组成:
webCore:负责HTML解析、布局、渲染等相关工作
javaScriptCore:解析执行javaScript代码
V8引擎
V8是用C++编写的Google开元高性能javaScript和WebAssembly引擎,他用于Chrome和Node.js
- Parser模块会将javaScript代码转换成AST(抽象语法树)。在转换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阶段: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和语法分析(Syntax Analysis)。这是因为解释器并不直接认识JavaScript代码;如果函数没有被调用,那么是不会被转换成AST的;
- Ignition是一个解释器,会将AST转换成ByteCode(字节码),同时会收集TurboFan优化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函数参数的类型信息,有了类型才能进行真实的运算);如果函数只调用一次,Ignition会执行解释执行ByteCode;
- TurboFan是一个编译器,可以将字节码编译为CPU可以直接执行的机器码;如果一个函数被多次调用,那么就会被标记为热点函数,那么就会经过TurboFan转换成优化的机器码,提高代码的执行性能;但是,机器码实际上也会被还原为ByteCode,这是因为如果后续执行函数的过程中,类型发生了变化(比如sum函数原来执行的是number类型,后来执行变成了string类型),之前优化的机器码并不能正确的处理运算,就会逆向的转换成字节码;
V8执行的细节JavaScript源码是如何被解析(Parse过程)
词法分析:也称为分词tokenize,是将字符串形式的代码转换为标记(token)序列的过程。
语法分析:也叫解释parse,语法分析是将词法分析产生的token按照某种给定的形式文法转换成AST的过程。
- Blink将源码交给V8引擎,Stream获取到源码并且进行编码转换;
- Scanner会进行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词法分析会将代码转换成tokens;
- 接下来tokens会被转换成AST树,经过Parser和PreParser:
- Parser就是直接将tokens转成AST树架构;
- PreParser称之为预解析,为什么需要预解析呢?
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JavaScript代码,在一开始时就会被执行。那么对所有的JavaScript代码进行解析,必然会
影响网页的运行效率;
ü 所以V8引擎就实现了Lazy Parsing(延迟解析)的方案,它的作用是将不必要的函数进行预解析,也就是只解析暂
时需要的内容,而对函数的全量解析是在函数被调用时才会进行;
ü 比如我们在一个函数outer内部定义了另外一个函数inner,那么inner函数就会进行预解析;
JavaScript的执行过程
假如我们一段代码,它在JavaScript中是如何被执行的呢?
初始化全局对象
js引擎会在执行代码之前,会在堆内存中创建一个全局对象:Global Object(GO)
- 该对象 所有的作用域(scope)都可以访问;
- 里面会包含Date、Array、String、Number、setTimeout、setInterval等等;
- 其中还有一个window属性指向自己
执行上下文栈(调用栈)
js引擎内部有一个执行上下文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简称ECS),它是用于执行代码的调用栈。
- 那么现在它要执行谁呢?执行的是全局的代码块:
全局的代码块为了执行会构建一个 Global Execution Context(GEC);GEC会 被放入到ECS中 执行; - GEC被放入到ECS中里面包含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在代码执行前,在parser转成AST的过程中,会将全局定义的变量、函数等加入到GlobalObject中,
但是并不会赋值;这个过程也称之为变量的作用域提升(hoisting)
第二部分:在代码执行中,对变量赋值,或者执行其他的函数;
遇到函数如何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到一个函数时,就会根据函数体创建一个函数执行上下文(Functional Execution Context,
简称FEC),并且压入到EC Stack中
FEC中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在解析函数成为AST树结构时,会创建一个Activation Object(AO):
AO中包含形参、arguments、函数定义和指向函数对象、定义的变量;
第二部分:作用域链:由VO(在函数中就是AO对象)和父级VO组成,查找时会一层层查找;
第三部分:this绑定的值
变量环境和记录
其实我们上面的讲解都是基于早期ECMA的版本规范:
在最新的ECMA的版本规范中,对于一些词汇进行了修改:
通过上面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在最新的ECMA标准中,我们前面的变量对象VO已经有另外一个称呼了变量环境
VE。
参考文档
https://www.cnblogs.com/luoxiaoer/p/11751810.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953759036216124&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988478840481620&wfr=spider&for=pc